第34卷第2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 ol134N o12 2011年2月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 niversity Feb12011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刘彩平1,郭义军2(11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陕西西安710068;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710049)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关键词: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社会适应能力中图分类号:G807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2-0083-04The Value of C ontemporary School Wushu Education)))T he Development of Hum an Social AdaptationLIU Ca-i ping1,GUO Y-i jun2(11Xi.an Institute of P1E1,Xi.an710068,Shaanx i China;21Xi.an Jiaotong U niv ersity,Xi.an710049,Shaanx i China) Abstract:U sing literature,hermeneutic and logic method,based on the theory of Wushu and value,educationalvalue,M arx ist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t heory on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ex plain the value of contemporar yChinese schoo l Wushu education1T he v 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 reflects people demands of school Wushu e-ducat ion,which is decided by human social attribute,especially in school in the cur rent Chinese social tr ansit ion,most of t h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social interaction i s low,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all the schoo l to be a capabilit yo f so cial adjustment educatio n,which also includes Wushu educatio n w hich is committed to the capability of socialadjust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 r t he content of meet 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students,releasing Wushu educa-tio n funct ions and achieving the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to make the students achieve t he capability of so cial ad-justment in the practice of the indiv idual socialization and social personalization1Key words:contempo rary;t he value of school Wushu education;the capabilit y of social adjustment教育界在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围绕教育价值的讨论异常火爆。
诚如所知,大凡教育理论研究几乎基于教育教学实践,而教育价值问题之所以会成为教育研究中富有生命力的领域之一,主要还是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现状,它要求研究者/从思想和理论上理顺相应的问题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0[1]诸如/怎样才能搞好学校武术教育0等问题则成了困扰教育界和武术界的重要学术问题。
尤其学校体育在落实/健康第一0理念、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6和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6过程中要回答/怎样做才能实现学校武术教育价值0的问题。
本研究以/武术教育价值0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0课题。
1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国内唯一的5哲学大辞典6中把价值定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0/实践说0是对/关系说0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实践说认为:/价值0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2]。
在教育价值概念上,人们普遍认为,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全部教育价值研究,就在于使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趋于一致,并向积极的、肯定的和完善的方向发展[3]。
在对价值涵义、教育价值涵义理解的基础上,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也有了其哲学基础。
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概念进行界定还必须清楚什么是学校武术教育。
武术是一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育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武术教育属于学校体育教育的范畴,因此,将学校武术教育界定为: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以武术为教育内容,投稿日期:2010-05-29作者简介:刘彩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教育。
通过身体运动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或人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
综上,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学校武术教育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发展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
学校武术教育价值是对人与学校武术教育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学校武术教育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及学校武术教育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
2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解读)))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是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为前提的[4]。
马克思曾强调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
马克思曾把人的本质与人的需求联系在一起。
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0。
为了实现人的本质,不仅要在广度上而且应在深度上满足人的需要,即应全面地、综合性地、多层次地满足人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当然包括人的所有这些需要的全面满足与发展,其具体趋向是不断丰富和理性化[5]。
学校武术教育属性是在武术作为学校教育内容时与人的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
学校武术教育属性为人的现实需要的满足,学校武术教育作用的发挥,和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本文立意研究学校武术教育价值)))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因此,首先必须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社会属性发展需要的现实性和作为客体的学校武术教育属性满足的可能性两个方面着手探析,然后才能在二者的联系中对其进行解读。
211人的社会属性发展需要的现实性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本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的科学论断。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作为社会生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是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它表明人对社会关系和他人的依赖性[6]。
人具有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就有社会属性发展的需要。
本文在/当代中国0的语境中思考与言说。
/当代中国0是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入的社会转型时期。
本研究关注的是在这一时空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社会价值问题。
同发达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变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它既包含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内容,也包含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内容[7]。
人的发展就是在此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
在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说,人的发展既需要摆脱对人的依赖,摆脱日常的社会交往限制下的人身依附关系,从日常生活世界中走出来,进入非日常交往领域,使人与人形成理性的、契约的、自由的、平等的交往关系。
还需要摆脱物对人的束缚,从人的物化与异化中解放出来,使人与人形成友爱的、和谐的交往关系。
这也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也需要一种新的规则加以调节。
然而,工业文明使非日常交往越来越普遍的同时,促使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高科技对这种非日常交往的影响却是两面的。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全球的基于网络的交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使实际的面对面的交往变得不可把握,人们之间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
人们对这样一种变化已表露出一些担忧:一些人认为,接触这种虚拟世界可能导致失去现实感。
而且有人已经指出,学习和获取知识已在某种程度上脱离正规教育系统,给青少年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带来严重影响[8]。
没有社会交往,何谈社会适应?于是,我们见到许多这样的大学生和中学生:面对陌生人,还没有说出三句话,就脸红脖子粗,人际交往能力极差[9],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可想而知。
212学校武术教育属性满足的可能性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一种手段,就是要赋予受教育者的社会生存能力,使人不断地社会化。
任何一个层面的教育,都离不开认知、交往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得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10]。
在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加强教育交往对于人走向非日常生活并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校武术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也责无旁贷,这正是学校开展武术教育的原因之一。
那么,学校武术教育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能够起到其作用吗?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0哲学观的影响,中国身体观的突出特点是/身心合一0。
在这种整体性身体观的基础上,儒家对身体的社会化认知形成了其社会性身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