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

如何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

如何设计与实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课活动是在班主任指导下根据教育目标,针对班级学生状况选择合适的内容确定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

这是一个师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交心平台,是学生认识提升、情感升华的重要舞台,可以说是育人于无形、树人于点滴。

不同与早期的班会课,班主任更多用于批评学生或者自习课,现在越来越多的班主任们意识到做一节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主题班会课对班级管理产生着多么重要的影响。

丁如许在《魅力班会课》中也特别强调它对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

而班级活动是班会课的主要形式。

精心设计的班级活动是德育的最佳途径,积极实施的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


由此可见,每个班主任掌握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课这项技能,对于学校、班级、学生都有着积极意义。

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策略
主题班会课的实施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班级管理达到“自主、民主”的境界。

因此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应讲求策略,如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一)以问题为主导
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础,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启示。

如班主任针对部分学生喜欢吃垃圾食品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垃圾食品的前世今生”专题调查,并在班会课上交流展示成果,学生被自己的调查结果所震惊,自觉减少甚至杜绝吃垃圾食品。

从问题出发,在尊重学生意志的基础上开展的主题班会,更容易被学生所认可、接受,学生从中得到的教育也将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事半功倍。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主题班会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做一个“引导者”。

班会内容的确定、形式的选择、过程的策划,都由学生集体合作完成。

例如,开学初,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大致5-6人,选出一名组长带领,把本学期的班会主题制定后,每组承担一周的主题班会任务,有学生自行制作PPT,主持等,教师做幕后指导者。

这样学生有发挥才能的平台,教师也能更加从容关注每一个学生。

(三)以实践为主线
在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秉承“实践育人”的理念,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成长。

如设计“责
任”主题班会,采用小记者采访实践的方式,采访校园里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观察和体验“责任”的内涵,学生在采访、组稿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责任”的理解。

坚持以实践为主线,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价值与创造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以“小切口” 话题为主题
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立与策划好主题。

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它将确立班会的发展方向。

主题班会的话题切入面宜小,设计精炼。

如“传统节日对对碰”“浓浓端午情”“走近春节”等,用节点进行切入,主题突出,以小见大,能吸引学生深入研究,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五)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多样和生动。

主题班会可以有如
下一些形式:①专题讨论会;②主题报告会;③演讲和竞赛;
④座谈和辩论;⑤茶话会;⑥游戏活动;⑦文艺表演会;⑧参观访问;⑨经验介绍等。

班会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不能拘于形式。

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

从以上几点要求看,主题班会课实际上的改良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用相似的形式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课在内容选择、理论界定、活动设计等方面是以心理学学科理论为依据,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注重人格发展问题。

主题班会课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它旨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解决班集体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课与主题班会课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但它们都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