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疏浚吹填方案

疏浚吹填方案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陆域形成及疏浚工程项目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方案广东金东海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陆域形成及疏浚工程项目经理部2011年9月28日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2)1.1工程简述 (2)1.2 气象 (3)1.3潮汐 (5)第二章施工部署 (6)2.1 施工平面顺序计划 (6)2.2施工进度计划 (6)2.3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6)2.4船舶机械配备及进场计划 (8)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10)3.1 施工测量 (10)3.2疏浚与吹填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1)3.3疏浚与吹填质量检验 (27)3.4水下爆破 (27)3.5航标工程 (27)第四章施工质量、工期、HSE等保证措施 (29)附表: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34)第一章基本情况1.1工程简述疏浚工程包括基槽、港池及回旋水域疏浚工程、湄洲湾电厂专用支航道改线工程等。

港池及回旋水域疏浚区水域面积约43.5万m2(不含边坡),港池设计泥面高程-19.3m,回旋水域设计泥面高程-15.0m。

湄洲湾电厂专用支航道改线后全长4.615km,有效宽度138m。

吹填工程范围包括一期A1、A4、A6、A7区和中转基地2区,吹填设计标高+7.5m,吹填量约186万m3。

主要工程量如下表:疏浚吹填工程量表1.2 气象湄洲湾附近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气候条件比较优越。

1.2.1 气温湄洲湾地区的多年平均气温在 20.3℃~20.6℃之间,极端最高温度在 36.5℃~36.7℃之间。

1.2.2 降水根据秀屿与崇武两气象站资料统计,湄洲湾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216.4mm~1300.8mm,累年最大降水量在 1706.7mm~1744.4mm 之间,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 3~9 月份,以 6 月份最大。

整个雨季约占全年平均降水量 72%以上,10 月至翌年 1 月雨水较少,为旱季,仅占全年平均降水量 7~10%。

1.2.3 风(1)风况湄洲湾地区多年平均风速为 5.6m/s~6.6m/s,秀屿气象站全年常风为 NE 向,其频率为 27%,崇武气象站测得全年常风向为 NNE 向,其频率为 28%,两个气象站的强风向均为 N-NE 向,最大风速为 27m/s。

各向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见风玫瑰图1.3-1~1.3-2。

本地区风向季节变化为:夏季(6~8 月)以西南风为主;其它月份则以 NE 或 NNE 向为主,崇武气象站出现频率达 45%。

(2)大风天数崇武气象站观测资料显示多年平均大于6级风的天数为17d,大于 7 级风的天数为 3d。

图1.3-1 秀屿站风玫瑰图图1.3-2 崇武站风玫瑰图1.2.4 热带气旋湄洲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常年受热带气旋影响。

据 1990~2000年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对莆田市有影响的台风共出现 56 次,平均每年5.1 次。

其中正面袭击莆田地区共有 18 次,平均每年 1.6 次。

台风影响过程时间一般为 2~3d。

莆田地区台风造成的最大暴雨过程的降水量达472mm。

9914 号台风正面袭击莆田市,沿海及内陆普降 200~500 mm 的特大暴雨,最大风力 11 级;2004 年 8 月的“艾利”号台风先后 4 次在福建沿海登陆,本海区风力达到 10 至 12 级,为近三年来登陆福建最强的台风,造成经济损失极大。

1.2.5 雷暴由崇武气象站 1997~2006 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地区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 30.0d,最多为 40d,最少为 16d。

1.2.6 雾本海区每年的 2-5 月份为多雾月,各月平均雾日数在 3~8d,8~12 月份雾日相对较少。

根据崇武气象站 1997~2006 年统计资料,雾的统计日数如下:多年平均雾日数 27d 累年最多雾日数 43d累年最少雾日数 13d 累年最长雾次延时 5d。

1.3潮汐1.3.1、潮型湄洲湾海域属强潮海区,根据湾内秀屿站和湾口斗尾站一年潮位资料分析,湄洲湾海区的潮汐以半日分潮占绝对优势,其潮汐型态系数为(Hk1+H01)/Hm2=0.26,远小于 0.5,因此拟建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正规半日潮。

1.3.2、潮位特征与设计水位根据秀屿潮位观测站和崇武海洋观测站多年潮位资料统计分析,潮位特征值与设计水位详见表 1.4-1 和表 1.4-2。

潮位特征值表1.4-1设计潮位表1.4-2第二章施工部署2.1 施工平面顺序计划2.1.1、疏浚区挖泥顺序安排:(考虑吹程因素,近挖远吹,远挖近吹)电厂专用支航道→基槽-19.3m以上→港池和回旋水域60m范围→基槽-19.3以下→剩下回旋水域2.1.2、吹填区吹填顺序安排:因部分吹填区赔偿问题未完全解决,吹填施工从A1区开始,其顺序为:A1和中转基地2区→A4→A6→A72.2施工进度计划主要施工节点进度目标1、陆域形成:2011年7月11日-2012年6月10日(12个月);2、电厂专用航道改线工程:2011年11月20日-2011年12月30日(40天);3、疏浚工程(一阶段):2011年10月13日-2012年1月20日(约3个月);4、疏浚工程(码头基槽二次开挖):2012年1月15日-2012年5月5日(约110天)。

5、疏浚工程(三阶段):待定;6、国投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陆域回填工程:2011年8月1日-2012年1月18日(约5个月);2.3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详见附图2-1:施工工艺流程框图验收附图2-1疏浚及吹填施工工艺流程框图2.4船舶机械配备及进场计划2.4.1、施工工况、施工强度及船机设备应具备各方面能力的分析按照设计要求,利用航道、港池及回旋水域、部分基槽疏浚料进行一期陆域和中转基地2区+7.5m以下以下吹填,疏浚工程量约245万m3;疏浚土主要包括淤泥、淤泥混砂、砂混淤泥、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粘性土混砂、粗砾砂、残积砾质粘性土,少量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

吹填平均排距约2.2km,最大排距约2.9km,疏浚区及其与吹填区之间的海域过往船舶不多,湾内平时风浪不大。

海湾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潮流最大流速一般情况不超过1m/s,实测最大波高1.4m,各向平均波高0.2m。

据此,本项目疏浚工程适宜选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局部有绞吸船不宜开挖的土层,可选用8m3或更大抓斗挖泥船开挖,特殊岩层报监理审批后可选择水下爆破作业。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综合考虑湄洲湾地区气象、水文、通航等客观影响因素,年影响作业的总天数在80天左右,疏浚施工客观影响时间率在20%~25%,施工工况定为四级,时间利用率为55%;根据合同文件工期要求及施工进度计划安排,陆域形成(吹填)量约184.865万m3,考虑流失固结13%,实际吹填为2088975m3,计划工期12个月,实际疏浚(吹填)时间约为115天 (包括第一、三阶段疏浚),每天作业时间按20小时考虑,再乘以时间利用率,疏浚及吹填强度计算如下:115天×20小时×55%=1265小时,则施工强度为2088975m3/1265h=1651.4m3/h.第二阶段基槽二次开挖主要考虑用8m3(据地质等情况可选调13m3)抓斗船开挖,疏浚量约30万m3,工期除去施工准备、炸礁等,实际挖泥约275天,作业时间为: 275天×20小时×55%=3025小时,施工强度300000m3/3025h=99.2m3/h;本阶段与基床抛石相结合,协调时间多,开挖断面复杂,但施工强度不大,所以安排一艘8m3(视情况可调入13m3)抓斗挖泥船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2.4.2、挖泥船机设备选择根据上面施工强度的计算和施工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工程对船机设备以下四方面的要求:(1)平面布置必须合理;(2)确保本工程各阶段的施工进度和强度;(3)满足开挖土质的要求;综合考虑,我司选用海宇16号绞吸式挖泥船一艘,18m3粤中山工868抓斗挖泥船一艘进行挖泥施工,抓斗挖泥船辅以两艘500~1000m3自航开体泥驳,绞吸船配套Φ800mm 钢质排泥管,其中水上浮管0.9km,潜管和岸管2.5km,另配足够数量连接软管;疏浚船机设备计划2011年9月初调遣进入施工现场,完成第一、三阶段(绞吸船能疏浚的全部任务)后,绞吸船退场,留用1艘抓斗挖泥船及配套船舶进行基槽开挖,完工后抓斗船退场;辅助船舶主要还包括拖轮、供应船、供油船、抛锚艇、交通艇等。

另安排金东海9号绞吸船备用,确保施工工期。

选用挖泥船相关资料见下表。

海宇16号绞吸式挖泥船主要性能参数表金东海9号绞吸式挖泥船主要性能参数表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3.1 施工测量3.1.1 测量放线1、测量依据1)、业主提供的测量基线控制点(网),水准点。

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点(平面及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复测与加密控制网同步进行。

复测与加密控制网成果报监理审批后,作为现场施工放样控制依据。

2)、施工图纸。

3)、《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2、测量仪器1)、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监理工程师移交的控制点、水准点及测量所需的资料、图纸,先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测量工程师负责现场测量工作及内业计算,现场测量根据区域及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分为陆域测量和水域测量;陆域测量用全站仪、水准仪、RTK-GPS 等进行,水域测量用双频回声测深仪、DGPS定位器、RTK-GPS等进行。

3)、参加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技术人员负责审核现场测量成果及内业计算结果;4)、对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的测量工作,应按合同及规范要求将测量方法和详细说明等有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5)、根据设计图纸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按规范规定的精度,测设施工控制网或基线,平面加密控制采用一级导线网,高程控制用三等水准测量,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给监理工程师核查。

经批准后,作施工放样的依据。

每一施工段在开工前,应进行测量放样,并经过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后,方可开始施工,施工中严格按测量规范进行测设。

测量工作由专职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测量技术人员负责,并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3.1.2施工基线的布设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加密现场施工控制点,形成控制网,据控制网点按设计坐标测设施工基线,施工基线需经监理工程师核测同意后方可使用。

3.1.3控制点的维护永久性控制点(包括加密控制点、基线),在施工期应做好维护和保护工作,避免遭到破坏,确保竣工验收时完好地移交给业主。

施工期,应按照规范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定期进行控制点复测,复测结果需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测量资料需整理成册归档。

3.1.4标示熟悉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按照设计图纸上各分区控制点坐标进行放样,水上可采用浮标、陆上采用竹(木)桩对各分区边线控制点进行标示;施工中还可根据控制点间距,按每30m~50m进行加密,陆上杆顶系红色角旗标示,回填区可用红油漆标示出各回填层标高(如7.5m、8.5m、9.8m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