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对比分析2015年6月前言--------------------------------------------------------------------------------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作用------------------------------------------------------ (一)中西园林差异............................................................................................(二)中西园林形成的过程..........................................................................1.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2.西方古典园林形成的原因................................................................ 二.中西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思想..............................................................................1.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2.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二)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1.西方园林的人工美....................................................................................2.西方古典园林的形式美........................................................................3.西方古典园林的逻辑与清晰的调理美............................................................ 三.中西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二)西方古典园林的构成手法....................................................................总结.....................................................................................................................前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一.中西园林历史的传统的异同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起来的。
世界上古今园林艺术基本上可分为中、西两大类;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 其景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匀, 常以轴线作引导, 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
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 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 以曲线作为引导, 成为著称于世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中西园林就如同象形的汉字同表音的西方文字一样有着天壤之别。
1 中西园林差异之表征1.1 总体布局上的差异中西古典园林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 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 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的自然环境, 与山水树木相协调, 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 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原则。
西方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规整式园林”其构图特别强调园林中部的轴线, 园林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
同时, 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还布置体量高大且严谨对称的建筑物; 在建筑物前后则是几何造型如地毯般的草坪与树, 它们作为建筑的陪衬, 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
可以说, 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原则来构园, 所以西方古典园林越显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或延伸, 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的组成部分。
1.2 对“园林美”追求的差异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 借景生情, 托物言志, 从而产生“意境美”。
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 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 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之上, 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之上。
西方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 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 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这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 精美的几何式构图, 强烈的韵律节奏感, 都强烈地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彭一刚先生在谈及中西园林的不同美学思想时指出犹豫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反应在造园艺术的追求上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也注重形式但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然也注重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西方造园意在悦目而中国造园意在赏心。
1.3 空间处理手法上的差异在空间处理上, 中国古典造园“命意在空不在实”, 显现的是活泼、动态、多点透视的空间。
中国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 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它把园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 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 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 达到无限的空间领域。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犹如画幅一样, 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 在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组织中, 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 都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
而西方古典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 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 其边界和空间围一目了然, 空间序列段落分明, 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
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 而是着重于强调以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 它多运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 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
2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的原因各名族特定的“精神气候”造就了各国园林的容形式结构和艺术手法从而形成了中西园林迥异的艺术风格。
1历史渊源中国的园林,在发源之初就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围,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这就是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始祖的囿—朴素的天然景象和野生的动植物,无需再尽人为之能事。
可见,中国园林一开始就洋溢着纯粹供自己观赏娱乐的草莽自然气息。
西方园林之所以作规则式布置,追根穷源其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
如法国的花园就起源于果园菜地—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果树、蔬菜、花卉等整整齐齐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在此基础上,种上灌木或绿篱,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即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胚胎。
2造园思想从老庄哲学开始, 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 而是无视外界变化, 在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
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 则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
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 藏身山林, 便在市井中辟园林, 理水叠石, 作山林之想。
园林的创作原则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所谓外师造化, 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 而中得心源, 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 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
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 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而西方那种“几何审美”“人工美”观在中国古代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 与之恰成对比的则是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
16 ,17 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 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 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