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市场营销知识》第一章—第二章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市场营销是指在以()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A.企业需求B.顾客需求C.社会需求D.三者都不是2.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
A.企业为中心B.销售为中心C.产品为中心D.消费者需求为中心3.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是()。
A.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B.推销观念——产品观念——生产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C.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D.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4. 推销观念产生于()。
A.买方市场B.卖方市场C. 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D.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5.产品观念是()的营销观念。
A.生产导向B.消费导向C.顾客导向D.科技导向6.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眼前欲望和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和社会的最大长期利益,求得()。
A.企业利益B.消费者利益C.社会长远利益D.以上三者之间平衡7.交换是否真正发生,取决于()。
A.企业(卖着)是否能去的利益B.消费者(买着)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C.双方能否找到交换条件D.在交换中,双方谁更主动、积极地寻求交换8.市场的大小取决于()、购买力、购买欲望的大小。
A.人口B.广告投入的大小C.推销员的努力大小D.赠品投入的多少9.市场营销过程一般有发现、分析市场机会,()设计营销战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实施营销组合策略等五步骤。
A.选择目标市场B.市场营销观念C.顾客导线D.绿色观念10.现代营销观念包括顾客导向、整体营销、()、绿色营销、创新营销以及大市场营销等。
A.规模生产导向B.产品质量导向C.关系营销D.产品推销导向11.()不属于市场营销渠道企业。
A.物流企业B.金融机构C.批发商和零售商D.竞争者12.()包括人口的数量与增长速度、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地区间流动、人口结构等因素。
A.地理环境B.人口环境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13.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它们可以为企业融通资金或减低风险、企业在与金融机构合作中要特别注意企业的信用,这样才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A.律师事务所B.信托投资公司C.会计事务所D.营销咨询公司14.()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地区与行业的发展状况、货币流通状况、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等。
A.人口环境B.科技环境C.自然环境D.经济环境15.()指那些刊载、播送新闻、特写和社论的机构。
A.竞争者B.媒介公众C.社会文化环境D.社会公众16.()不属于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A.人口环境B.经济因素C.社会文化环境D.顾客17.市场营销服务机构包括()。
A.消费者协会B.环境保护组织C.广告公司D.政府机构18.媒介公众、()、社会公众均属于公众。
A.政府机构B.供应商C.代理商D.批发商19.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非税性负担以及维持生活的必需品支出后的余额叫做()。
A.个人全部收入B.个人可支配收入C.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D.人均国民收入20.()是指向企业提供各种资源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A.供应商B.代理商C.零售商D.批发商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判断错误得0 分。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市场营销就是推销。
()2.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查和预测、产品构思和设计、产品生产、定价、分销、促销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3.市场营销的中心是为了达成交易。
()4.市场营销的范围涉及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
()5.绿色营销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6.市场营销观念是指导销售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
()7.社会营销观念的指导思想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8.社会营销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
()9.关系营销、生产导向、顾客导向、绿色营销、大市场营销、整体营销都是现代营销观念的体现。
()10. 市场营销过程一般有发现、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设计营销战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实施营销组合策略等五步骤。
()11.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工商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12.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大致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政治环境、竞争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供应企业等。
()13.对企业来说,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就是分析人口环境,因为人口因素是企业的市场营销机会。
()14.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
()15.营销环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可以通过企业的努力去了解和认识的。
()16.经济因素是指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17.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两大类。
()18.同一种环境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是相同的。
()19.企业营销人员要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宗教信仰状况,要重视不同的宗教信仰与禁忌,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
()20.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某些技术的出现,可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企业的营销活动造成很大的改变。
()三、案例分析(共60分)案例一(25分)三种不同的营销观念有三家公司,其经营决策是: A公司生产汽车,致力与扩大汽车规模生产,加强企业管理力图降低成本扩大销售。
B公司生产电子仪器,认为自己的产品不会主动变成现金,因此只要派出人员大力推销就能取得经营成功。
C公司生产汉堡包,其宗旨是顾客是上帝,要尽量努力使顾客购买汉堡包的每一块美金都能买到十足的价值、质量和满意。
案例思考:1. 上述三家公司分别属于哪种营销观念,各种观念具体内容是什么?2. 在上述三种观念中哪一种观念最能体现现代营销观念?答案:1.A公司——生产观念。
以生产为中心,重视提高生产率,通过增加产量,扩大销售量取得利润。
B公司——推销观念。
认为顾客不会主动购买非必需商品,通过加强推销活动,扩大销售量取得利润。
C公司——市场营销观念。
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卖什么。
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取得利润,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C公司的市场营销观念。
案例二(15分)风土人情非小事中国某外贸加工企业,多年来生产挂毯出口到国外市场进行销售。
其中比较受外国消费者欢迎的是中国龙、万里长城和徐悲鸿的马等图案的挂毯。
结果该厂生产了一批质量上乘的龙图挂毯,出口到中东市场时,没料到不多久,代理商要求退货。
厂方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是因为中东的国家有一个风俗,认为龙有凶、吉之分,区别就在龙的爪子上,五爪为凶、四爪为吉,而这批龙图挂毯恰恰是五爪龙,结果当然是一条也卖不出去。
案例思考:该企业的情形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答案: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
企业在开发新市场、新产品之前,一定要对市场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分析与调查,如果没有了解当地的风俗和消费习惯就贸然行事,那就是在碰运气。
该厂就是在开发新市场之前,没有对中东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分析与调查,从而没有考虑到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出现了在甲地倍受欢迎的“热销货”,到了乙地可能就是大触霉头的“冷门货”。
案例三(20分)山西省忻州地区某化肥厂,以生产化肥为主,其产品主要销往德国。
该厂的厂址设在市中心,20世纪80年代销量大,利润可观。
之后,随着德国客户的需求,该厂对产品作了些调整,基本上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销路尚好。
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整个营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厂的厂址仍未迁移。
在生产产品的同时,给附近的居民带来了废水、废气以及噪音的污染。
结果,该厂的产品销往德国时,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合同规定,但在德国的海关就把这批货拒之门外,并宣称生产产品时不符合环保的规定。
之后,该厂销量逐年下降,最终宣告破产倒闭。
案例思考:1.试分析该化肥厂破产倒闭的原因。
2.该化肥厂应建立何种市场营销观念?答案:1.该厂倒闭的原因不是产品质量不行,而是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忽略了给附近居民带来的污染。
这是由于缺少环保意识造成的。
2.该厂应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如果该厂能及早迁厂址,实施绿色营销,那是另一番景象了。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____《论语·子罕篇》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____《论语·季氏篇》君子不器。
____《论语·为政篇》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____《论语·八佾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论语·里仁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____《论语·微子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____《论语·八佾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____《论语·里仁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____《论语·子路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论语·述而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____《论语·卫灵公篇》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____《论语·里仁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____《论语·雍也篇》德不孤,必有邻。
____《论语·里仁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____《论语·里仁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____《论语·雍也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论语·为政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____《论语·子路篇》未知生,焉知死?____《论语·先进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____《论语·里仁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____《论语·为政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论语·颜渊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____《论语·述而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____《论语·季氏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____《论语·公冶长篇》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论语·为政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____《孙子兵法·九地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____《论语·为政篇》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