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课件

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课件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女作家和女权主义者,现代女性主义文 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指出“女权主义斗争的最 终目的是解构男女两性之间的二元对立”,提出 了“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伍尔夫是把“双性 同体”引入女权批评的第一人,在《一间自己的屋 子》里,就借双性同体探讨了创作问题。伍尔夫关 于女权主义文学的有关论述,在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史上起了开启先河的作用。
一、丁玲的女权思想
丁玲一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中国女性 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不论个人人生 经历如何坎坷,她都怀着对千千万万中国女 性的至爱深情,以杜鹃啼血的执著顽强探求 中国妇女解放之路。她让女性成为文本中的 观察、思维主体,改变了女性被男性言说、 阐释、评判的被动地位和局面,给读者以全 新的女性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莎菲系列形 象,反映了走出男权传统的现代知识女性在 精神和人格上的超越。
4、独异现象——还原写女人,以张爱玲、苏 青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尖锐地剖析出旧时代女 性的内心世界,是解读女性心灵隐秘的极至。
这一时期,孤岛上海出现了张爱玲现象 (同时期,在上海还有以写“自己”生活为主 的苏青以及潘柳黛等人),在日本占领的特殊 时期和环境里,张爱玲也许是对现实的逃离, 她们在“旧事”之中,以其才华找到了文学。 她们在创作上的独异现象,填补了战争岁月里 中国文学比较单一的状况。她们的作品,描写 社会世态和人性、人情,是社会史、人性史的 昭示,文学语境丰富多彩,风格细腻、真切而
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发展产生重大 影响的三位理论家
法国的西蒙·波伏娃,代表作是《第二 性》;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代表作是《一 间自己的屋子》;
美国的贝蒂·弗里丹,代表作是《女性的 奥秘》。
西蒙娜·德·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被誉为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以其《第二 性》震撼了欧美乃至世界,并确立了她在西方 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先驱者地位。 波伏娃不仅是一位妇女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关 注女性命运与生存境遇的著名作家与文学理 论家。她一生都在探索和实践着女性解放的 理论和出路, 《第二性》是其探索女性处境 和出路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波伏娃 以女性后天形成论为基础,阐述了她的女性主 义文学理论。
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发期, 也是开拓和成熟期。所谓成熟,是因为,中 国女性文学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整齐的作家 群,她们的创作都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占有一 席之地,或是占有重要地位。与男性作家相 比,她们的人数虽然还少,但是她们第一次 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学垄断,成为中国文 学史上重要的成员。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汹 涌的社会大潮中,她们与中国革命和历史发 生了直接的亲密联系。
“女性写作”在西方与“女性文学” 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它不但不 遮蔽反而强调女人的生理特征。在中国 , “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学”比较接近, 其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常常局限于文学, 而后者则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因为 在中文里,“写作”的内容并不仅仅是 “文学”。
二、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女作家寻踪 人性意识的觉醒——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
纯净。
5、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女性文学空前萎 缩
6、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成就不能低估, 但更加“无性化”。
冰心、丁玲、陈学昭、白朗、草明、葛琴、 袁静和菡子、黄庆云、韦君宜、李纳、宗璞、 柳溪、李建彤、郁茹、季康、杲向真、葛翠 琳、黄宗英、柯岩等,都以出色的成就和影 响,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 的作用。
二是专指女性作家的作品; 三是限指女作家创作的有关妇女问
题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具有明显 “女性意识”和“女性特征”的作
请大家思考:
哪一种说法比较合理?
《中国现当代文学辞典》
“关于这个概念的含义,说法不一,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泛指一切女 作家的作品;狭义的专指那些从妇女的 切身体验去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可见 女性文学的创造主体就是女性本身;之 所以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只在于它的表 现对象不同。”
“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为自觉写作 主体的,并以与男权世界抗辩作为写作 姿态,以解构男权文化秩序为要旨的, 表达女性独特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它 改变了并还在改变着女性作家及其文本 在文学传统中的‘次’类地位,体现着 一种批判性的精神立场。”
赵树勤《找寻夏娃》
结论:
女性文学指一切女作家的作品,特别是以女性的 眼光,女性的切身体验,女性的表现方式,专注于 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妇女命运的探索,寻求妇女彻底 解放的作品。它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尽管男 性作家也曾经创造了并且今后仍可以继续创造比出 自女性作家手笔更真实、更丰满的形象,譬如曹雪 芹笔下的林黛玉,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鲁迅笔下 的祥林嫂等等,尽管这些女性形象极深地抵达了女 性心理,但他们不可能介入女性文学,这是一个话 语权的问题。
女性文学创作进入黄金时期,重又认识 到女性这一性别存在的独特价值,对女性人 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做出了新的思考,女 性作家大量涌现,最有代表的女性作家有张 洁、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张抗抗、 残雪、陆星儿、池莉、方方、蒋子丹、迟子 建等。
2)九十年代,陈染、林白等人的“身体叙 事”——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三次高潮,
3、三四十年代——以丁玲、萧红为代表;从 最初对女性性爱要求、个性张扬等的呼唤,发
展为左翼文学,表现出大女性精神。 在动荡时局的催促下,丁玲、萧红、谢冰莹、
罗淑、罗洪、杨刚、赵清阁、草明、白朗、关露、 曾克、张秀亚、杨沫、杨绛等作家,在“政治” 上乃至信仰上尽管有大同、小同或不同之分,在 当时她们的文学成就也有高低之别,但是在国家 面前,她们都是赤诚的爱国主义者。和五四时期 的女作家们相比,她们大多自觉地逃离“自己的 房子”,只身闯荡严酷的现实,在时代的炼狱中 艰难成长。她们的作品女性意识淡出,几乎无不 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富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女 性文学诞生于“五四” 时期。这是一个不争的 历史事实。
2、五四时期——20世纪女性文学创 作的第一次高潮,主要特点是人性意识 的觉醒,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文 学垄断。
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袁昌英、 凌叔华、苏雪林、陆晶清、石评梅等,她们 开始用文学对女性所处非人地位的经济的、 物质的反抗,大胆表现女性对人性自由的追 求和向往,从而探索与寻求一种合适而合理 的生命方式。她们的创作,有着中国古代女 性写作中从来没有的新精神。
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 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 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 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 的简单工具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2.52)
③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妇女解放
运动的产物。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主义思想。 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其特点是, 争取男女平权,强调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 女人的权益受到了损害,才能受到了压抑, 女人应该从传统男性中心社会给她的角色派 定中解放出来,获得受教育权、工作权、参 政权,以及在婚恋、性爱上的自决权。
女性主义文学实际上是“女权主义文学” 的一种变通说法。从本质上讲,是对男性社 会的一种反抗,是“女权运动”在文学上的 一种表现形式。“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极大 的挑战性和攻击性,其作品不仅仅是通过对 女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展示,来引起人们的 喜爱和怜惜,而常常是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展 现,来破坏现存的社会意识,起到惊世骇俗 的阅读效果。在西方,“女性文学”与“女 性主义文学”是一回事;但在中国,“女性 文学” 则比“女性主义文学”具有更广泛的 含义,或者说,更多一些文学意义,更少一 些政治意义。
新时期是中国女性 文学的狂欢节
新时期和新时期后的中国女性文学 的高峰是五六代女作家“多元共荣”的 共同创造。她们以多种艺术创作手段,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无论是新写实、 意识流还是黑色幽默,她们都有过尝试 和实践,并且都创作出了具有广泛影响 的文学作品。
1)八十年代——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第二 次高潮,主要特点是“女性意识的觉醒”
丁玲文学研究之一:
丁玲与女性文学
主要内容
女性文学及其发展轨迹 丁玲女权思想和女性文学
创作 丁玲在女性文学中轨迹
一、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应该是指一种由女作家创作 的主要表现女性意识的文学。
一是泛指一切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 (作家不分性别);
1、丁玲女权思想的产生不是个别的、 孤立的现象,它是西方人权思想影 响下,中国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必 然反映。
①性别本质主义——中外传统性别文 化的理论核心
性别本质主义是传统性别文化的理论核 心和控制女性的最得力手段。它是将社会性 别制度和社会性别文化造成的男女在群体特 征、行为方式、性别分工、社会地位等方面 的社会差异或社会不平等(如男刚女柔、男 优女劣、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男主女从、 男尊女卑等等)归因于其生物本质差异,尤 其将女性的从属地位和低素质归结于她们与 男性不同的生物特征。
②儒家家庭伦理——儒家文化体系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乾坤正位说认为天尊地卑、阳主阴次是 宇宙最基本的秩序;因此,男主女从、男尊 女卑的两性关系是先天注定的。这样,传统 家庭伦理就规定了“夫为妻纲”的基本原则。 “夫为妻纲”权利倾向“夫”权,对“妇” 权却提出了“三从”“四德”的要求。男子 可以妻妾成群,女子则必须“从一而终”; 男子可以随意“休妻”,女子则不能犯“七 出”。
破了文学垄断
大女性精神——在国家面前,她们都是赤诚 的爱国主义者。
独异现象——“南玲北梅”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文学空前萎缩。
五六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成就不能低估,但 更加“无性化”。
新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狂欢节。
1、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汪洋大海里,也散落着 不少女性作者,比如西汉的卓文君、王嫱、 班婕妤,东汉的班昭、蔡琰、曹大家、魏晋 的左芬、谢道韫、刘令娴、苏小小、唐朝的 上官婉儿、李冶、薛涛、鱼玄机,宋朝的李 清照、朱淑真、唐婉,元朝的管道升、郑允 端,明朝的朱仲娴,端淑卿、徐媛、商景兰, 清朝的徐灿、倪端璇、吴藻、邱心如等人。 仅就能查到的资料,有作品传世的,不下数 百人之众。这些多为帝王后妃、女官宫娥, 名媛闺秀、娼妓卑妾等阶层的妇女,其作品 所包容的生活空间、思维空间、心理空间一 般来说比较狭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