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冰心的散文

浅谈冰心的散文

摘要:冰心是一个纯粹的作家。

她用艺术来表现生活、珍爱生命,纯洁又真诚。

她热情讴歌母爱、童贞、大自然,热情歌颂社会义事业,拥有一代又一代原读者朋友,被看作“爱的使者”。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

爱母亲、爱父亲、爱弟弟,爱一切人;爱小猫、爱小狗、爱一切小动物;爱星星、爱大海,爱大自然的一切……她用温和的、表达自己爱心的语言来表达了她“爱的哲学”思想。

“爱的哲学”思想一点也不抽象,是极其具体的。

冰心的“爱的哲学”,不但主张要爱自己母亲,爱所有的儿童,而且主张要爱一切的大自然,希望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通过人们之间的“互爱”而得到解决。

因此,也被称为“泛爱哲学”。

创作早期以不同的文学样式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美等基本主题,创作晚期,风格有所转变,所表现的则是阶级的爱,它是高尚的、健康的,包含了冰心对祖国充满热爱的高尚情操,是国际主义的爱。

冰心以“爱的哲学”贯穿创作一生,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有相当影响的作家。

冰心从小就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她的父母给了她足够的、真挚的爱。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冰心,在从小就渗透在她的心田里,成为她思想和行动的一种善良的出发点。

长大成人后,形成了她独特的“爱的哲学”思想,成为她创作的旨趣。

关键词:冰心;母爱;爱的哲学;爱的使者;爱与美一提起冰心,几乎人人皆知,她数十年如一日地抒写着人类崇高圣洁的感情——爱,拥有广大的读者,尤其受小朋友的受小朋友的爱戴,被看作“爱的使者”。

冰心是一个纯粹的作家,她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绵密深远的胸怀,纯正高尚的信仰、很带有诗情画意的思想。

她用艺术来表现生活,珍爱生命,纯洁又真诚。

冰心思想的核心是“爱的哲学”,母爱、童贞、大自然三足鼎立,她把这种崇高圣洁的感情融注在她的作品中,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

下面主要以冰心的散文来进行论述。

一、冰心生平及创作道路冰心(1900—1999年)祖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福州市一个姓谢的海军军官家庭里,由家庭环境使其接触到海洋生活和实多的中外文学名作,陶冶了爱自然和文学的性灵。

1914年进入北京贝满女中学习。

1918年考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不久转燕京大学女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广泛阅读宣传新思想的报纸杂志,9月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两个家庭》。

1920年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大以后,创办儿童半日义校,帮助无力入学儿童,又开办妇女注意字母识字班,义务教学是年华北大与燕大同学积极投入赈灾募捐活动,并上街进行爱国宣传参加学生运动,努力写作问题小说。

1921年夏决意弃医从文,加入文学研究会,不久将作品结集成《繁星》和《春水》。

1923年燕大毕业。

赴美留学,其间写下了著名的书信体散文《寄小读者》。

1937年“七七”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战,从事文救亡活动年全家赴日本,在东京大学教中国文学。

1951年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继续从事写作和翻译。

曾出版《归国以后》、《陶奇的暑假日记》、《樱花赞》、《小桔灯》、《拾穗小札》等集子,曾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出国访问,还担任了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1980年病后握笔撰文,题名《生命从八十岁开始》,颇有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除了创作外,还翻译过泰戈尔的《园丁集》等。

作品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多种文字出版,在国外有较大影响。

1999年病逝。

二、冰心散文中的“爱与美”“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记得雪莱的咏云雀的诗里,仿佛曾说过云雀是初生的欢喜的化身,是光天化日下的星辰,是同月光一样来把歌声散溢于宇宙中的使者,是虹霓的彩滴要自愧不如的妙音的雨师,是……总而言之,把这一首诗全部拿来,以诗人赞美云雀的清词妙句,一字不露地用在冰心女士的散文批评之上,我想是最适当也没有的事情。

”冰心散文以文字的清丽隽永,纯洁典雅,富有意境美和哲理见长,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所谓冰心体,历来人称道:“像一朵荷花一样洁白,一尘不染地直伸起来的诗人,那便是冰心女士了。

从现世中挣扎出来的人,多少是带一些伤痕的,唯有慧者乃能免此”。

而一颗水晶心,正是冰心散文的精魂。

如人所说:“冰心女士的作品,在时代的兴味歧途上,渐渐象已经为人忘却了,然而作者由作品所显出的人格典型,女性的优美灵魂,在其他女作家的作品中,除了《女人》作者凌叔华外,是不容易发现了的。

”爱与美,一直构成冰心散文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

她爱孩子,爱光明,爱大自然。

她以“满蕴着温柔”的笔墨,清新隽永的文字,歌唱着这种爱。

如散文《笑》。

冰心以微妙的细节描写,将物境与感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一开始,以“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动着”的细节,描绘出一幅雨后的“清美的图画”。

在这幅图画上,分明渗透着作者涓涓的情思。

接下去,作者又用曼妙的文笔,精彩的细节,绘制出一幅画中这景:“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他“抱着鲜花,所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此时此刻,作者的情思便消融在这柔和、安祥、美丽的景象里。

接着作者又用回忆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层次错落地推出五年前和十年前的两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在这两幅画面中,都以鲜明的色彩,柔和的情调,突出了生动的形象,即道旁“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的孩子;“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的老妇人。

这两幅画面和前面的一幅画面,虽然反映的对象不同,但色调却相一致,用“同样微妙的神情”,将它们“缩在一起”,使“三个笑容”,“融化在爱的调和里”。

墙上画,眼中景,心中情,三者互相交融,使优美的意境出现在读者面前,寓情于景,美轮美奂,回味无情。

在这样一篇美文里,大自然的神妙、童心的纯真,母爱的博大完美地溶于一体,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共爱与美的艺术特色。

虽然这种爱与美,使人隐约产生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梦幻般的感觉。

冰心的“爱的哲学”在当时是有一定意义的,但随之矛盾也出现了。

冰心虽受“五四”浪潮的影响,有了一些与时代气息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思想,但优裕的生活地位、狭窄的生活圈子、跟下层人民隔离等种种条件限制着她,使她并没有真正产生反抗黑暗的强烈要求和变革旧制度的革命激情。

到“五四”高潮过后,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有所发展,基督教义和泰戈尔的哲学对她有了更深的影响。

在许多文艺青年继续摸索前进的情况下,冰心却如她自己后来所说:“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现的‘人类之爱’。

象‘母爱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作者如些讴歌“爱”的哲学,把母爱和童贞几乎当作救世福音,这在她自己固然是想借以躲开“心中的风雨”,求得内心的平静,而对读者却或多或少起了导致逃避现实斗争的作用。

因而从冰心创作的音乐里,时常可以倾听到一种“微带着忧愁”的旋律,主要地是“冰心时常思考着生活,思考着人生,可是由于她当时没有先进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她对于自己的思索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科学的答案。

”可是从他解放前后的作品对比中,可以分明看到,这种爱与美,已经随着作家思想的前进,而深深地印上了朝代的凶迹。

作家目睹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使她感到“新中国充满了希望”。

这些孩子,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的“小读者”了,而是过着幸福生活、有着远大理想的新中国的主人。

只有此时,她那一直倾心追求和为之讴歌的“母爱”,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崭新的内容。

她所描写的范围,已经越出狭窄的家庭,而且向人民群众、斗争生活。

她向她小读者描绘着社会主义祖国各条战线出现的新气象、新事物;表现着孩子们的生活、劳动和理想:介绍着国外的风物人情,以及外国朋友对新中国的向往和赞美。

《陶奇的暑假日记》是冰心归国以后献给读者的第一件礼物,写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孩子在一个半月中的生活记事,然而作者却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展现出广阔的生活:陶奇和她的小伙伴们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下面表现了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和他们在党的抚育下的迅速成长。

除此之外,作品还广泛地涉及了旧社会的黑暗;解放以后祖国沸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正义行为;以及从侧面表现了日本人民的灾难和美帝国主义的罪行等。

这一切都构成了作品的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

《小桔灯》是一篇不到两千字的作品,写的虽是旧社会的题材,但人作家创造那坚定地相信共产党的父亲一定会回来的小姑娘身上所焕发出来的是一种急约的战斗情绪和异常明朗的色调。

同时对“小桔灯”的诗意的处理又增添作品更多的意在言外、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人们可以这样想,那个坚信翻身日子必然到来的女孩子的乐观情绪,不正象那一盏她手造的小桔灯一样,照耀着“我”走过黑暗社会那一段漫长的山路么!作品中的小姑娘,已完全不同于她在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中的小主人了。

很显然,正是由于冰心面向了人民群众,面向了革命斗争,所以她才能在黎明的前夕,看到“无限光明”。

当然,冰心的作品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她已取得思想创作上的重大进步是封锁法抹煞的,也是广大读者十分珍视和欢迎的。

在新时期,冰心的艺术个性又得到自由的发挥。

她写的一些回忆文字以及精致的小品。

冰心最擅长的还是对于片断的情思以及那些晶莹美丽的回忆的抒写。

有人曾将她的文字比作“镶在夜空里的一颗颗晶莹的星珠”,“一池春水,风过处,漾起锦似的涟漪”,这种独具的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在她的当代散文名篇中;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在清丽的典雅文中又透出一股明朗、健美的情韵。

文章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思想精神的折射,此时的冰心,在追求显著的美的同时,更多地显示了其乐观向上的一面。

三、冰心散文独特风格形成原因冰心散文独特风格的形成,也是有其家庭、社会、自然原因的。

其中原因前面已间或提到,在这里再集中谈论一下。

冰心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里,童年时代生活在烟台海滨,身随父亲练就了她军人的刚强,大海孕育了她诗人的气质,母亲出身书香门第,思想开通。

她自幼便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名著。

从她的许多散文所描述的来看,她的家庭是美满的。

父亲和母亲互敬互爱,感情和睦;父母都疼爱女儿,女儿也孝敬父母;冰心对三个弟弟亲切爱护,而弟弟们对自己的姊姊也充满深厚的感情。

幸福和谐的家庭为她的成长提供了温良的土壤。

冰心一家充满着民主、和谐的欢乐气氛,家庭成员彼此深爱着对方。

从小在这个充满着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冰心,在以后的创作中,“爱”这个主题始终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我们读冰心的诗歌、散文,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浓浓爱意,如春风拂面。

冰心读大学的时候选的是理科,立志方向和鲁迅一样,是要用医学来医治我们这个民国之时的“东亚病夫”。

伟大的“五四”运动彻底改变了冰心的人生方向。

年仅19岁的她积极投身于那个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洪流中,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创作行列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