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TR=PQ=(a-Q)Q MR=a-2Q 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 ac MR=MC MR=a-2Q=MC=c Q= 即x 2 ac ac P=a-Q P=a 2 2 A处:P=a-Q=MC=C Q=a-c 即2x
P95图
2 一国社会福利SW=生产者剩余(厂商利 润)PS+消费者剩余CS+政府税收 设政府税收为零,则: SW=PS+CS 国内社会福利计算 ac ac PS=(P-C)Q=( c) 2 2 ac ac 设 x, 则, PS=( c) x 2 2 ac x CS ( a P )Q=(a) 2 2 3( a c ) SW PS+CS x 4
注意数列: 1/2 2/3 3/4 4/5……1
(p1-c)/p1 (p2-c)/p2 (p2-c)/p2 (p3-c)/p3… (pn-c)/pn…1 (注:pi>c)
3 (1)当厂商超额利润为零:PQ-CQ-F=0 (2)用于购买某产品的总收入为 aI;该产品单价 为P,则该产品总产量为aI/ P,该产品的的生产厂 商总数为n,则代表性厂商的产量Q=aI/ P n. (3)PQ-CQ-F=0; Q=aI/ P n得: n =(P-C) aI / P F,又 Pc 1 e 1 P e n 则:P=ce/[(e-1)(1- F / aI)]
(二)基于Hotelling 模型的国际贸易分析(删略) (三)基于Salop 模型的国际贸易分析(删略)
四﹑倾销模型分析
(一)倾销的含义:指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国外 市场上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 销售. (二)厂商实行倾销的基本条件: 1 不完全竞争市场,该厂商具有垄断势力. 2 厂商能有效地把不同市场分割开.(防止他人 中转销售而盈利)
二﹑两种规模经济 1 外部规模经济:产业产量增加导致每个企业 平均成本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一产业的区域经济 集聚,形成专业化供应商和共同的劳动力市场, 并有利于知识外溢,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 效率,降低了所有厂商的平均成本
2 内部规模经济:一企业产量增加导致本企业 平均成本下降. 内部规模经济 产生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专业化的分工协作; 大规模采购和销售的成本节约等.
二 ﹑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 数来衡量。
其中X和M 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或某 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为0 到 1。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 存在产业内贸易)时,T=0;当对某一商品的 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 T=1。
三、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二)两国寡头竞争方式与一国社会福利 1 两国寡头合谋平分国内市场 本国厂商利润减半;消费者剩余不变,则: 国内社会福利减少 2 两国寡头进行价格竞争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产量为2x 厂商剩余为零,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为 P95图大三角 3 两国寡头进行产量竞争(古诺模型)(删略)
三﹑两国厂商的垄断竞争分析 (一)垄断竞争﹑价格弹性与国际贸易(略讲) 1 设厂商数目n,边际成本c,价格P,国民总收 入I,收入中购买某产品的比例a,固定成本F.假 设消费者对不同种类产品的偏好相同且他们 的偏好均匀 注意垄断竞争与代表性厂商
第三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概念: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 是指同 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产 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 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 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
(四)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 规模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 输、通讯设施等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厂 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 低生产成本。规模经济促进了各国产业内 部发展专业化生产,使建立在产业内专业 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四﹑消费者和厂商得自产业内贸易的好 处 1 厂商可以有效地实现规模经济; 2 消费者可以以低廉的价格消费更多异 质性产品.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 就越大 林德认为,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 它们之间的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需求 结构相似的两国的贸易量要大于需求结构有 较大差别的两国的贸易量。如果两国之间的 需求结构一致,两国的消费者就会要求同等 质量的商品。
(三) 产品异质性﹑相似偏好与产业内贸易特征图 比较:P109产业间贸易图 P110产业内贸易图 假定制造业产品无异质性 假定制造业产品有异质性 (规模经济、垄断竞争) 则:两国单向贸易 则:两国互有制造品贸易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 点:
(一)产品的异质性理论 1. 产品的异质性是指同一类产品的商标、 款式、包装、规格、销售服务等方面存在 差异。产品的异质性可以使不同生产者的 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偏好的需求, 从而形成不同生产者的优势地位,在此基 础上产生产业内贸易。例如,美国和日本 都生产小汽车。美国车以舒适、豪华、马 力大为特点,而日本车则以经济适用、节 能为特点,这就产生了对两国产品的相互 需求,导致了同行业内部的贸易。
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第一节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一﹑规模报酬问题 P86-87 :西方微观经济学规 模报酬理论回顾
Q=f(x)
r
x=(x1 ,x 2 ,x 3 ,...x n )
f(ax) =a f(x): r=1 规模报酬不变; r>1 规模报酬递增; r<1 规模报酬递减
2
设厂商总收入TR,商品的价格弹性e
'
TR=P(Q)Q MR=P Q+P,又MR=MC=c,则: Pc 1 P Q+P=c P e 缔造 :
'Leabharlann Pc 1 e 1 P e n
Pc 1 e 1 P e n 当n趋向无穷大,则经济结构趋向完全竞争; 当n趋向1,则价格趋于上升.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市场结构 西方微观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回顾 1 完全竞争市场(特例) 2 不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 市场) 3 垄断市场(特例) 下面主要针对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二﹑两国寡头竞争分析 (一)封闭的垄断经济
P95图
1
国内总需求DD:P=a-Q; 厂商边际成本:MC=c
(三) 倾销图 P106注意: 国外需求曲线 Q’,无限价格 弹性:价格=边 际收益
在开放经济下,厂商要按 MR=MC决定两个市场 的销售量。于是厂商利 润最大化必然是按照 MC=P2组织生产。所以 总产量Q2。 这样均衡的MC就定了 在国内按: MC=P2=MR 所以国内产量在Q3。
(三) 倾销图P106 结果: 厂商产量为Q2 国内销售量Q3<封闭经济 下国内销量Q1 国际销量为Q2- Q3 国内商品价格P3>国际商 品价格P2 注意: 厂商要防止已出口 的产品返销!
4 国际贸易活动分析 本国开放市场使得产品种类增加,价格下降,这 类似国民收入I的增加,则自由贸易带来两大影 响: (1)n增大,即厂商数目从而产品种类增加,则消 费者享受到产品多样性的好处. (2)产品价格下降.
注意: n =(P-C) aI / P F P=ce/[(e-1)(1- F / aI)]
5. 产业内贸易理论框架下,国际间要素的流动 与产业内贸易是互补关系; H-O理论框架下国 际间要素的流动与产业间贸易是替代关系.
六﹑产业内贸易理论与H-O理论的比较 1.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针对产业内贸易而言; H-O 理论是针对产业间贸易而言. 2. 产业内贸易理论认为产品的异质性与规模经济 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H-O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 差异导致的比较优势是产业间贸易的基础. 3. 产业内贸易理论下具体的贸易流向是不确定的; H-O理论下具体的贸易流向是确定的. 4. 产业内贸易理论下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内 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所有者从中获利; H-O理论 下产业间贸易会使一国一部分要素所有者受损.
(二)国际贸易与高度内部规模经济生产的可能性 P92图 d:封闭经济;w:国际开放经济。 封闭经济:AC>P,该行业厂商不能生产。 开放经济:该行业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上移, AC<P,生产获利。
(三)规模报酬递增与国际贸
易利益 P93图 注意:两国 生产和需求条件等各方面完 全一样 封闭经济:两国均衡的生产 点和消费点均在A 开放经济:M国专业生产 X,生产OB;N国专业生产 Y,生产OB’。则两国均衡 的消费点均在E。 贸易情况: M国出口BXe换N国B’Ye
2 产品异质性分类 (1) 水平异质性:产品特征组合上差异,同种产品 不同规格. (2 )垂直异质性:产品核心特征上的差异,同种产 品不同等级或档次. (3) 技术异质性:产品核心技术上的差异,同类产 品技术创新上的差异
(二)偏好相似理论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 在 《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 (Preference Similarity Theory)。同以往理 论不同,它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 原因。林德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 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 的需求而生产。只有当新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 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出口到国外。
三﹑外部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一)外部规模经济(静态)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先发优势 P88图 平均成本: A国AC1;B国AC2; AC2在AC1之下,总体上有优 势。 假定市场为完全竞争:AC=P A国先生产,均衡在E1, 价格P1。 尽管P1总体上有优势,若B 国参与后可以使均衡P= P2 P2< P1。 但最初B国生产需要P=P3 P3> P1, B国进不了市场。
五﹑影响产业内贸易利益大小的五种主 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