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制度史..

政治制度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大纲一、单选题1. “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是( a )。

A. 禹B. 启C. 武丁D. 文王2. 传说最早划分九州的是( b )。

A. 启B. 禹C. 商纣D. 周武王3. 宋代3级地方行政区划中,为首者为( b )。

A. 道B. 路C. 府D. 州4.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把所属部民按万户、千户、百户、十户为单位编制起来,各设长以统辖,各长都是世袭的贵族,这是一种( c )的组织。

A. 单纯军事B. 单纯民政C. 军政合一D. 家族血缘5. 洪武九年,朱元璋下诏将全国各行省一律改为(a ),废除行省制度。

A. 承宣布政使司B. 都督府C. 提刑按察使司D. 都指挥使司6. 封建时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 c )上。

A. 使用B. 培养C. 考核D. 以刑罚恫吓7. 宋代府、州、军、监。

其主要长官分别是知府事、知州事、知军事、知监事,副长官为( c )。

A. 知府事B. 知军事C. 通判D. 知监事8. 秦汉考核官吏实行一年一考,三年课( c )一次。

A. 优劣B. 赏罚C. 殿最D. 贤否9. 由于清代特殊的军制,满洲、蒙古、汉军等八旗官员各有统辖系统,故在各省不再设( b )。

A. 布政司B. 都指挥使司C. 按察司D. 清吏司10.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如果皇帝不亲政事,考核由( d )负责,交皇帝核准。

A. 奉常B. 长史C. 侍中D. 尚书11. 西周国学将成绩优异者通过司马推荐给周王。

被推荐者叫作( a )。

A. 进士B. 贡士C. 贤士D. 才士12. ( c )是指出自忠诚,从对统治者有利的出发点上提出来的补阙和匡正。

A. 劝慰B. 勉励C. 谏诤D. 讥讽13. 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名为( a )。

A. 顺天府B. 应天府C. 奉天府D. 大名府14. 蒙古制度最早设置的政务官是“札鲁忽赤”,其主要职责是( d )。

A. 征收钱粮B. 征兵和训练军队C. 选拔人才D. 掌管司法刑狱15. 明清时期,负责一省司法刑名事物的最高长官是( b )。

A. 都指挥使B. 按察使C. 布政使D. 度支使16. 秦灭六国,罢封建,设郡县,封建就是( c )。

A. 世卿世禄制度B. 军功爵制C. 分封制度D. 封建社会制度17. 将原有的以血缘划分居民改变为按地区划分居民,按照一定的行政区划进行管辖,是( a )应该具备的特征之一。

A. 国家B. 原始部落大会C. 军事民主制度D. 父系氏族公社18. 商代,( b )的地位较高,多为一方诸侯的首领或盟主。

A. 宾B. 邦伯C. 方国D. 公爵19. 商代基层社会组织是( c )。

A. 内服B. 春秋C. 宗族D. 宾20.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是说( c )。

A. 唐太宗任官老人B. 任官老英雄C. 士人死心塌地为王朝服务D. 英雄白头为太宗21. 宋朝进士、明经等科考试一般分为( b )、省试、殿试三级。

A. 乡试B. 州试C. 府试D. 部试22. 东汉“尚书不以责三公,三公不以责州郡,州郡不以讨县邑,是以凶恶狡猾易相冤也”,是指( c )。

A. 上不能责下B. 各级官僚机构彼此独立C. 官吏不能秉公执法D. 官僚之间狗咬狗23. 明代对官吏的考核可以说很严,成为皇帝实现( d )的一种手段。

A. 开明政治B. 圣君贤相政治C. 盛世D. 君主独裁政治24. “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是指明代( a )的职责。

A. 都察院B. 礼部C. 大理寺D. 刑部25. 《左传.桓公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b )。

A. 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 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 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6. 三有司是( c )。

A. 司徒、司马、司寇B. 司工、司马、司徒C. 司徒、司马、司空D. 太师、太保、太傅27. "禅让"制的实行,说明当时社会( b )。

A. 实行在家族内部的权位转让制度B. 实行选贤举能的民主管理制度C. 实行由现任首领在氏族和部落中选择继承人的制度D. 实行过往首领选择继承人的制度28. 氏族是( d )组织。

A. 地域B. 血缘兼地域C. 地域兼生产D. 血缘兼生产29. 父系氏族首领一般经由( c )选举产生。

A. 氏族全体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B. 氏族全体成年男女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C. 全体成年男子组成的氏族议事会D. 全体女性成员30.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是说舜在用强制手段夺取最高首领的权位,是对所谓( a )制度的破坏。

A. 禅让B. 官员任免C. 官吏选拔D. 君主即位31. 根据酋邦理论,国家制度的发生发展( c )。

A. 虽然是渐进式的,但速度很快B. 自其始就是十分完善的C. 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D. 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32. 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

意即大宗虽经百世之后仍可( c ),是谓大宗。

A. 参与贵族推举B. 参与贵族选举C. 主祭始祖D. 位居高官33. 西周中央设有六卿之官,为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其中( d )是最高的执政官。

A. 宗伯B. 司徒C. 司马D. 冢宰34. 卜辞中有所谓"登人"的记录,其意为( d )。

A. 人口登记B. 提升官职C. 募兵D. 征兵35. 齐桓公数次尊礼王室,使王室成为齐国的依附,便于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春秋之时,周王( d ),在名义上还未被公开否定。

A. 大国诸侯的身份B. 诸侯同盟者的身份C. 方国统治者的身份D. 天下共主的身份36. 宋国的六卿是指( a )。

A. 右师、左师、司徒、司马、司城、司寇B. 韩、赵、魏、范、中行、智氏C. 相、宰相、司徒、司马、司空、司寇D. 宗卿、政卿、上卿、诸卿、卿士、令尹37. 春秋官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由王公大臣及臣仆式的官吏向( b )官吏的转变。

A. 文武分职B. 司民、司军、司政C. 公卿世袭D. 诸侯任免38. 秦国的军事行政事务由( b )负责管理。

A. 上将军B. 国尉C. 将军D. 裨将39. 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由郡县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在( c )。

A. 秦朝时期B. 西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新朝时期40. 《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的“周制”是指( d )。

A. 宗法制B. 郡县制C. 礼乐制D. 分封制41. 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d )A. 独揽经济大权B. 草菅人命C. 独揽君权D.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42. 秦汉九卿之中掌皇帝私人财政及山海池泽之税的机构是( b )A. 典客B. 少府C. 郎中令D. 廷尉二、多选题43. 与夏王朝关系比较密切的诸侯是王朝统治的(ac ),同时又是()。

A. 有力支持者B. 政治上的对立者C. 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D. 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44. 汉武帝设13部[州])为(bd ),是受()的影响。

A. 行政区划B. 监察区划C. 乡遂制度D. 古九州制45. 东汉未年,州(ad )又称(),拥兵自重,相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

A. 刺史B. 守令C. 邦伯D. 州牧46. 汉代的(bc )是公主所食的汤沐地,其地位和治理形式与()基本相同。

A. 亭B. 邑C. 县D. 州47. 辽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可分为三个系统:一是以(bd )的系统,二是军政合一的系统,三是军事管制和()的系统。

A. 少数民族事务为主B. 民政为主C. 南面官治理区域为主D. 单纯军政48. 诸州除设节度、观察等使以外,还设有(cd )等。

A. 度支司B. 司薪司C. 钱帛司D. 转运司49. 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ad )产生的。

A. 集体协商B. 首领会议C. 贵族会议D. 民主选举50. 汉代御史大夫负责(bc )事务,保管()。

A. 司法B. 监察各方面C. 各种律令图籍D. 皇室谱牒51.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的制度,并与(ac )相结合。

A. 黜陟B. 殿最C. 官吏任用D. 赏罚52. 史籍中提到的原始社会末期“诸侯归之”、“诸侯朝觐”等等,应是指新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各部落酋长所(?)。

(cd )A. 批评B. 反对C. 承认D. 拥护53. 清代的督、抚沿袭明代旧制,都带有()或(ad )的兼衔。

A. 右都御史B. 内阁学士C. 翰林学士D. 右副都御史54.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激进派,他们主张彻底废除旧制度,提出以(ac )、术、(?)治国的方针。

A. 法B. 力C. 势D. 猛55.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牧守县令,甚至(bd )男女都可以进行谏诤。

A. 後宫妃嫔B. 公卿大夫C. 贱民D. 庶民56. 秦汉设有()、议郎、(bd )等专司“顾问应对”和“议论”之官,即所谓谏诤官。

A. 别驾B. 大夫C. 司隶校尉D. 博士57. 唐时谏诤官有()、谏议大夫、补阙、(bc )等官。

A. 侍中B. 散骑常侍C. 拾遗D. 尚书58. 察举的名目很多,如(ab )、孝悌力田、茂材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

A. 贤良方正B. 贤良文学C. 茂材文学D. 文学方正59. 明清都察院御史按(bc )分工,负责对全国各方面的监察工作。

A. 京官、外官B. 地区C. 衙门级别D. 业务60. ()是与(bc )朝并存的国家,有时彼此之间会发生矛盾冲突,甚至诉诸战争。

A. 封国B. 方国C. 商D. 汉61. 西周规定诸侯必须对周王室(bd ),所辖军队也要服从王室的调遣,诸侯兼有地方长官的性质。

A. 缴赋税B. 纳贡C. 贡献之国方略D. 服役62. 防止外重内轻,限制地方势力的膨胀,()不断(ab ),州的数目逐渐增多。

A. 魏晋南北朝B. 分州析郡C. 秦汉D. 任命地方长官63. 隋及唐初,地方实行()或(cd )两级制。

A. 府州B. 州府C. 郡县D. 州县64. 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实际上是()、府州、(bd )三级制。

A. 省B. 路C. 道D. 县65. 大约五千年前,由各氏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已经具有了地缘组织的特点。

这些部落联盟为争夺财富包括人口,展开了十分激烈的战争,一改过去那种单纯的血亲复仇的战争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