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支梁桥的设计过程及计算方法讲解

简支梁桥的设计过程及计算方法讲解


5.1.1 行车道板的类型
1. 行车道板的计算简图
a)
a) 单向板
l
b)
b) 铰接悬臂板 l0
c) 悬臂板
c)
l0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1 行车道板的类型 2.单向板、双向板的概念
由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 Pa Pb P wa wb
由材料力学:
wa
Pa l a3 48 EI a
wb
Pb lb3 48 EI b
mx max
M a
~
P a
因此,只需要将车轮荷载平分到有效工作 宽度a(沿纵向)和b1(沿横向)内,即可。
如图所示:
②③①
a’ ax
a①ຫໍສະໝຸດ q1P a②q2
P a
③ qx
q2
qx
q1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计算
2) 悬臂板 a = a 1+2b′ = a 2+2H +2b′ (b 2.5m)
5.1
5.1.1 行车道板的类型 行车道板的计算简图
a) 单向板 b) 铰接悬臂板 c) 悬臂板
行车道板的计算
a)
l
b)
n 计算跨径 n 荷载分布 n 板带宽度
l0
c)
l0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2 车轮荷载在板上的分布
a) 轮胎与桥面的接触面 b) 桥面铺装的影响
b2 45 o
n 纵向 a1=a2+2H
h
跨中弯矩 M中 = + 0.5M0
支点弯矩 M支 = - 0.7M0
当t/h ≥ 1/4时(主梁抗扭能力较小)
跨中弯矩 M中 = + 0.7M0
支点弯矩 M支 = - 0.7M0
t
式中:
h
t/h——板厚和梁肋高度
M0——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值, M0=M0p+M0g;
M0p——1m宽简支板条跨中活载引起的弯矩 M0g——1m宽简支板条恒载引起的跨中弯矩
简支梁桥的设计过程及计算 方法讲解
第5章 简支梁桥的设计计算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2 梁桥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5.3 主梁内力计算 5.4 横隔梁内力计算 5.5 挠度、预拱度的计算
设计过程
简支装配式RC、PC梁桥的设计
拟定尺寸
荷载计算 内力分析 配筋计算 绘制施工图
桥梁工程 行车道板、主梁、横隔板计算
即:
Pala3 Pblb3 48EIa 48EIb
整理得:
Pb
Pa
Ib Ia
(la )3 lb
la Ib 2
如果: lb Ia
Pa
1
P Ib (la
)3
Ia lb

Pa
P 17
5.88%P
图5-1 荷载的双向传递
单向板—长宽比≥2,周边支承;单向配置受力筋; 双向板—长宽比<2,周边支承;双向配置受力筋;
l0
l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计算
1)单向板
1)车轮位于板的跨中
b1
多个车轮在板的跨中附近时:
a = a1+d+l/3 =a2 +2H+d+l/3 and ≥ 2l/3+d
a d
l0 l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计算 1)单向板 2)车轮位于板的支承处 a′ = a1+t =a2 +2H+t and ≥ l/3
a mxmax mxdy M
a M mx max
M ——车轮荷载产生的跨中总弯矩值; mxmax——荷载中心处的最大单宽弯矩值; a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板的有效工作宽度主要 与三个因素有关: n支撑条件 n荷载分布性质 n荷载位置
图5-4:行车道板的受力状态
t a a1
l0
l
a′
a1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计算
1)单向板
3) 车轮位于板的支承附近,距
b1
支点的距离为x时,
x
ax = a′+2x= a2+2H+t+2x
a′
ax a1
l0 l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计算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计算
(1)单向板 1)车轮位于板的跨中 单个荷载作用于板跨中附近时
a = a1+l/3 =a2 +2H+l/3 and ≥ 2l/3
l :板的计算跨径,
计算弯矩时
l= l0+t and ≤ l0+b 计算剪力时
l= l0
b1 b
t a′
ax a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4 行车道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1.多跨连续单向板的内力
弯矩: M0 =1.2 M0g +1.4 M0p
汽车荷载弯矩:
P 2
b1 p P 2ab1 g
M0p
(1
)( P 4a
l 2
P 4a
b1 4
)
(1 ) P (l b1 ) 8a 2
恒载弯矩:
M0g
1 8
gl 2
l
(a-a′)/2
l0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P
5.1.4 行车道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2
1.多跨连续单向板的内力
结构设计原理 桥梁工程
5.1
5.1.1 行车道板的类型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
5.1.1 行车道板的类型 a)
行车道板的计算
b)
n 主梁翼板刚接构造
图5-2 行车道板的力学模型
5.1
5.1.1 行车道板的类型 c)
行车道板的计算
d)
n 主梁翼板铰接构造
图5-2 行车道板的力学模型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b1
n 横向 b1=b2+2H
n 局部分布荷载
P p 2 P
a1b1 2a1b1
a1
H
P/2 P/2
A
H
a2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问题的提出:
局部荷载作用,板在多大范围内参与受力。








图5-4:行车道板的受力状态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3 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1.板的有效工作宽度的概念
n 单向板有效工作宽度汇总
①a = a 1+l/3 = a 2+2H+l/3 且≥ 2l/3 ② a′= a 1+t = a +t且≥ l/3 ③ ax = a’ +2x
②③①
a′ ax
a
l0 l
n 单向板有效工作宽度的应用
车轮荷载作用下,有效工作宽度内的板将共同 工作,并承受相同大小的内力(弯矩),根据 有效工作宽度的定义,有:
b′ ——承重板上的荷载压力面外侧边缘到 悬臂根部的距离。
*对于分布荷载靠近板边的最不 利情况,即为悬臂根部的跨径l0。
a = a 1+2l0
a=a1+2b′
b1 45°
b′
a1
H
5.1 行车道板的计算
5.1.4 行车道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1.多跨连续单向板的内力
考虑梁的约束时的简便计算法
t
当t/h<1/4时(主梁抗扭能力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