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课题结题报告资料整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课题结题报告资料整理

1. 调查研究法:设计各类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座谈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通过Internet 查阅资料,借鉴和运用已有的研究 成果和方法
“新课程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xxx 中学 xxx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基础和理论依据 1 课题研究的缘起 九年义务教育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材多元化现象大面积出现,2006 年我省 各市又均进入高中新课改,存在于课标、教材、教法上的矛盾大量凸现出来, 高一新生和任课教师均大面积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就 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尽快投入高中新生活中,严重影响高中新课程的有效推 进。随着高中教材“一纲多本”的广泛推广,态势将更加严重。 据不完全调查,现行高中课程和(初中)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的衔接安排, 三明市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失,如:学科高、初中课标、教材衔接的不配套, 给高中新课程的教学造成困难。 高中教师不了解新生的学业水平,导致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并未建立在过去初 中阶段的学习基础之上。换言之,由于评价需要的侧重点不同,中考还没有 真 正测试出学生衔接新课程所需的全部知识水平和能力。 初、高中对于彼此用何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如何纪录学习的进步情形,如何 设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并不清楚,再加上高中新课程的推广,大家过去都没教 过,更是无法应对。因此,可能出现新生入学的时候,高中重新为新生做了许 多测验,而初中义务教育毕业的中考的标准评价测验对高中而言变成了废纸一 张,出现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显现了初、高中课程衔接的缺失。 高中教师对于教学方向,对于学生成绩的期待水准等等,并没有充分的沟通 讨论。 高中学校都体会到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性,也肯定必须进一步改善继续性与 学习进展的问题。遗憾的是对于初、高中转接方案中比较困难,或比较花时间 的措施,则少有学校愿意做优先的考虑。 由此可以看出,此课题对提高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水平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 强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国内教育界人士也大多认识到高初中学段衔接上存在问 题的严重性,但尚未见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和对物理教学的重新认识之 上的。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在学校的科学运行机制是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急 需 有所突破和建树。研究跨整个初高中年段,其整体创新程度较高,实用性强, 其成果必将促进对中学物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把人看作动物和机器,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 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 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 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 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 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 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这种意义学习,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涉及到的是整个人而不是单纯认知 成分的参与,而且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特征,是一种自发、自 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选择, 实现自己的潜能,求得自己更充分的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 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 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 课题研究的过程
⑷汇报成果阶段(xxx 年 x 月~xx 年 x 月) 成员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⑸修改完善阶段(xx 年 x 月~xx 年 xx 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⑹上交专家评审(xx 年 x 月) ⑺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 年 xx 月) 2 课题研究的方法
⑶课题实验(2011 年 9 月~2012 年 6 月)
2
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 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近两年的 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 带病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⑴课题研究的准备(xxxx 年 x 月~xxxx 年 x 月)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有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 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 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⑵课题开题报告会(2011 年 6 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 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 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 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原有的 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也会因新经验 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不是信息的简单积累,还包括新旧经验冲 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 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 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 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 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 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 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