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和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等词语。
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龟.裂(gūi jūn)猪肚.子(dǔdù)缝.隙(fèng féng)角.色(jué jiǎo)乐曲.(qǔqū)转.身(zhuǎn zhuàn)
二、从文中摘出8个四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再从中选出4个结合语境解释。
三、如果你查阅有关资料或者上网输入“梁晓声”信息搜索,你打算
捕捉哪些方面信息,整理并将具体内容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或者制成资料卡片?
四、本文写了哪几件小事,各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朴实引入,感悟解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
)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3、母爱是平凡的,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伟大的,只要你怀着一颗感恩地心,一定会发现这平凡中的伟大会到这一点,再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在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慈母情深?然后,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恭恭敬敬地划出来。
2、课件,体会词语,了解故事的内容。
3、慈母情深在哪儿?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适时引导和评价。
)
愿望、挣钱、塞钱、凑钱。
4、生活中母亲给孩子买书很平常,很普通对吗?这样平常、普通的事怎没就能体会到慈母的情深哪?
5、带着这个问题(慈母之情深在哪儿?)到文中找到描写母亲如何挣钱的句子,划下来。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是描写如何挣钱的?(汇报)
2、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母亲是如何挣钱的,和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仔细的来体会一下。
课件:
镜头一:初见母亲(环境,背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
那个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⑴看到母亲在这样的挣钱,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滋味?
①什么是“震耳欲聋”?听到了有什么滋味?(读)
②文中哪里看出噪声“震耳欲聋”?(联系下文)
③是的!母亲昨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母亲明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就在“震耳欲聋”的环境中挣钱,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读)
⑵我忍受着震耳欲聋的噪声,穿过一排排缝纫机,寻找我的
母亲,终于在一个角落,看见一个背影,那是怎样的背影?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母亲转身的一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这短暂的一刻为何显得如此漫长?
⑴当这个背影转身的一刻,至今让我无法忘记。
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把它改成平常的说法,读一读,看看是一种什么感觉?
⑵这是短暂的一刻,为什么在我们的脑海中如此漫长?
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在你的记忆中,母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⑷如今,这一切都消失在了“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里了!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了!(引读)
镜头三:母亲匆忙的背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立刻”是什么意思?读懂了什么(没休息,拼命。
)
⑴“立刻”换成“马上,立即”可以吗?为什么?
(四个“立刻”更枯燥,更单调!)
⑵母亲的工作就是这么的单调,这么的枯燥。
看到母亲如此单调枯燥地挣着钱,你的心里什么滋味?
⑶但是尽管如此,母亲仍然不辞辛苦的忙碌着,你说慈母之情深不深?
镜头四:慈母塞钱给我的瞬间。
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塞到我手里的是怎样的钱?为何用塞字?
⑴母亲掏出了怎样的钱塞给我?(皱皱的毛票)我看到了怎样的一双手?说明什么?
⑵为何用“塞”字?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
镜头五:慈母情深伴我成长。
“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从何处看出我长大了?
⑴看到这一切,我震惊了、我明白了,我懊悔了、我应该长大了。
是吗?
我真的长大了,从哪里可以看出?
⑵此时此刻,我都在想些什么?
⑶我的成长,和慈母的深情有什么关系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在慈母情深中我不断成长,是慈母情深教育我长大。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拥有母亲的深情,只是生活的平凡让我们忽略了对她的感受。
相信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能和作者一样长大了!
2、课件:
送给你们一本相册,希望你们记住让你感动的话语,不要忘记生动的画面,在“慈母情深”中学会感恩!
3、写上几句暖心的话语,送给你的母亲,送给文中的母亲,送给普天下所有可敬,可爱的母亲们。
五、课堂测验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
一、我能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劳()耽搁()惊天动地()立即()繁忙()六神无主()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龟()塞
()号()
三、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当时母亲一天能挣的工资是(),而家里吃饭的人有()。
“我”当时喜爱《青年近卫军》的程度达到
了
的地步,需要的“巨款”
是,母亲给钱时的动作毫不犹
豫。
生活之重,收入之微与母亲给钱买书之慷慨大方形成
了,深刻地体现了慈母情之深。
【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备课时,牢牢记住几个关键词:方法、能力、情感。
我想,教学中,我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在这堂课上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理解,独立阅读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受到一定思想启迪,这就足矣。
回首这一堂课,谈谈我的个人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努力坚守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
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
课前,关注预习中的读。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放手让他们在课前进行有效地预习是必要的。
学习生字,扫除障碍,读熟课文,感知大意,寻找疑虑,设法释疑,课前的预习自然能做到有效地读。
读通,读顺,读熟文本。
故在课堂中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的情况时,我只需他们说说课文的大意即可。
课堂中,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梳理学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投入到自主品读中,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不亦悦乎。
对文本关键语段的深入理解、体会,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
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再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后全班的汇报交流中,学生把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化无声语言为有声语言,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
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