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类型的判读(测)(解析版)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2.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答案C 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
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
据此回答3-4题。
国家孟加拉国印度马达加斯加尼泊尔莫桑比克气候变化脆弱1 2 3 4 5性指数排名国家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167 168 169 170 171性指数排名3.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A.台风天气B.干热天气C.寒潮天气D.暴雪天气4.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答案B D图2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2完成5~6题。
5.该地冬季主要受A.东北信风的影响B.东南信风的影响C.西风的影响D.极地东风的影响6.利用典型的农产品,该地可发展的工业是A.甘蔗制糖B.蚕丝纺织C.甜菜加工D.葡萄酿酒答案C D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
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图1)和“索契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7-8题。
7. 索契1月气温高于0°C的原因是A. 纬度低,气温高B. 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C. 北大西洋暧流的影响D. 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8. 索契作为冬奧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①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②冬季降水多③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④附近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冰雪项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 D图4为全球气压带随季节移动示意图,图5为甲地各月降水量比值示意图,甲地年降水量670mm。
回答9-11题。
图4 图59.下列气候类型中,其形成原因与甲气压带有关的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10.甲地植被类型可能为A. 热带草原带B. 亚热带常绿林C. 温带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11.甲地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A.水源B.土壤C.地形D.热量答案B B A图2为甲河示意图,M、L表示支流,a、b是位于支流上的两个观测站。
右表为两个观测站的气温(单位:℃)和降水(单位:mm)资料。
粗线P表示洋流。
读图表资料,完成12-13题。
12.关于甲河和洋流P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河水量的变化受支流L的影响较大B. 甲河水量的变化受支流M的影响较大C. 洋流P会使沿岸气候更加湿润D. P海区船只自北向南航行省时、节能13.甲河四季通航,当通航船只吨位最大时A.我省(河南省)盛行偏北风B.美国南部正在收摘棉花C.华北小麦拔节生长D.天山雪线上升答案B D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15.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答案B D二、综合题(共40分)16.( 2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A为伊犁河流域局部图,该流域降水丰富,图中阴影部分(甲地)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
图B为伊宁市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土壤有机碳(TOC)和氧化铁(Fe2O3)含量是反映一定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的重要指标,揭示地表植被生长的状况,进而反映当时气候的干湿条件。
图C示意“伊犁河谷某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氧化铁曲线变化图”(虚线为平均值),反映了距今3710年的气候变化。
材料三:花蜜来自植物的蜜腺,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和光合作用制造成的,除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外,多余的就贮存在植物体内。
伊犁河流域地区蜜源分布广、数量大,蜜源品质高,素有“蜜库”之称。
(1)分析甲地与伊宁市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推断伊犁河谷地区3 710年前至今气候的干湿变化情况。
(8分)(3)分析材料三所示地区成为高品质“蜜库”的原因。
(10分)17.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4分)材料一: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締约方会议于2011年11 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及带来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6分)(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分)(3)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以下内容请删除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看图太费时间,不如看书来得快。
殊不知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印象深刻,经久难忘,便于运用,避免了死记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复耗时,枯燥无味,知识容易张冠李戴等弊病。
因而从整体效果上看,图文结合实际耗时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
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识联系,融会贯通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对于我们面临的高考大综合考试意义尤其重大。
4.注重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
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