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
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七、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九、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三、简答题
1.在某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蛙、蛇、老鼠等,请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把一只小白鼠放于盛有足够食物和水以及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它会不会死亡?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