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介、大众文化构筑的体育网络文学的传播

新媒介、大众文化构筑的体育网络文学的传播

新媒介、大众文化构筑的体育网络文学的传播摘要新媒介为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媒介平台,大众趣味的注入又使体育文学得以在网络时代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

正是在多重动因的共同推动下,体育网络文学才从世纪初至今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本文从四个不同方面论述了体育网络文化的传播之路。

关键词:新媒介市场经济大众文化体育网络文化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体育网络原创小说的繁荣标志着网上体育文学勃兴阶段的到来,而博客体育文学的快速发展则为体育网络文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大众化传播阶段提供了文本鉴证。

无论是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还是原创文学网站、体育博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网络文学的载体也在不断演进,它赋予体育文学以顽强的网络生命力,并给每一个崇尚自由的灵魂以慰藉,体育网络文学由此走出一条大众化、普世化的传播路径。

一新媒介、大众文化构筑的体育网络文学空间1 新媒介技术逻辑为体育网络文学提供技术动因新媒介以强大的新技术力量为体育网络文学的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媒介平台,而比特技术的消解特质却又试图填平文学创作的深度模式,使体育网络文学流于平浅。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正是新媒介技术逻辑在体育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的核心特质就是其巨大的消解力量。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的日益成熟与高度普及,为信息的加工、储存、传播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在工业时代,信息以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原子形式存在,信息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和空间;而在后工业时代,比特代替原子成为信息的最小单位,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天涯海角瞬间变得近在咫尺,同时也使媒介与媒介、国家与国家、产业与产业、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

这就是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后现代媒介形态的技术逻辑,它为体育文学的大众化、平民化、自由化、多元化传播提供了媒介平台,使体育文学跨媒介、跨国、跨产业发展成为可能,加速了体育文学在网络时代的成长步伐。

2 大众趣味塑造体育网络文学的文化品格大众文化为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动因。

它在使体育文学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将孕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大众趣味注入体育文学羸弱的肌体之中,使其焕发出新的文化生机。

体育网络文学正是在这种大众趣味的操控下蓬勃发展起来的。

在这样一个摆脱了传统羁绊的文化语境下,与精英文化完全疏离开来的体育文学通过网络向大众敞开了怀抱,而它在将自由性、娱乐性、游戏性还给大众的同时,也被纳入到了大众文化的滚滚洪流之中,甚至令人怀疑这肆意蔓延的文化潮汐是否终将归于虚无。

二体育文学上网:纸本体育文学的数字化生存1 来自传统体育文学场域的体育网络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体育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内涵,某些作品保留了传统体育文学的反思性特质,超越了单纯的竞技层面,达到了人文关怀的高度,彰显了创作者对体育文化的深度思考。

如杨杰的长篇小说《假球》,通过汲取足球圈里一些众所周知的体育事件典型片段,讲述了一个真假难辨的足球故事,不仅完成了对“假球”反人性本质的揭露,而且以体育的方式实现了对人性的终极追问,达到了社会批判的层次。

而杨杰根据《假球》创作的长篇足球文学剧本《暴殄甲a》,则继承了原作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对“足球腐败”和“足球伪劣”等丑恶行径进行艺术化的暴露和呈现。

《假球》“被减肥”反映了传统文化体制下体育文学作品的尴尬处境。

它们先天地传承了纸本体育文学的精致性与使命感,但因为受到传统文化体制的规约,又难以真正实现对体育精神的自由书写,这既是一种文化悖论,也是传统文化体制下体育文学作品的文化宿命。

2 纸本体育文学作品的跨媒介“物理平移”纸本文学的精致性与使命感虽然成就了它在精英文化语境下的辉煌,但却难以使其摆脱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落寞处境。

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学的勃兴,让人们看到了文学在新世纪重获新生的曙光。

而传统体育文学的“去边缘化”之变也是以网络为技术原点展开的,纸本体育文学由此开始了数字化生存的尝试。

然而,体育文学的数字化生存策略在初期更多地表现为文学文本的网络平移。

2002年,杨杰创作的长篇足球文学剧本《暴殄甲a》由《羊城体育》报首家连载,随后,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均设立专区进行转载。

同样的情况还有足球评论员董路,1999年底,他创作的以国内职业足球联赛为背景的都市题材言情小说《临门一吻》,先由《新报》、《青年体育》连载,而后经新浪网转载;采取同一模式进行传播的还有他于2006年出版的足球评论集《左一刀右一刀》。

可以说,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跨媒介传播方式扩大了纸本体育文学作品的影响,而且这一体育文学传播路径已经作为一种典型模式被延续下来,网络媒介的文化逻辑并未被作者的创作过程所内化。

这也是这一阶段体育网络文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3 纸本体育文学的“非典型”数字化传播方式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讲,体育文学上网还只是一种“非典型”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是体育文学网络传播的一种初期形态,与体育网络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相契合。

这一时期率先触网的体育文学作品大多在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以连载的方式发布,并配以网友撰写的评论文章,与纸本体育文学相比,这种传播方式在开放性、互动性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

作为体育网络文学传播的初级阶段,传播载体的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非典型”的数字化传播方式。

门户网站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它繁荣于网络媒体发展的初期,传播方式仍然以播放型的大众传播为主,并未改变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的主从式位置关系和信息流动的单向性,读者难以真正介入到体育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来,或者对作者的创作产生某些即时性的影响。

因此,门户网站的技术特性决定了纸本体育文学的数字化生存尝试并未触及网络媒介的技术灵魂,仍然处在数字化传播的探索阶段。

处于“纸媒”与“数字媒体”跨越式发展的转型期,纸本体育文学的数字化生存具有承上启下的阶段性效应:来自传统文学现场的体育文学作品保留了传统文学的影子,在内容方面有一定的深度;传统体育文学作品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又促进了体育与大众生活的融合,拓宽了大众的阅读视野,使体育题材作品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从这一角度讲,体育文学上网并不仅仅是一种场域的转换,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为文学范式的变革提供了前提,并最终为体育精神的普世性表达开辟了道路。

三网上体育文学:体育网络原创小说的繁荣体育网络文学作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文化体制的束缚,其价值评判体系也与传统体育文学截然不同,开始带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

可以说,“网上体育文学”的出现才真正使体育网络文学的发展步人正轨,而体育网络原创小说的繁荣则标志着网上体育文学的勃兴。

1 原创文学网站的商业化之变原创文学网站是网络原创小说传播的重要平台,它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

从“榕树下”到“起点中文网”,原创文学网站实现了文学生产体制的变革,中国本土原创网络文学也走出了从理想主义向商业化转轨的发展轨迹。

原创文学网站在诞生之初,只是承载了许多人文学梦想的一处胜境。

随着原创文学网站的商业化运作游戏新规的确立,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vip制度逐渐被“红袖添香”“幻剑书盟”“烟雨红尘”等众多文学网站广泛采用,一大批网络“写作明星”相继问世,看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很多人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学的休闲娱乐功能在网络文学商业化进程的助推下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原创文学网站的商业化之变,成效卓著。

2 商业化运作催生竞技类网络原创文学作为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的“史前”时期,“榕树下”更注重作品的文学性,栏目的划分也依据传统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等,这种“重体裁轻题材”的分类方法使某些特殊题材的原创文学作品只能淹没在“网文”的汪洋大海中,读者如果想集中阅读此类作品,只能如大海捞针般去搜寻。

但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作则使类型化写作由海底浮出了水面,武侠、科幻、灵异、玄幻、游戏和竞技等类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明确。

这是消费逻辑对写作的一种改造,因为大众需求是文学生产的指针,面对数量激增的网络文学作品,大众需要更为明确的标识帮助他们选择文化产品,于是“类型”应运而生,而体育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正是在此时进入了高峰期。

2003年,年轻的网络写手林海听涛的第一部网络原创小说《我踢球你在意吗》在文学网站上发表,掀起了体育网络原创小说的创作热潮,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开始书写自己的体育梦想,体育竞技小说也逐渐发展成网络原创小说的一个特殊类别;同年,八戒的《飞翔篮球梦》在天下书盟首发,被称为中国网络史上最火爆的篮球题材长篇小说;2004年,大秦炳炳的《校园篮球风云》又在起点中文网掀起热浪,进一步带动了篮球题材网络原创小说的创作;同年,习惯呕吐的《求索》在起点中文网首发,它将比赛与生活相互衬托,从而超越了竞技运动本身,被称为足球类网络原创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同年,林海听涛的《我们是冠军》将竞技类网络原创小说的创作推向高潮,成为这一阶段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四博客体育文学:网络体育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网上体育文学”的另一种类型是博客体育文学,它是博客文学的一个特殊门类,专指以博客为载体发表的体育网络文学作品。

受到独立自主的博客精神的影响,博客体育文学的兴起又推动着网络体育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体育精神的自由撒播在“个人网络出版时代”得到进一步的实现。

1 “个人网络出版时代”构筑网络体育文学公共领域独立自主是博客的文化精神,博客的主权是属于个人的,任何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博主拥有对博客进行编辑、修改等一切权力,扮演着网编和版主的角色。

可以说,博客的出现拉开了个人网络出版时代的帷幕,它在赋予个体以自由言说权力的同时,也为网络体育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以及体育精神的自由表达提供了新的平台。

2 体育博客的众声喧哗与博客体育文学的兴起体育博客就是以体育竞技为题材的博客,除此之外,还有围绕娱乐、财经、汽车、房产、游戏等题材写作的博客。

事实上,体育博客在博客进入中国的同时就已经出现了,但直到2005年底才开始成长为一种较为独立的传播形态。

尤其是体育记者和体育评论员的加入更是吸引了众多体育迷的加入,他们有多年专业体育媒体的从业经验,撰写的评论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在博客体育圈中起到了“舆论领袖”的作用。

与此同时,草根体育博客也迅速壮大起来,草根群体的广泛参与使体育博客的圈层化发展成为可能,以体育为题材建立的网络社群组织“体育博客圈”逐渐形成。

从体育文学上网,到网上体育文学;从体育网络原创小说,到博客体育文学,体育网络文学始终沿着一条大众书写、自由书写的道路向前发展,体育精神借助网络文学实现了向普罗大众的撒播。

然而,网络媒介虽然帮助体育与文学实现了普世价值观的表达,却也制约了文学社会教化功能的发挥及文学活动主体对体育精神的深层探索,由此带来的浅表感是后现代语境下平面化叙事理念的表征,也是文学民主化、体育大众化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