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刃口尺寸计算(2H)
5) 尺寸偏差应按“入体”原则标注
落料件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冲孔件上偏差为正,下 偏差为零。
项目一 冲模制造公差
基本尺寸 ≤18 > 18~20 > 20~80 > 80~120 δp -0.020 -0.020 -0.020 -0.025 δd +0.020 +0.025 +0.020 +0.025 基本尺寸 > 20~180 > 180~260 > 260~500 > 500 δp -0.020 -0.020 -0.040 -0.050 δd +0.040 +0.045 +0.060 +0.070
法只需计算基准件(冲孔时为凸模,落料时为凹模)基本尺寸
及公差,另一件不需标注尺寸,仅注明“相应尺寸按凸模 (或凹模)配作,保证双面间隙在Zmin~Zmax之间”即可。
应用配作法时需先分析凸、凹模刃口尺寸经磨损后的变
化规律,然后可按式(1-27)~(1-29)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4) 刃口制造偏差可按工件相应部位公差值的1/4来选取。对于刃口尺寸
磨损后无变化的,制造偏差值可取工件相应部位公差值的1/8并冠以
“ ± ”。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图1-17 孔及冲孔凸模磨损情况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图1-18 落料件及落料凹模磨损情况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任务五
试根据任务书工件尺寸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1-25) (1-26)
{d = 0.4(Zmax - Zmin)
p
dd = 0.6(Zmax - Zmin)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2) 配作法 配作法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先按 零件尺寸和公差计算并制造出凹模或凸模中的一个(基准件), 然后以此为基准再按最小合理间隙配作另一件。因此,配作
B j ( Bmin )
0 1 4
(1-28)
(3) 磨损后不变的尺寸,(图 1-17 中的 cp1、cp2;图 1-18 中 的 Cd1、Cd2),采用分开加工时的孔心距尺寸计算公式。 1 1 C j C min (1-29) 2 8
始用间隙 Z
注:1.Zmin 应视为公称间隙。2.有 处均系无间隙。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1.3.6 冲裁模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规范
1.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
1) 先确定基准件
落料:以凹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冲孔:以凸模 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 2) 应考虑冲模的磨损规律 落料模:凹模基本尺寸应取接近工件的最小极限尺寸;
b =(400~600)MPa
Zmin 0.015 0.06 0.10 0.13 0.16 0.21 0.27 0.30 0.39 0.49 0.58 0.68 0.78 0.9 1.10 1.60 Zmax 0.035 0.08 0.13 0.16 0.19 0.25 0.31 0.34 0.45 0.55 0.66 0.76 0.86 1.00 1.20 1.72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表1-13
45 T7、T8(退火) 材料名称 65Mn(退火) 磷青铜(硬) 铍青铜 力学性能 板料厚度 t 0.2 0.5 0.8 1.0 1.2 1.5 1.8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8.0 HBS≥190
冲裁模初始双面间隙值Z
10、15、20 钢 硅钢 H62、H65(硬) LY12 HBS=140~190 Q215、Q225 钢 08、10、15 钢 紫铜(硬) 磷青铜、铍青铜* H62、H68 HBS=70~140 H62、H68(软) 紫铜(软) L21~LF2 防锈铝 硬铝 LY12(退火) 铜母线、铝母线 HBS≤70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2.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方法 1) 分别加工法 分别加工法即根据冲裁零件尺寸和凸、凹模的最小间隙 值分别计算出凸模和凹模的尺寸,然后按计算出的尺寸分别 加工出凸、凹模,即可保证合理间隙。分别加工法适用于形
状简单(如圆形、矩形)的凸、凹模尺寸的计算,可按式(119)~(1-26)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 (1) 落料:
b ≥600 MPa
Zmin 0.025 0.08 0.13 0.17 0.21 0.27 0.34 0.38 0.49 0.62 0.73 0.86 1.00 1.13 1.40 2.00 Zmax 0.045 0.1 0.16 0.20 0.24 0.31 0.38 0.42 0.55 0.68 0.81 0.94 1.08 1.23 1.50 2.12
0 d p (d min Δ) p
d d dd (dp Zmin )0 (dmin Δ Zmin )0 (1-23) Δ Ld L (1-24) 8
(4) 冲模的制造公差与冲裁间隙之间应满足: dd + dp≤Zmax - Zmin 或取
(1-24)
定合理冲裁间隙。 表1-12 冲裁模初始双面间隙值Z(按材料厚度取值)
材 料 间 隙 材 料 间 隙 纯铁 软钢 硬钢 硅钢片 不锈钢 铜(软质) 铜(硬质) 黄铜(硬质) 黄铜(软质) (6%~9%)t (6%~9%)t (8%~12%)t (7%~11%)t (7%~11%)t (6%~10%)t (6%~10%)t (6%~10%)t (6%~10%)t 铝(硬质) 铝(软质) 铝合金(硬质) 铝合金(软质) 铅 高导磁合金(perm alloy) (6%~10%)t (5%~8%)t (6%~10%)t (6%~10%)t (6%~9%)t (5%~8%)t 磷青铜 白铜(Nickel Silver or German Silver) (6%~10%)t (6%~10%)t
冲孔模:凸模基本尺寸应取接近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3) 凸、凹模刃口制造公差应合理
形状简单的刃口制造偏差:按IT6~IT7级或查表1-14选取; 形状复杂的刃口制造偏差:取冲裁件相应部位公差的1/4;对刃 口尺寸磨损后无变化的制造偏差:取冲裁件相应部位公差的1/8 并冠以“±”。 4) 冲裁间隙采用最小合理间隙值(Zmin) 在凸、凹模磨损到一定程度情况下,仍能冲出合格制件。
(1) 磨损后变大的尺寸(图1-17中的ap1、ap2;图1-18中的Ad1、Ad2、Ad3),
采用分开加工时的落料凹模尺寸计算公式。
Aj ( Amax )
1 4 0
(1-27)
(2) 磨损后变小的尺寸, (图 1-17 中的 bp1、 bp2、 bp3; 图 1-18 中的 Bd1、Bd2),采用分开加工时的冲孔凸模尺寸计算公式。
凹模刃口尺寸
凸模刃口尺寸
d Dd ( Dmax ) 0
(1-19)
0 (1-20) Dp ( Dd Z min ) 0 p ( Dmax Δ Z min ) p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2) 冲孔: 凸模刃口尺寸 凹模刃口尺寸 (3) 孔心距: (1-22)
b =(300~400)MPa
Zmin 0.01 0.04 0.07 0.10 0.13 0.15 0.20 0.22 0.29 0.36 0.43 0.50 0.58 0.65 0.82 1.17 Zmax 0.03 0.06 0.10 0.13 0.16 0.19 0.24 0.26 0.35 0.42 0.51 0.58 0.66 0.75 0.92 1.29
b ≤300 MPa
Zmin 0.025 0.045 0.065 0.075 0.10 0.13 0.14 0.18 0.23 0.27 0.32 0.37 0.42 0.53 0.76 Zmax — 0.045 0.075 0.095 0.105 0.14 0.17 0.18 0.24 0.29 0.35 0.40 0.45 0.52 0.63 0.88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模块一
冲裁模具设计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1.3.5 冲裁间隙选用规范
如图1-16所示,冲裁间隙是指冲裁模的凸模和凹模刃口之间的尺
寸之差。单边间隙用Z/2表示,双边间隙用Z表示。冲裁模双边间隙表示
为
Z = Dd-Dp
(1-18)
图1-16 冲裁间隙
项目一 冲裁模设计
生产实际中,根据材料种类及厚度查表1-12或表1-13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