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A型题1. 大叶性肺炎时,肺炎链球菌最为多见,易被发现的肺炎病变处于( )A.充血水肿期 D.溶解消散期B.红色肝变期 E.中毒性休克C.灰色肝变期2.大叶性肺炎患者出现明显发绀等缺氧症状时,提示病变处于( )A.充血水肿期 D.溶解消散期B.红色肝变期 E.合并肺肉化C.灰色肝变期3. 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的( )A.充血水肿期 D.溶解消散期B.红色肝变期 E.中毒性休克型C.灰色肝变期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变期与红色肝变期的临床表现不同点在于( )A.具有肺实化体征 D.重新出现湿啰音B.胸痛消失 E.咯铁锈色痰C.缺氧状况有所好转5. 与小叶性肺炎不相符合的临床特点是( )A.可由多种细菌所致 D.多发生于青壮年B.起病隐匿 E.患者预后差C.实化体征不明显6. 可发生肺肉化的肺部疾病是( )A.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D.小叶性肺炎B.间质性肺炎 E.肺梗死C.大叶性肺炎7. 肺肉化是指( )A.支气管壁纤维化 D.肺泡腔内渗出物机化B.肺泡壁纤维化 E.肺泡壁平滑肌组织增生C.胸膜渗出物机化8. 与肺肉化发生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可能是( )A.含铁血黄素沉积 D.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B.细菌毒力过强 E.病程太长C.单核细胞浸润过多9.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性质主要是( )A.卡他性炎 D.肉芽肿性炎B.纤维蛋白性炎 E.浆液性炎C.化脓性炎10. 因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的肺气肿通常是( )A.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D.代偿性肺气肿B.全腺泡型肺气肿 E.老年性肺气肿C.腺泡远端型肺气肿11.矽肺最早期的病变出现在( )A.两肺上叶 D.肺门淋巴结B.两肺下叶 E.胸膜面C.右肺中叶12. 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A.肺癌 D.肺脓肿B.胸膜间皮瘤 E.肺褐色硬化C.肺结核13. 在我国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疾病是( )A.矽肺 D.支气管哮喘B.肺结核 E.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C.支气管扩张症14.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肺炎、肺水肿D.肺气肿、肺结核B.肺气肿、肺心病E.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C.肺癌、哮喘15.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A.血红蛋白的含量B.组织供血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D.肺呼吸功能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16.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A.细胞摄氧的能力B.血红蛋白含量C.动脉血CO2分压D.动脉血氧分压E.红细胞内2,3-DPG含量17.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A.吸入气氧分压B.肺的通气功能C.肺的换气功能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18.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 a O253mmHg(7.0kPa), 血氧容量200ml/L,动脉血氧含量140ml/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0ml/L,其缺氧类型为()A.低张性缺氧B.血液性缺氧C.缺血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淤血性缺氧19.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A.氰化物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硫化物中毒D.砒霜中毒E.甲醇中毒2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A.肺气肿B.贫血C.动脉痉挛D.一氧化碳中毒E.维生素B1缺乏21.氰化物中毒时血氧变化的特征是()A.血氧容量降低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22.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B.肺血管扩张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E.肺循环血量增加23.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A.心率加快B.心肌收缩力加强C.心、脑、肺血管扩张D.静脉回流量增加E.毛细血管增生24.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C.心律失常D.肺血管重塑E.回心血量减少25.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B.肝、脾储血释放C.红细胞破坏减少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E.骨髓造血加强26.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液H+浓度升高B.血浆CO2分压升高C.血液温度升高D.红细胞内2,3-DPG增加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27.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A.大脑灰质B.大脑白质C.中脑D.小脑E.延脑28.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E.增加细胞利用氧29.下列有关呼吸衰竭的概念哪一项不正确()A.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低于正常或伴有PaCO2增加的病理过程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C.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Ⅰ型)和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Ⅱ型)D.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30.以PaO2<60mmHg为在海平面条件下吸入室内空气时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是根据()A.临床经验制定的B.此时外周感受器方可被缺氧刺激兴奋C.此时会引起酸中毒D.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出现不可逆性变化E.氧离曲线特性,在此时SaO2显著下降,组织将严重缺氧31.以PaCO2>50mmHg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可能因()A.此时pH值将低于正常水平,出现酸血症B.CO2解离曲线特性,此时CO2含量陡增C.临床统计经验D.此时CO2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明显E.正常人PaCO2最高可达50mmHg32.关于血气分析特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正常人的PaO2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降低B.正常人的PaCO2也随年龄而有变化C.PaO2<60mmHg不一定是呼吸衰竭D.老年人的PaO2较年轻人低是因为通气/血流比例不平衡的肺泡增多E.由于CO2弥散快,所以PaCO2和P A CO2通常是相等的33.慢性阻塞性肺病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A.中央性气道阻塞B.呼气时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C.胸内压升高压迫气道,气道狭窄加重D.肺泡扩张,小气道口径变大、管道伸长E.小气道阻力增加34.有关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可以是部分肺泡通气不足B.可以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C.是肺部病变引起呼吸衰竭的最重要机制,此时肺总通气量可不减少D.患者PaO2降低,而PaCO2不升高E.可见于气道阻塞、总肺泡通气量降低而肺血流量未减少时35.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A.又称静脉血掺杂B.是部分肺泡通气明显降低而血流未相应减少所致C.正常人也有功能性分流D.肺血管收缩时也可引起功能性分流E.功能性分流部分的静脉血不能充分动脉化,PaO2降低PaCO2增加36.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A.明显增多时可引起呼吸衰竭B.是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未相应减少所致C.可见于肺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E.由于大量肺泡为死腔样通气,其余肺泡的血流多而通气少,因此PaO2降低37.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衰竭氧疗时应()A.将病人送入高压氧舱B.吸入纯氧C.先吸30%左右的氧D.吸入95%氧加5%CO2E.呼气末正压给60%的氧38.吸入纯氧15~20min后PaO2可达550mmHg,如达不到350mmHg,肺内可能发生了()A.解剖性分流增加B.气体弥散障碍C.功能性分流增加D.气道阻塞E.肺泡死腔样通气增加39.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用力呼吸时,呼气困难加重是由于()A.用力呼吸导致呼吸肌疲劳B.胸内压增高C.肺泡扩张压迫小气道D.小气道阻力增加E.等压点移向小气道X型题1.大叶性肺炎的特点包括( )( )( )( )( )A.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 D.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B.常合并肺脓肿 E.多发生于儿童及老人C.病变性质为纤维蛋白性脓性炎2.小叶性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 )( )( )( )( )A.肺脓肿 D.毒血症B.脓胸 E.心功能不全C.呼吸功能不全3.常见的肺阻塞性疾病包括( )( )( )( )( )A.慢性支气管炎 D.支气管扩张症B.ARDS E.肺气肿C.哮喘4.慢性支气管炎常见的病理变化有( )( )( )( )( )A.上皮杯状细胞增生 D.周围肺泡腔中纤维蛋白渗出B.黏液腺增生、肥大 E.管壁淋巴细胞浸润C.软骨萎缩、纤维化5.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黏液性痰的病理基础是( )( )( )( )( )A.支气管壁平滑肌肥大 D.支气管壁充血、水肿B.黏液腺增生、肥大 E.杯状细胞增多C.支气管上皮发生鳞状上皮化生6. 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常包括( )( )( )( )( )A.支气管扩张症 D.支气管哮喘B.小叶性肺炎 E.肺源性心脏病C.肺气肿7.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肺部疾病有( )( )( )( )( )A.大叶性肺炎肉质化 D.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B.矽肺 E.支气管扩张症C.慢性支气管炎8.肺源性心脏病的形态学特点包括( )( )( )( )( )A.右心室肥大 D.肺动脉圆锥膨隆B.左心室肥大 E.心肌萎缩、变性C.肺脏体积增大名词解释1.灰色肝样变2.肺肉质化3.阻塞性肺部疾病4.硅结节5.缺氧6.动脉血氧分压7.低张性缺氧8.血液性缺氧9.肠源性发绀10.循环性缺氧11.组织性缺氧12.氧离曲线13.呼吸衰竭14.限制性通气不足15.阻塞性通气不足16.弥散障碍17.死腔样通气18.解剖性分流19.肺性脑病问答题1. 试述大叶性肺炎各期的病理表现和临床联系。
2. 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表现及其转归。
3. 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
4. 试述硅肺的病理临床分期和并发症。
5. 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肺部疾病有哪些?其机制有何异同点?6. 简述支气管扩张症时支气管壁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7.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8. 什么是肠源性发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9.缺氧患者是否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10.试述缺氧时红细胞中2,3-DPG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11.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变化。
12.简述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13.为什么弥散障碍只有PaO2降低而无PaCO2升高?14.死腔样通气和功能性分流哪一个更容易代偿,为什么?参考答案A型题1.A2.B3.C4.C5.D6.C7.D8.D9.C 10.A11.D 12.C 13.E 14.B 15.D 16.B 17.E 18.A 19.B 20.C21.E 22.C 23.C 24.E 25.E 26.D 27.A 28.D 29.D 30.E31.A 32.B 33.E 34.E 35.D 36.D 37.C 38.A 39.EX型题1.ACD2.ABCE3.ACDE4.ABCE5.BE6.ABCDE7.BCDE8.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