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分析史》(熊彼特)读书笔记——第二册

《经济分析史》(熊彼特)读书笔记——第二册

《经济分析史》(熊彼特)读书笔记——第二卷第三编1790至1870第三章知识背景1.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及其哲学·当我们转向一个时期的哲学潮流,以便发现社会科学的哲学渊源——如果有的话——时,我们对于下述命题的真实性就会更加深信不疑了:一个时期的时代精神是决不能依据一个由许多彼此一致的思想或信仰所组成的单一体系去加以说明的。

[49页]3.社会学与政治科学:环境决定论(b)历史学家的政府与政治社会学。

·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真正是社会学的、即不是思辨的理论简要地包含在《共产党宣言》中;在那里一简洁的句子把它概括为:政府是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一个委员会(译者按:《共产党宣言》原文为“现代的国家政权只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者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因此,没有像社会主义国家那样的东西——国家本身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就已经死亡了:这个命题由列宁拾起来,并大加强调。

关于这种国家和政治理论所应当说的,不可能都在这里说完。

那个核心句子当然充其量也不过是片面的真理。

但它间接地暗示了比那个片面真理更为重要的某种东西,即这样的想法:国家(政府,政治家和官僚)不是一种应当对它加以哲理化或崇拜的东西,而是一种应当对它来进行现实分析的东西,就像我们分析例如任何一个工业部门那样。

[89页]4.进化论(e)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的根本的信仰和态度,不是任何书籍的力量所能造成或动摇的;特别是,我不认为任何有教养的人会发现自己的信仰由于阅读达尔文而被摧毁,只要那个人还有可以被摧毁的任何信仰的话。

[107页]·我说的是有教养的人,因为对于在解释和批评方面缺乏防御手段的那种没有受过训练的头脑来说,情形就会两样。

然而,没有受过训练的头脑可以躲藏在权威的背后。

[107页]6.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b)无政府主义·要认识到这一点实在不会有任何困难:当劳工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时候,仍然有人真诚地相信工人阶级的穷困、无助和受挫,对这种现象唯一的解释便是“思想意识的凝固化”。

考察一下那些精心的论证,只会加强这种诊断。

但是,这种凝固了的思想意识,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强烈欲望,因而拼命努力为自己辩护。

[131页]第四章部队的检阅2.李嘉图派·繁忙而注重实际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哲学的。

[150页]·我认为李嘉图没有读过多少历史著作。

但我指的不是这一点。

他的问题,和我的美国学生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颇为类似,大量历史材料被填鸭式地塞进了他们的脑袋。

但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他们缺乏历史感,这是不论多少事实的研究都不能提供的。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把他们变成理论家要比把他们变成经济学家容易得多。

[151页]4.法国·两人都是可钦佩的,他们总是毫不妥协地主张他们所认为的他们国家应采取的正确方针!但是,尽管我们在夏尔·迪努瓦埃的《论劳工自由》(1845 年)一书中可以看到真正的才气和强有力的道理结合在了一起,但我们却不能把它列为一种科学成就。

就连社会主义者也会同意以下看法:迪努瓦埃的每一句话都是受意识形态影响的,都是用来达到某种“辩护”目的的。

但我们自己的判断却不是基于这一点。

假如是那样的话;我们实际上就得把同样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所有社会主义著作一律排除在外。

这部著作不论是对于我们的知识还是对于我们对事实的掌握均无所增益。

J.G.库塞尔-塞纽尔(1813—1892)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他的《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1858 年)、《论工商农业企业的理论与实践》(1855 年)以及《论银行业务的理论与实践》(1853 年)——只提提一个忙人的学术成果中的几个——是这种类型的著作的典范,并且也起到了典范的作用。

即使我们不重视他所作的初步图解或他在名词术语上的某些不成功的革新(他把经济理论称为Plotology ,把应用经济学称为ergonomy),在他的著作中也有着对于经济事务的透彻理解,这是从亲身的直接经验得来,而我们在现代文献中所如此感到缺乏的。

同时,我认为除了下面这一点之外,我们不能为他多作辩护。

他的著作是我们说过多次的一个真理的例证:做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是一回事,做一个理论家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193页]第五章普通经济学:一个截面2.范围与方法:经济学家认为自己在做什么(b)方法论·因为,“抽象性”虽然常常被用来反对一种论证,它也可以用来为它辩护。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者经常——并且在某些场合下是正当地——这样来挽救危险的局商:在某一抽象水乎上放弃某种(正在被争论的)学说,但保留说,在某种较高的抽象水平上这个学说是完全正确的。

[257页](c)这门科学和这门艺术·有名望的作家,只要认真注意过方法论上的根本问题,大都清楚地看到了并且非常强调关于是什么的论证和关于应当是什么的论证二者之间的区别,也就是强调经济学的“科学”和政策的“艺术”二者之间的区别。

但是如果认为他们的声明中含有这种区别在后来人们提出“价值判断”问题时所获得的那种意义,那就大错特错了。

[260页]4.经济过程的制度结构(c)国家和阶级·分析的发展日益有利于把纯粹的经济关系同与之在实际上有联系的其他东西清楚地区别开来。

在分析经济现象时,社会阶级结构以外的那些范畴,已经证明不仅在逻辑上更为今人满意,而且更为有用。

这并不包含对所研究的关系的任何有关的阶级斗争方面,或者仅仅是阶级方面,有忽视之意。

它所包含的只不过是:现实的一切不同方面都有维护自己权利的较大自由。

[277-278页]5.“古典的”经济过程图式(a)演员·企业家的职能在于把各个生产要素结合成为一个进行生产的有机体。

[283页]·既然许多现代经济学家也把承担风险包括在企业家的职能小,最好是立即指出反对这种看法的理由。

一旦我们认识到企业家的职能与资本家的职能不同,马上就会明白:当企业家使用自己的资本经营一个不成功的企业时,他是作为一个资本家而不是作为一个企业家蒙受损失的。

有人说,如果他是按固定利息率借人资本,那么不管经营结果如何,资本家都有权要求还本付息,而承担风险的乃是企业家。

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人们通常是如何把经济问题与法律问题混淆在一起的。

如果借款的企业家自己没有资金,那就显然是贷出款项的资本家蒙受损失,尽管他在法律上有要求偿还债务的权利。

如果借款的企业家自己有钱可以用来偿还他的债务,那他也是一个资本家,而当企业破产时,他就是作为资本家而不是作为企业家而遭受损失的。

[285页](b)生产要素·有时候,分析的任务会由于所要分析的问题的性质而变得困难起来——波动力学就是一个好例子。

有时候,困难不在于事物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290页](c)模型·我要不厌其烦地加以强调的一点是:这是解释经济过程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本不是由生活的实践所直接提示的[297页]……而且,这种解释只不过承认了以下无关紧要的事实:所消费的一切东西必须是以前生产出来的;或者说,不管任何时刻,社会总是依赖过去而生存,为将来而工作;或者说,原始资本永远包括在我们必须赖以开始的资料之中。

[298页]……任何有关生产和消费的分析如果不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考虑到它们,那就是不完全的。

这是如此重要,以致对运用所讨论的这个观念的一切分析模式应当给予一个不同的标签。

[298页] ·迄今所建立的一切静态过程模型都是无障碍的。

[299页]·分析家是建立一个有障碍的模型还是建立一个无障碍的模型,这种抉择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分析上的便利与否的问题。

[300页]·仅仅是由于我们没有能力把研究同政治分离开来,或者是由于我们完全有理由地怀疑别人不能用一心忠实于真理的态度进行分析,才使得经济学家所作的上述抉择成为问题和党派争执,而在较为幸运的研究领域,这种抉择是不会使任何人感兴趣的。

[300页]第六章[普通经济学:纯理论][1.公理学。

西尼尔的四个公理][(b)二条公理:人口原理。

]·应当指出,有一种表面的观察特别有助于这种学说的流传:很明显,单个无产者家庭之所以贫穷和污秽,最明白的原因是子女过多。

一些人由此而推论说,如果所有的人都限制子女的数目,那么他们就都会更富有、更快乐,这是一种谬见,这种谬见可以使人们依据每个人都有随遇而安的倾向而推论说,如果让所有的人自行其是,他们就必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

[325页]·普通人可能会认为,出生率先在上层阶级中下降,然后在下层阶级中下降,先是在城市下降,然后在农村也下降,从而迅速接近人口不增也不减这一目标,应当能使担心着急的经济学家们放下心来了。

可是普通人这样想就证明了,他对经济学家是一无所知的。

虽然有些经济学家仍在玩弄马尔萨斯提供的玩具,但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却已经在有滋有味地玩弄一个新玩具了。

既然不再能用未来(或现在)可怕的人口过剩来使自己担心着急并使别人打冷战,他们就又开始使自己和别人担心未来的世界无人居住了。

[329页]2.价值(a)李嘉图和马克思·马克思的交换价值理论也是一种劳动数量理论,而已如果我们不去注意在李嘉图与马克思之间像T.汤普森这样的踏脚石,马克思的交换价值理论也许是最为彻底的劳动数量理论。

[347页]·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或形而上学的东西。

特别是它的中心概念,即绝对价值,同我们在哲学的某些部分所赋予这个词的意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350页]·但是,如果马克思把他的绝对价值概念称为别的什么东西,他无疑地就会避免许多混乱和无益的争论。

“价值”一词用来表示它的实际的分析意义决不是一个选择得很好的词。

但是如果选择一个不同的词,它的鼓动的魔力就会丧失。

还有,马克思可能想要同李嘉图的实际价值结合起来,而后音也同样容易引起误解。

[351页]·这一点也适用于马克思,他采取了同样的看法,而没有注意到他的剥削理论是以供给贺需求的作用为先觉条件。

[355页](b)劳动数量价值理论的反对者·供给与需求概念所适用的机制,与任何价值理论都不相矛盾,而且实际上是所有的价值理论所必需的。

[356页]5.资本(a)关于财富与收入的名词之争。

·在马克思的图式中,工人不出卖劳动(服务),而是出卖他们的劳动力。

就此而言,人们可以认为,这种安排并不是多余的,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分析目的。

事实上,我们将看到,这种安排在他的剥削理论中,得到了巧妙的应用。

但是,与反对这种理论的其他理由完全无关,稍一思索即可看出,他的论证也能用劳动服务本身来叙述……他做了一个显然错误的关于事实的假定,他设想:“资本家”在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就任意决定这个工人应当工作多少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