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及答案:4.10《短新闻两篇》(人教新课标必修1)第10课短新闻两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ō)鞭笞.(chī)雏.形(chú)空穴.来风(xuè)B.处.决(chǔ)泥淖.(nào)气氛.(fèn)敷衍塞.责(sè)C.纤.尘(xiān)复辟.(bì)滇.池(Diān)待价而沽.(gū)D.承载.(zài)矩.形(jù)摈.弃(bìn)半身不遂.(su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废墟隐秘化装品崭露头角B.窒息憔悴下马威神志不清C.愤懑纳粹度假村精美绝仑D.绞刑巅倒侦察兵草菅人命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2013年4月,澳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称,人民币正在取代日元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人民币跻身世界三大主要货币只是时间问题。
(2)尽管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亲历过那场灾难的幸存者却难忘。
(3)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4日从上海送检的鸽子样品中到H7N9禽流感病毒后,上海市紧急进行处置,于5日清晨关闭了松江区沪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区。
A.逐步终生检测B.逐步终生检验C.逐渐终身检验D.逐渐终身检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样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北京诱惑》就是一部管窥蠡测....名利场生存潜规则的长篇小说,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能够长时间火爆的原因所在。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作为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抱残守缺,我们就必然会落伍,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汉绣注重构图,讲究纹饰,花鸟虫鱼、龙虎凤凰、飞禽走兽,皆可绣以为纹,写实与抽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C.三年来,地震灾区人民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空前奇迹,奏响了惊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铸就了自强拼搏、敢于胜利的历史丰碑。
D.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
“天安门”前花团锦簇,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天安门”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7.选文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8.“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9.介绍“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有什么作用?10.选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斯韦尼。
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艺术大师”号,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地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
有人说,“77”是红头发兰奇(著名足球明星)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
凌晨3点50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北方向——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
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晴。
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
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
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
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
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
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又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
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
我们终于度过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帝国。
凌晨5点刚过,晨曦来临。
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
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
”我不觉说道。
“是啊。
”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地问道。
“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点50分,外面天已大亮。
我们的长机不见了,领航员戈德弗雷告诉我这是事先计划好的。
机群将于9点10分在本州东南方的宇久岛上空会合。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
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在我们前方飞行的气象飞机正在测试风向。
到投弹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最后知道哪个城市将成为目标。
波克机长告诉我飞机马上要拉升到投弹高度了。
这时我们已经飞临日本领海上空。
9点12分,我们飞抵宇久岛上空,前方大约4 000英尺处是带着那颗宝贝炸弹的“艺术大师”号。
我们开始盘旋,等待机群中第三架飞机的到达。
9点56分,我们开始向海岸线飞去。
吉里中士译出气象机发来的密码,告诉我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都清晰可见。
命运之风看来要恩赐某些日本城镇了,它们注定将默默无闻。
命运最后选择了长崎作为投弹目标。
在机群盘旋的当儿,我们突然发现股股黑烟穿过白云直冲我们而来。
原来是对准我们高度发射的15枚高射炮弹。
不过它们飞来时,飞机已向着左边飞远了。
我们向南飞去。
11点33分,飞越海岸线,向距此以西大约100英里处的长崎直奔而去。
在长崎上空我们再次盘旋,终于发现了云层中的一处缝隙。
这时是12点01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
“瞧,它下来了!”有人喊道。
从“艺术大师”号的肚子里落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掉了下去。
先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倾发出大量白烟,接着,一道巨大的紫色火柱以极快的速度上升到大约1万英尺的高度。
待我们再次向原子弹爆炸方向飞去时,那道紫色火柱已升到了与飞机同样的高度。
这时距爆炸发生才过了45秒钟。
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
正当这东西似乎已凝固起来时,从它顶端突然冒出一朵庞大的蘑菇云,第一团蘑菇云升向蓝天的时候,变成一朵花的形状。
它巨大的花瓣边缘向下弯曲,外面是奶油色,里面是玫瑰色。
后来,当我们从200英里以外最后一次眺望时,它仍保持着这个形状。
在这个距离,还能看见处于痛苦之中的柱体,五颜六色,翻滚蒸腾,如同无数杂色彩虹组成的大山。
在这些彩虹中融入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
柱体颤颤悠悠的顶部穿过白云,活像一头史前怪兽的脖子上镶上了羽毛。
纵目望去,只见羽毛朝四面八方飞展开去。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背景】1945年8月9日上午,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投放,目标是长崎。
此次袭击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毁,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
【注】1945年8月9日,作者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
本文获1946年普利策报道奖。
1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12.画波浪线的段落记录了作者与吉里中士的对话,怎样理解这几处对话?1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