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大禹治水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开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学情分析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学生并不陌生,学习起来应该很感兴趣。
课文篇幅短小,顺序性强,学生可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词和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4.能根据背诵提纲背诵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
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1个偏旁。
难点:感受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他的顽强意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学会“治、制、形、洪”5个字。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
学生:查找并阅读与大禹有关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程
1.师:在浙江的绍兴,有个禹陵,还有个禹庙,那是为了纪念一位英雄而建的。
他是谁呢?(学生回答)
2.师: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来认识这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为民
造福的治水英雄。
(板书“大禹”,指名读“大禹”)
3.师:有谁了解大禹吗?(学生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大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标自然段序号,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师:你记住了哪些生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认读生字)3.师:(出示“淹没”、“冲倒”)这两个词你会读吗?(学生认读)“没、倒”
是多音字,它们分别还读什么音?你会组词吗?(学生交流,师在黑板一角板书,加深印象)
4.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回答)
师:谁能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指导,如“姓、形”等后鼻音,长句子的朗读)
师:课文正好4个自然段,我们分小组来比赛读好不好?(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请小朋友们再读书,边读边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再读
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
生交流,答出“大禹治水”即可,要求不用过高。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大禹——治水”)
2.师:治水的治是“”,“治”还可以组成哪些词?(组词:治理、治病、
治安)
3.师:围绕治水这件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可
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读,并概括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讲的是洪水泛滥,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第2自然段讲
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经过。
第3自然段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
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4自然段讲的是百姓非常感激这位制服洪水
的伟大英雄。
4.师:洪水被大禹制服了。
“制服”的“制”怎么记?可以组成什么词?(组
词:制服、制度、克制)
5.师:大禹是如何成功制服洪水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四、书写生字
1.师:今天,我们要学写五个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范写“害、形”。
五、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治、制、害、形、洪”。
2.多音字组词。
没mo( ) mei( )
倒dao( ) dao( )
六、课外拓展
阅读中国古代传说,如《精卫填海》等。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4.会写“伟、被、理、姓”五个生字及“衣字旁”。
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难点:从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3自然段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师:在上课之前,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
(播放洪水的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小朋友们,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
2.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了解到,第1自然段写了洪水的凶猛。
刚才小
朋友在读书时,是怎样读出洪水的凶猛的呢?(学生交流,在学生发言
的基础上教师再补充,指导读好重点词“滔滔、冲倒、淹没”)
3.学生个别读第1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
4.师: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的悲惨生活。
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
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请小朋友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
了什么,后个了什么?(学生交流)
(师随机总结并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2.师:(指板书)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师:大禹先充分地调查研究。
(板书:在“走遍、察看”的前面添上“先)师:“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
的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为治洪水付出了艰
苦的劳动)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读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指名读)
师:大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挖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
(板书:
再)
师:“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指真的九条、
九座呢?这又是为了说明什么?(学生交流:说明治理洪水的工程浩大)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最后,(板书:最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他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洪水的,所以成功了。
3师: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先练习,也可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师:大禹在外治水很长时间,期间还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指名朗读
第3自然段)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3 .师: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二牺牲个人利益。
后人用一个词语概括
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词语,赞扬像大禹一样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师:大禹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结果怎么样了?让我们来看一看。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师: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非常感激禹。
他们是怎么做的?什么叫
“代代相传”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五、背诵课文。
1.师生共同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治水前(第1自然段)——治水中(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
治水后(第4自然段)
2.师提示,生试背。
六、书写生字
1. 师:我们还剩下五个生字要学习。
学生说说如何识记“伟、理、通、信”。
重点指导学生识记“被”,衣字旁由“衣”变化而来,带有衣字旁的字大概与什么有关呢?
2.师范写“被、通”。
3.学生书写生字。
七、总结延伸
1.回家后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问一问。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走遍吃尽
制服洪水——代代相传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