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
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
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
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
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
/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
/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
/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
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
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
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
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
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
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
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
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
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
/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
“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
“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意味。
在说时间的时候,“现在九点赖”相对于“现在九点唠”来说,有表示时间太晚了的意思;用于动词词尾,南京方言中,基本上不是在句末,在动词后的语助词,都要用“唠”。
如:我今天吃唠三碗饭。
/他说唠这句话我就晓得不对唠。
/这个时候漏唠消息就坏唠;对过去的叙述,一般普通话中这种过去时态词用“le勒”,而南京方言基本上是都是用“唠”字。
如:商量地没得结果,大家就回去唠。
后来我就去睡觉唠;表示设想或命令,带有一种警告、嘱咐的态度,有假设意,省略了后面的假设的结果。
如:倒不要死掉唠!拉住唠,噢!也表示设想的结果,普通话一般用“le勒”,表示假设怎么样,就会发生什么结果,南京话只能用“唠”。
假如换成“赖”,则是假设已经成立,结果已经显而易见或已经发生。
如:只要风一吹,地面就干唠。
再不走就晚唠。
前一章所说“噢”字也有表警示、嘱咐的口气的设想,大概是在南京方言中,这种带有音的语助词都有这一语气在里面。
三、与普通话用法一致的语助词
普通话de得语助词,在南京方言口语中,一般发音同“地”[di]。
多用于领格词尾,如:我地衣服/街上地人;形容词副词词尾,如:吃饭地时候/他肯定不成问题地;或代名词,如:卖菜地;事类,如:那天我也去听地;连接谓补短,如:他唱地好听着喃,看地见;等于跟、和等,如:八块地七块十五块。
在事类后面的助词“地”,有时要加上语气,组成“地哎”连用,合音成。
用法类似于英文的过去时,“地”有表“发生过”的意思。
在现在的南京方言中,这种区分时态的感觉已经淡化,有例:那天我也去听地(哎)。
/那天我也去听哎。
一般来说,“地”表示过去,“哎”表示将来,但也有通过在前面增加实词“要”以表将来,即“那天我也要去听地(哎)。
”
普通话me末,南京方言中基本用法相同,有时用“煞”,但现在一般少用,主要集中在城北一带。
一般在表示“你应知”和暂顿的情况下使用。
表示“你应知”时,可用煞sa或sha,但用在这类句中并不很多,且语气不同,“煞”字语气要更强硬一些。
如:这个本来就不行末!/这也不是我的错sa!后一句就比前一句语气要重一些。
在表示暂顿时用法与普通话相同。
如:先末做这个,然后末做那个。
/还有末——让我想想哦。
普通话ba吧,在南京方言里,用法一致,只是语音上,“吧”换成“啵”,有四种类型:劝令、是否问句、试定、假设短语。
如:吃点儿啵!/我看未必啵?在现代的南京方言说话中,有时候也会用“吧”,但是用“啵”的时候,显得语气要更委婉一些。
作为一种江淮官话,南京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音调调值,至于其他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相比南方方言都趋于简单以及同普通话的相似性。
南京方言中的语助词不多,基本上“地”“喃”“赖”“唠”“啵”“喃”这几个词就能涵盖。
“喃”“啊”一般用在问句,“喃”和“啊”几乎可以互换,但“喃”偏向说话者已有答案的问句。
“赖”“啵”“唠”三个词在语气上“啵”最缓和,“莱”最强硬。
因为它们的用法比较固定,所以根据这些语助词,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说话者的语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