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壁赋》一轮复习资料

《赤壁赋》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一轮复习之《赤壁赋》文学常识为“宋四家”。

《赤壁赋》历年各省市高考名句默写(2004—2013)1.(2013新课标)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2.(2013北京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前赤壁赋》)3.(2013天津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4.(2013山东卷)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5.(2013湖北卷)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6.(2013四川卷)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7.(2012年四川卷)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8.(2012年全国大纲卷)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9.(2012年山东卷)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10.(2011年辽宁卷)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_____。

(苏轼《赤壁赋》)11.(2011年湖南卷)清风徐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12.(2011年浙江卷)盖将自其变着而观之,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13.(2011年重庆卷)歌曰:“桂棹兮兰浆,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14.(2010高考四川卷)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15.(2010高考福建卷)挟飞仙以邀游,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16.(2010年安徽卷)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17.(2010年广东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18.(2009高考山东卷)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19.(2009高考福建卷)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0.(2009高考江苏卷)综一苇之所知,。

(苏轼《赤壁赋)21.(2008高考安徽卷)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22.(2008高考北京卷)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23.(2008高考福建卷),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24.(2008高考广东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25.(2008高考湖北卷)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

26.(2008高考江苏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27.(2008高考全国Ⅰ卷)西望夏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8.(2007高考安徽卷)挟飞仙以遨游,______ 。

(苏轼《赤壁赋》)29.(2007高考福建卷)_______ ,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30.(2006高考福建卷)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31.(2006高考湖北卷)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名句。

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32.(2006高考湖南卷)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33.(2006高考江苏卷)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34.(2005高考全国Ⅱ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35.(2005高考浙江卷)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36.(2004高考全国Ⅱ卷)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苏轼《赤壁赋》)37.(2004高考湖北卷)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赤壁赋》情景默写1.在苏轼笔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

”《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却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出美景,月下江面的景象是:“______,______。

”3.作者游玩赤壁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饮酒而歌,歌词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_____,_____。

”8.《赤壁赋》中慨叹自身渺小,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赤壁的清风明月,让作者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作者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积累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非常渺小。

横槊赋诗:槊:长矛;赋:吟。

横着长矛而赋诗。

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释义:竭:尽。

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如泣如诉: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

形容声音悲切。

近义词扣人心弦荡气回肠一世之雄: 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遗世独立: 遗世:遗弃世间之事。

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来。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素材积累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托于文字。

屡次遭贬,打不倒他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他的豪放诗作。

他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

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做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你,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你,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公婵娟”的人间祝福。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您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苦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樽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诗,更是实。

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有风度。

【适用话题】可用于“乐观”“豁达”“从容”“心态”“得与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择”“直面挫折”“执著”“穷而后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内容相关的写作话题中。

肩膀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岗,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

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

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

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自己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岗,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

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

他的裣衽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著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却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

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

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关百姓国家,下系骨肉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