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过程与方法:以某流域为例,联系已有的区域地理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概况13【当堂达标】1.长江干流由西到东依次经过的支流是()A.金沙江、雅砻江、嘉陵江、岷江 B.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C.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D.岷江、乌江、嘉陵江、汉江2.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在()A.源头至宜宾河段 B.三峡河段 C.宜昌至宜宾河段D.川江河段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
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长江流域有6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②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重要分布地区③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在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④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甜菜、甘蔗、长绒棉分布基地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4.有关长江流域发展工业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上海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交通发达,科技力量强,消费市场广大②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陆运输方便,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市场③长江上游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水电丰富,接近全国商品棉基地④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水电基5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读长江流域水系右下图回答下列要求:(1)长江发源于____山,流经___个省级行政区,全长___千米,注入____海。
(2)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流经的地形区依次为___高原,____山脉、____盆地,___平原。
(3)填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支流:①_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⑥__,⑦___。
湖泊:⑧____,⑨___。
水利枢纽:A___,B___,C ___。
城市:甲___,乙____,丙___,丁__。
(4)从水系特征上分析,正常年份长江洪水灾害较少的原因。
(5)试分析“黄金水道”形成的区位条件。
答案:1.B 2.A 3.A 4.C5. (1)唐古拉11 6300 东海(2)青藏横断四川长江中下游(3)①雅碧江②岷江③嘉陵江④乌江⑤汉江⑥湘江⑦赣江⑧洞庭湖⑨鄱阳湖A 三峡B葛洲坝C丹江口宜宾宜昌武汉上海(4)支流多,南北分布广:正常年份,受雨带移动的影响,长江南北支流及其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5)自然条件:具有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冬季不结冰的水文条件,具有江阔水深的河道特征。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是我国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地区,货流量、人流量大。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以长江流域为例,了解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爱国情感,并树立资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重点难点】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7911【当堂达标】1.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A.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C.长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 D.怒江、黄河、塔里木河2.下列有关长江三峡叙述,正确的有()A.“三峡”所处山地是我国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B.“三峡”穿过的山地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三峡位于长江干流上游地带 D.巫峡分属四川省和湖北省3.近年太湖水质明显下降,原因有()①农用化肥、农药排入湖中②工业污水排入③乡镇企业排污④生活污水⑤海水倒灌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欧洲西部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内河航运网。
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据此回答4~5题。
4.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上考虑其原因是( )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降水丰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西藏自治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无大江大河 B.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C.河流落差大,不利于通航 D.政府对发展内河运输不重视6.图1与图2分别是长江流域部分示意图和三峡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峡的成因是,三峡坝址位于三峡中的上。
(2)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3)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
(4)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31.B2.C3.C4.D5.C6.(1)地壳上升,江水下切西陵峡(2)防洪(3)气候:巫山以上的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特征:长江上游有众多支流,水系庞大。
(4)减少东部城市对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避免出现酸雨等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理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及其开发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东北地区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特点。
151719【当堂达标】右图是某地区地形图,回答1~2题。
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相比,图示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2.图示平原发展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右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作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第3题。
3.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沼泽是地表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北大荒”由湿地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正确叙述的是( )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一年两熟D.尚末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5.沼泽遭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有( )A.沼泽化、盐碱化面积扩大 B.酸雨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C.河川径流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气候恶化,生态环境破坏6.下图为沿甲(49.5°N,117.5°E)、乙(44.5°N,131°E)两地连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区名称:A , B,,C ,D 。
(2)C处干湿状况是,其主要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作物是,该地农田遭受破坏,为保护农田,应在处营造防护林。
答案:1.B 2. A 3. B 4.D 5.D6. (1)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长白山地(2)半湿润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F21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优势,分析农业生产结构及农业生产布局特点。
2.过程与方法:认识黑土、林区、湿地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黑土、湿地、林地在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整治。
23【当堂达标】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据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东北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是()25A.大豆、小麦 B.甜菜、大豆 C.甜菜、小麦 D.玉米、高粱2.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是()A.北部有冬小麦、大豆 B.中部有春小麦、玉米、大豆C.中部有棉花、玉米、甜菜 D.南部有春小麦、亚麻、棉花3.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能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是()A.黑土地 B.黄土地 C.沼泽 D.土壤4.东北黑土地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化肥使用量下降 B.黑土流失 C.黑土荒漠化 D.黑土盐碱化读下图和资料,回答5~7题。
5.若甲、丙两省都种植水稻,则影响甲、丙两省水稻种植的最主要的因素分( ) A.交通和土壤 B.热量、水分和商品率C.劳动力和地形 D.政策和科技6.分析乙、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交通闭塞和水源短缺 B.夏季酷热和台风频繁C.干旱和低温 D.盐碱和洪涝7.图中丁地带7、8月份河川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B.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C.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 D.此时农业用水量大,导致缺水严重答案:1.B 2.B 3.C 4.D 5.B 6.C 7.A27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图表等资料分析并说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成就;识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产业转移的特点、原因;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及为什么说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片、资料得出结论,通过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发展观。
【重点难点】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931【当堂达标】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 )A.产业化 B.区域专业化 C.工业化 D.专门化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上升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的基地的是()A.重工业基地 B.轻工业基地 C.商品农业基地 D.外贸出口基地4.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在位置上相邻,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了什么形式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A、前厂后店B、前店后厂C、前后皆厂D、前后皆店2007年珠三角上千企业倒闭,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外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