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课件

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课件


• (二)论据 • 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论 据为论点服务,要能够支撑论点,论据的 类型:一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的事例、概 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感受等。 • 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 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 规律等等。充分地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要 能自圆其说,不能自相矛盾。
• 为人处世,不能仅从“一已”考虑,只有多为别 人着想,人们才会给你以友善的回报。帮助别人 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难道不是吗?看到别人因 自己的帮助而开始振作,看到别人因自己的帮助 而高兴、快乐,有谁不感到快乐呢?这些人时时 处处被他人拥戴着,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朋友。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总会得到别人的热情帮助。 • 朋友,请记住,发你给朋友一份快乐时,你就拥 有了两份快乐! • “自己要想成功,先帮助对方成功!” • 这是一个永恒的自然法则,就像在黑暗中走路, 你的手电筒只有照着对方或路面,而不是照着自 己,这样你才能够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 4、“三个砌砖工人”是一则流行很久的材料作文 题,通过这篇作文的写作,锻炼我们换种视角看 问题的能力。在立论时,一般会对第三个工人予 以肯定,认为他的话代表了理想追求,认为“有 理想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但是,在生活中,完 全有可能“后来第一、第二个工人都成为有名的 建筑师”,我们可以得出 “埋头苦干的人才能做 成大事”,甚至“花言巧语的人未必能干成大事” 这样的观点来。 • 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别 人的奇思妙想。
• 分析提出论点的意义。 例四:论点: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叫好。 • 分论点: A.“胜于蓝”是学生努力的结果,标志着 他们的发奋取得了成绩。 B.“胜于蓝”是老师的期望。教师不但希 望学生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还希望学生能打破 前人(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学术,有所创新。 C.“胜于蓝”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 要发展,时代要前进,就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强。
• 4、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历经12年的实验, 从几十吨的矿石中提取了几克的镭。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 事。——金樱 •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 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 功。 ——毛泽东 •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 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 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自我认识能 力和理论水平,在训练中使我们的写作思维趋向 “条理化”、“清晰化”,在中心论点的观照下 提炼出恰当的分论点。 • 写作时,首先,要分析中心论点,界定它的内涵, 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作文的要求。 切忌偷换论点、转移论题等错误。 • 第二,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对各种事物和 现象进行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 成等)抽象概括的分析,由果(中心论点)推因 (分论点)得出分论点。 • 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论点,在本论部分文章可 以对总论点进行分解, 形成多个分论点。各分论 点之间的关系有横向并列、纵向递进、正反对比、 对立统一等几种。
第七专题 敢于说出“我认为” ――论点与论据
• 一、【课标解析】 • 1、《新课标》要求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 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观点明确”就是确立好中心论点,“思 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就是 要举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 • 2、敢于说出“我认为”,大胆提出自己对 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和主张,勇 敢地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还要让你的 观点能够通过巧妙的论述让别人接受,做 到有理有据。
• (三)写作例举 • 1、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例谈: • (1)横向式分解 对论点修饰语作分析。 • 例一:论点:学生应在德、智、体在三方面得到 全面发展。 • 分论点: A、德育对学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为将来 培养什么样社会公民的大问题。 B、衡量学生将来有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重要的标志就是智育 C.体育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 将来服务社会的本钱。 D.德、智、体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
• 对论点中有关词语的关系作分析。 例二:论点:学和问应紧密结合起 来。 • 分论点: A、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各门技术, 不懂之处就要多问。 B、问的目的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以便今后更好地学习。

例三:联想与论点有关的人和事(由古 而今,由小到大,由此及彼)。 论点:办事要从根本出发 • 分论点: A.掌握知识,学习文化,要从根本出 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B、 建设祖国,引进外资,要从根本 出发:引进外“智”。
• 3、“‘滴水穿石’的启示”给我们的是:立论的 过程要靠挖掘的启示。审题时要不断开掘前进的 思想方法,学会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能够揭示问 题产生的原因,更有价值的是能够预见事物的发 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思虑深刻的人总是能高瞻远 瞩的原因。深入的分析,来自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和不断挖掘。“‘滴水穿石’的启示”给我们的 启示就是,对同一问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深 入发问,以使立论走向正确、全面、深刻。对同 样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同的价值观、从不同的文 化教育背景发表观点。


从三个层次对论点设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或“怎么样”还有再分解的余地。 例二: 论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A. 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B. 为什么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符合人的本性(人具有多方面的精神需 要)。 ――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 ――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生动活泼 的局面。 C怎样使生活丰富多彩? ――要会工作,也要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 情趣。 ――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 2、《<师说>解》一文对待事物有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韩愈在《师说》中倡导向一切 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可是并没有谈到教师 的学习,本文作者则提出了“教师和学生 要互相学习,做教师的要首先要做学生”;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 “师亦无常道”;“学生不能因为教师某 一方面存在短处就不向教师学习”等一系 列主张。这些见解和感想,都是经过思考 并被实践验证了的。 • 因此,当我们说出“我认为”时,既要有 个人见解,也必须做到客观公正。
•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第一,论据要典型。用作论据的材料要有普遍性、 代表性,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个别人的个别情 况,偶然发生的事情和巧合,都不是恰当的论据。 • 第二,论据要真实。生编硬造、道听途说的事不 能作为论据,虚假的数据、未经科学证明的理论 不能作为论据,违背社会道德、违背法律法规的 事不能作为论据。 • 第三,论据要与论点相统一,二者是证明与被证 明的关系。要围绕论点选择论据。再好的事例, 再有说服力的材料,如果不能与论点紧密结合、 相辅相成,作为论据都是失败的。
• 点评:“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就是文章 观点,写作时审题立意不存在问题。但是, 构思展开议论却需要求新求异。本文一开 头引用“盲人提灯笼”的材料,稍作分析 便提出自己的观点,生动而鲜明。接着简 单分析过后,引用孔明、吕不韦等历史典 故,进一步证明文章中心。论据凿凿,说 服力强。再接着联系现实生活讲为人处世 的道理,水到渠成地证明中心。文章结尾 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以反问句形式强调 观点,引人深思。
• 二、【文本导读】 • 1、恩格斯的《论权威》一文以大工业发展史为例, 驳斥了无政府主义者关于消灭权威、个人无限自 由的谬论,提出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需要 权威的主张。他用纺纱厂的管理、铁路的运行和 海上航行需要权威等为例,指出否定权威的危害, 强调权威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现在我 们从当今工业和科技界观察,现今的航空管理和 空间管理、现代通讯等同样需要权威。人类活动 的其他领域,如体育竞赛、文学评奖、国际法庭 等,也一直需要有权威。
• 所以,每一个人都需要明白:只有先帮助别人成 功,对方才会来帮助你;帮别人强大了,对方才 会更有力量来帮助你;要想别人给予自己机会, 那就先给别人机会;要让自己更有力量,先让被 你帮助的人更有力量。孔明因为帮助刘备打败了 曹操,建立了蜀国,才使自己的才华,有了可以 充分施展的舞台。吕不韦因为帮助沦为人质的秦 国太子成为了国君,自己才可能成为中国历史上 最成功的商人――买断世界上最强大帝国的“独 家经营权”。 • 商场竞争的最高境界,不是彻底打败对方,而是 取得双赢。打败对方可以获得眼前的利益,但会 失去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树立一个潜在的敌人。 双赢则可以让你既获得利益,又获得人心。如果 你积累了人心,迟早有一天,那些暂时牺牲的利 益,会带给你更大的回报!
• 1、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 一代大师。 • 2、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 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 千上万个单方, 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物, 最后写成了中国医 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3、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 【写作常识】 • 议论文就是阐明事理、表达观点、主张的 文章。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 和论证。它们是议论文的三个基点。议论 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选择合适的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过程。
• (一)论点 • 1、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作者在文中要表 达的主要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提炼十分重要。这 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 论点要鲜明。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 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 论点要正确。 • 论点要新颖。 • 论点要深刻。不能就事论事,只抓表面现象,看不到本质 和规律;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立论要有针对性, 要反映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能解决实际问题。 •
• 我们要学会运用发散思维来挖掘材料,形 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比如,对“滴水穿石” 现象的分析,我们除了领悟出坚持不懈这 样的观点外,还应得出 “有志者事竞成”、 “目标专一”或“力量集中”等有价值的 观点。 • 有了观点,还要学会分解,形成分论点, 并学会按照其重要性加以排列。比如,针 对论点“‘滴水穿石’给人以积极的启迪” 这一论点,我们可以分解出“要做成一件 事,一定要持之以恒”,“要想获得成功, 必须目标专一”,“‘滴水穿石’精神可 嘉,但效率太低”等分论点来,从不同的 角度支撑总论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