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4.函数学习中,自变量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函数值范围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请解决 下面的问题.
(1)分别求出当 2≤x≤4 时,三个函数:y=2x+1,y= ,y=2(x﹣1)2+1 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
(2)若 y= 的值不大于 2,求符合条件的 x 的范围; (3)若 y= ,当 a≤x≤2 时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求 a 的取值范围; (4)y=2(x﹣m)2+m﹣2,当 2≤x≤4 时有最小值为 1,求 m 的值. 【答案】 (1)解:y=2x+1 中 k=2>0, ∴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 当 x=2 时,y 最小=5;当 x=4 时,y 最大=9. ∵ y= 中 k=2>0, ∴ 在 2≤x≤4 中,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 当 x=2 时,y 最大=1;当 x=4 时,y 最小= . ∵ y=2(x﹣1)2+1 中 a=2>0,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1, ∴ 当 x=1 时,y 最小=1;当 x=4 时,y 最大=19

解得:OP=4+2 或 OP=4-2 (不合题意舍去),
∴ P(0,4+2 如图 5,
);
若点 P 在 y 轴负半轴,△ PDB∽ △ AOP,

,即

解得:OP=-4+2 或-4-2 (不合题意舍去),
则 P 点坐标为(0,4-2 )
故点 的坐标为:




【解析】【解答】解:(1)解一元二次方程
代入 y= 得 3= , 解得:k=6 (2)解:OD=2+2=4,
在 y= 中令 x=4,解得 y= .
则 C 的坐标是(4, ). 设 AC 的解析式是 y=mx+n,
根据题意得: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直线 AC 的解析式是 y=﹣ x+
(3)解:直角△ AOB 中,OB=2,AB=3,则 S△ AOB= OB•AB= ×2×3=3;
且 a≤x<0 时,得到 y≤ 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②当 k<0 时,如图得当 0<x≤2 时,y=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 ,同理当 a<0 时,且 a≤x<0 时,y≤ 有最小值 ,无最大值,于 是得到结论;(4)分 m<2、2≤m≤4 和 m>4 三种情况考虑,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当 2≤x≤4 时有最小值为 1 即可得出关于 m 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 结论.
【解析】【分析】(1)根据 k=2>0 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 2≤x≤4 时,y=2x+1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出:当 2≤x≤4 时,
y=2(x﹣1)2+1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令 y= ≤2,解之即可得出 x 的取值范围;(3)
①当 k>0 时,如图得当 0<x≤2 时,得到 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 ,同理当 a<0 时,
直角△ ODC 中,OD=4,CD= ,则 S△ OCD= OD•CD= ×4× =3. 在直角梯形 ABDC 中,BD=2,AB=3,CD= ,则 S 梯形 ABDC= (AB+DC)•BD= (3+ )×2=
. 则 S△ OAC=S△ AOB+S 梯形 ABDC﹣S△ OCD=3+ ﹣3= 【解析】【分析】(1)首先求得 A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的解析式; (2)首先求得 C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的解析式;(3)根据 S△ OAC=S△ AOB+S 梯形 ABDC﹣S△ OCD 利用直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 m=﹣ ×2+ = ,
∴ 点 E(2, ).
∵ 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经过点 E,
∴ k=2× =3,
∴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
(3)解:延长 FC 至 M,使 CM= CF,连接 EM,则 S△ EFM= S△ EFC , M(3,﹣0.5).
在 y= 中,当 x=3 时,y=1, ∴ F(3,1). 过点 M 作直线 MP∥ EF 交直线 AB 于 P,则 S△ PEF=S△ MEF . 设直线 EF 的解析式为 y=a'x+b',
(4)解:①当 m<2 时,有 2(2﹣m)2+m﹣2=1, 解得:m1=1,m2= (舍去);②当 2≤m≤4 时,有 m﹣2=1,
解得:m3=3;③当 m>4 时,有 2(4﹣m)2+m﹣2=1, 整理得:2m2﹣15m+29=0. ∵ △ =(﹣15)2﹣4×2×29=﹣7,无解.
∴ m 的值为 1 或 3. ①当 k>0 时,如图得当 0<x≤2 时,y= 无最大值,有最小值 ,同

,解得

∴ y=﹣ x+ .
设直线 PM 的解析式为 y=﹣ x+c, 代入 M(3,﹣0.5),得:c=1,
∴ y=﹣ x+1. 当 x=1 时,y=0.5, ∴ 点 P(1,0.5). 同理可得点 P(1,3.5). ∴ 点 P 坐标为(1,0.5)或(1,3.5). 【解析】【解答】解:(1)∵ D(3,3), ∴ OC=3, ∴ C(3,0). 故答案为(3,0); 【分析】(1)由 D 的横坐标为 3,得到线段 OC=3,即可确定出 C 的坐标;(2)由矩形的 对边相等,得到 AB=CD,由 D 的纵坐标确定出 CD 的长,即为 AB 的长,再由 B 的坐标确定 出 OB 的长,再由 A 为第一象限角,确定出 A 的坐标,由 A 与 C 的坐标确定出直线 AC 的 解析式,将 E 坐标代入直线 AC 解析式中,求出 m 的值,确定出 E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
∵ 点 B 的坐标为(﹣3,1), ∴ 点 D 的坐标为(﹣3,﹣1). 设直线 AD 的函数表达式为 y=mx+n, 将点 A(﹣1,3)、D(﹣3,﹣1)代入 y=mx+n 中,
,解得:

∴ 直线 AD 的函数表达式为 y=2x+5.
当 y=2x+5=0 时,x=﹣ ,
∴ 点 P 的坐标为(﹣ ,0)
2.如图,一次函数 y=x+4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k 为常数,且 k≠0)的图象交于 A (﹣1,a),B(b,1)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在 x 轴上找一点 P,使 PA+PB 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 (3)求△ PAB 的面积. 【答案】(1)解:当 x=﹣1 时,a=x+4=3, ∴ 点 A 的坐标为(﹣1,3). 将点 A(﹣1,3)代入 y= 中, 3= ,解得:k=﹣3,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2)解:当 y=b+4=1 时,b=﹣3, ∴ 点 B 的坐标为(﹣3,1). 作点 B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D,连接 AD,交 x 轴于点 P,此时 PA+PB 的值最小,如图所示.
使得 S△ PEF= S△ CEF , 求点 P 的坐标. 【答案】(1)(3,0) (2)解:∵ AB=CD=3,OB=1, ∴ A 的坐标为(1,3),又 C(3,0), 设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ax+b,

,解得:

∴ 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x+ . ∵ 点 E(2,m)在直线 AC 上,
析式中求出 k 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3)延长 FC 至 M,使 CM= CF,连接
EM,则 S△ EFM= S△ EFC , M(3,﹣0.5).求出 F(3,1),过点 M 作直线 MP∥ EF 交直线 AB 于 P , 利 用 平 行 线 间 的 距 离 处 处 相 等 得 到 高 相 等 , 再 利 用 同 底 等 高 得 到 S△ PEF=S△ MEF . 此时直线 EF 与直线 PM 的斜率相同,由 F 的横坐标与 C 横坐标相同求出 F 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确定出 F 坐标,由 E 与 F 坐标确定出直线 EF 斜率,即为 直线 PM 的斜率,再由 M 坐标,确定出直线 PM 解析式,由 P 横坐标与 B 横坐标相同,将 B 横坐标代入直线 PM 解析式中求出 y 的值,即为 P 的纵坐标,进而确定出此时 P 的坐 标.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平行于 y 轴的直尺(一部分)与双曲线 y= (k≠0)(x>0)相交于点 A、C,与 x 轴相交于点 B、D,连接 AC.已知点 A、B 的刻度分别为 5,2(单位:cm),直尺的宽 度为 2cm,OB=2cm.
(1)求 k 的值; (2)求经过 A、C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 (3)连接 OA、OC,求△ OAC 的面积. 【答案】(1)解:∵ AB=5﹣2=3cm,OB=2cm, ∴ A 的坐标是(2,3),
三角形与以 , ,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 的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2)解:如图,过点 作
,垂足为 ,







∴ EC=12-x,
在 RtΔBEC 中,
=12, ,

整理得: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代入
,得
(3)解:存在. 如图 2,
3.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ABCD 的边 BC 在 x 轴上,点 B,D 的坐标分别为 B(1,0), D(3,3).
(1)点 C 的坐标________; (2)若反比例函数 y= (k≠0)的图象经过直线 AC 上的点 E,且点 E 的坐标为(2,
m),求 m 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若(2)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 CD 相交于点 F,连接 EF,在直线 AB 上找一点 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