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认知语用学的几点认识_陈惠吟
对认知语用学的几点认识_陈惠吟
(2 )T h a t w a s i n t e r e s t i n g . 其中的 That 究竟是指演讲人的口误、
他所举的例子还是所提出的理论,显然不 根据某种算法进行解码,只能依靠语境信 息进行推导,确定恰当的指称信息。
2)语用模块说无法解决话语理解中的 不确定性问题
根据代码模式,说话人传递的思想或 内容可以通过话语进行编码,听话人在话 语理解时就需要进行准确的解码。然而,语 用模块说却不能对隐含意义、修辞性话语 (如隐语、反语等)、文体效果(style effects) 等进行准确解码。交际只能实现说话人所 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所理解的内容之间的 某种相似性。交际双方的认知境假设越趋
科技教育创新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年第 17 期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p.2008
对认知语用学的几点认识
陈惠吟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英语系
提 要 随着语言使用中的认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 注,语用问题的认知研究是近年来国际语言 学界涌现出来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本文首先对认知语用学作了简单的介绍;然 后讨论了信息处理的语用模块论,指出语用 过程不是模块化过程;最后,对语用理解这 一认知语用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 论了语言交际的认知语境观。 关键词 认知语用学;模块论;理解与推理;认知 语境;语用制约 Abstract With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aid to the cognitive aspect of language use, cognitive study of pragmatics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focus and a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The present study firs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cognitive pragmatics; then it centers upon the theory of pragmatic module and holds that pragmatic process is not the process of modularization; finally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pragmatic understanding, and the viewpoint of cognitive context on verbal communication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cognitive pragmatics;modularity;understanding and inference;cognitive context;pragmatic constraint
A .听话人不具备说话人所期待的某 种语境假设(即语境知识)时,他就无法利 用某种算法规则去理解理解话语。如:
(1 )A :D i a n a ’s c o m i n g t o d i n n e r . B :I ’l l b r i n g a b a t . 听话人 B 必须获知有关 Diana 的语境
知识。如果 Diana 是一位摇滚乐手,那么 多义词 bat 在这里就可以理解为一种打击 乐器。
B.听话人有多种语境假设,由此可对 某一话语产生若干不同的理解,而只有其 中一种理解是说话人所期待的。那么,他利 用什么算法去决定哪一种理解才是恰当的 呢?例如,某人演讲时出现了一个口误,此 时 A 悄悄对旁边的 B 说:
根据关联理论,话语理解是一个根据 话语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设去寻找话语的最 佳关联性的一个推理过程。而推理过程也 就是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新信息或假设, 再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假设,从而 推导话语所传递的交际意图。在话语理解 过程中,听话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语境假 设去处理说话人的话语所提供的新信息或 新假设,获取该新信息或新假设所产生的 语境效果,从而推导出话语的含意,理解说 话人的交际意图。所以,对话语理解起主要 作用的就是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交际 过程实际上是双方认知语境信息或假设的 趋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说话人所传 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 大相似性。
-212-
同,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的 理解结果之间的相似性越大,交际成功的 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3)在有的情况下,不使用语言代码,也能实现交际。如:
(3) A: 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B : [ 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药瓶递给对方 看] 此例中 B 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 而是拿一个药瓶给他看,仍然传递了自己 感觉不舒服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有时交 际并不是编码和解码的问题,而是向对方 提供相关证据以帮助推导说话人交际意图 的过程。 Wilson & Sperber 从以上三方面对语 用模块进行了反驳,否定了语用过程是模 块化过程的观点,并提出了有关交际与认 知的理论,即关联理论。 再者, Kasher 认为,右半脑和左半脑 是两个彼此之间互不相联系的独立信息单 位,在正常情况下左半脑专门负责处理语 法或句法,而右半脑一方面主管语言使用 的语用问题另一方面还负责语法和认知过 程的结合。如果右半脑控制某一言语行为 的语用方面,左半脑控制句法问题,涉及句 子的运用,那么,在一定语境条件下人们是 如何恰当地生成某一言语行为的?要使左 半脑生成恰当的话语(即对句子的合适使 用),就必须获知恰当的语境条件。然而,如 果语用受右半脑控制的话,那么语境信息 的恰当性也自然受它的控制,这样,左半脑 要恰当使用句子或生成合适的话语,就需 要从右半脑提取信息。在正常情况下,左右 半脑中的信息应该是共享的,如果我们将 它们切分成彼此独立的信息单位,那么对 人们是如何恰当地生成言语行为,就难以 作出合理的解释。所以,语用能力具体表现 在右大脑或右大脑模块的观点是站不住脚。 这正好说明是否存在语用模块还需要进一 步验证。
3 .语用理解
认知语用学认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推 理本身就是一个认知过程。为此,语用学的 任务就是对该过程中的推理以及引导和制 约该过程的原则进行解释。Carston 等学者 认为认知语用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讨会话 含意是如何产生的,比如话语“今天太累 啦”,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可能隐含如下信 息:
a . 咱们回家吧。 b . 该睡觉了。 c . 你洗一下碗。 d. 今天不看书了。 我们不难想象以上含意产生的不同语 境条件,可见同一个话语在不同的语境条 件下可能隐含不同的信息,都是听话人语 用推理的结果,它们显然不是语言形式直
1 .认知语用学简介
认知语用学( c o g n i t i v e p r a g m a t i c s ) 这 一术语正式出现于二十世纪 8 0 年代中后 期,很多学者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出发,将语 用学视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并认为语用 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 但同时又是一种认 知理论。
对于认知语用学的定义,有的学者认 为认知语用学是一门超符号学,“把这种符 号和交际意图之间的、在历时过程中逐渐 趋向固定化的关系看成‘超符号’关系,研 究这种超符号关系的学科就是认知语用学 (熊学亮 1999:p.l)”。Blakemore, Green, G r i c e , K e m p s o n , S p e r b e r & W i l s o n 等学 者认为,认知语用学存在认知基础,对超句 子层面信息处理的经验性研究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同样,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的话 语分析中,也出现了两种趋势:一种强调研 究话语构建的社交因素,比如 L e e c h , Stubbs 等。另一种强调探讨话语构建的认 知因素:比如 Chafe, Prideaux 等。Peirce
1)语用过程是高度依赖语境的信息处 理
如果话语理解是一个对说话人的交际 意图进行解码的过程,那么也就意味着听 话人可以运用该核算法规则去理解话语, 包括推导话语的隐含意义、确定施为用意 ( i l l o c u t i o n a r y f o r c e ) 等非字面意义。然而, 在实际交际中并不存在可以对说话人的交 际意图进行解码的某种算法规则。下面两 种情况说明了这一点:
提出了语言符号指代事物的心理表征和心 智概念,他强调符号的心理表征或心理处 理。Morris 提出了有关解释者的行为概念。 Morris 在符号学理论中指出,语用学研究 符号与解释者(或理解者)之间的关系,他 强调一定行为范围之内或一定语境条件下 符号运用及其产生的效果。
在众多研究中两种主要趋势主宰着整 个语用学领域:一是来自英美语言哲学思 想的影响;另一个主要趋势是以语言、交际 和认知等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对语用 进行研究时,我们应同时考虑它的哲学基 础和认知基础。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理 论以及 Searle 等人对该理论的发展、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Sperber&Wilson 的关联 理论都涉及交际中的隐含信息和语用推理, 它们促成了语用学研究的“认知转向” (cognitive turn)。Verschueren 在提出顺应 论的同时指出,语言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 但这种行为同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息息 相关。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对语用学的 发展作出了贡献。
接编码的信息,必须依赖语境条件。同 时,在话语理解时听话人是如何识别说话 人所期待的语境,或者说在对话进行加工 处理时听话人是如何从认知系统中选择恰 当的语境假设,这是语用学理论的最基本 任务。
要实现以上任务,就必须获取恰当的 语境信息,Sperber 和 Wilson 提出的以《关 联》为取向的认知语用学就要对这种能力 进行解释,在他们看来,认知语用学应该参 照的两条中心原则就是认知原则和关联原 则。
2 .语用非模块
在心理语言学中,存在两种有关信息 处理的普通观点:(1)模块论,认为语言处 理是由不同的独立模块完成的,其中不同 模块负责语言理解的不同方面;(2)整体观 或互动观,认为语言处理是涉及各种不同 知识的一个综合过程,或者是不同知识之 间相互作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