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汾煤运公司金辛达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临汾煤运公司金辛达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临汾煤运公司金辛达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2010年11月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辛达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主编:陈春光总工程师:张学彦院长:郝风鸣提交报告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报告提交日期:2010年11月《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辛达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人员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目的任务 (1)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2)第三节自然地理 (3)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5)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8)第二章矿井地质 (15)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15)第二节矿井地质 (18)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22)第一节煤层 (22)第二节煤质 (25)第三节有益矿产 (32)第四章水文地质 (33)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33)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6)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37)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41)第五节供水水源 (43)第五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4)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点 (44)第二节瓦斯 (45)第三节煤尘爆炸危险性 (47)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47)第五节地温、地压 (47)第六章环境地质 (49)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固性 (49)第二节地质灾难 (49)第三节井田水环境 (49)第四节有害物质 (50)第七章矿山开采 (51)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形 (51)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形 (54)第三节探采对比 (54)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56)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畴及估算指标 (56)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56)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57)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8)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59)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 区域地质图 1:1000002 2 地势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1:50003 3 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4 4-1 煤岩层对比图(一) 1:2005 4-2 煤岩层对比图(二) 1:2006 5 2-2地质剖面图 1:20007 6-1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8 6-2 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1:50009 6-3 11(9+10+1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0 7-1 2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500011 7-2 11(9+10+11)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500012 8-1 2号煤层井上下对比图 1:500013 8-2 11(9+10+11)号煤层井上下对比图 1:500014 9-1 2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1:500015 9-2 11(9+10+11)号煤层矿井充水性图 1:500016 10-1 JX101号钻孔柱状图 1:20017 10-2 JX102号钻孔柱状图 1:20018 10-3 JX201号钻孔柱状图 1:20019 10-4 JX202号钻孔柱状图 1:20020 10-5 JX203号钻孔柱状图 1:20021 10-6 JX204号钻孔柱状图 1:20022 10-7 JX301号钻孔柱状图 1:20023 10-8 JX302号钻孔柱状图 1:20024 10-9 JX303号钻孔柱状图 1:20025 10-10 JX304号钻孔柱状图 1:20026 10-11 JX305号钻孔柱状图 1:20027 11-1 JX101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28 11-2 JX102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29 11-3 JX201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0 11-4 JX202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1 11-5 JX203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2 11-6 JX204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3 11-7 JX301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4 11-8 JX302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5 11-98 JX303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6 11-10 JX304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7 11-11 JX305号钻孔测井曲线柱状图 1:200 1:5038 12 JX202号钻孔Ct石灰岩含水层抽水试验3综合成果图 1:500附表目录序号表号名称页号1 1 钻孔施工情形一览表 12 2 各钻孔煤层综合成果表 43 3 各煤层综合成果表 224 4 各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 305 5 各煤层煤芯煤样化验成果表 336 6 2号煤层简易筛分、浮沉试验成果表(JX202) 397 7 11号煤层简易筛分、浮沉试验成果表(JX202) 468 8 各煤层瓦斯含量测试成果表 539 9 井田水文地质钻孔成果表 56附件附件1、山西省煤炭地质144勘查院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附件2、144勘查院测绘资质证书复印件附件3、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辛达煤业采矿许可证复印件附件4、《关于临汾市尧都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88号文)复印件附件5、《关于全市2008年第一批114座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临煤审发[2008]69号文)复印件附件6、《关于2007年第二批94座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临煤审发[2007]412号复印件附件7、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复印件附件8、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复印件附件9、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复印件附件10、承诺书(144勘查院)附件11、承诺书(矿方)附件12、托付书(矿方)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一、目的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 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剔除落后产能,推进煤炭工业转型进展、安全进展、和谐进展,山西煤炭运销公司依据晋煤重组办发〔2009〕88号《关于临汾市尧都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实施方案》,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为主体,将原山西临汾尧都鑫沟煤业、原山西临汾尧都枕头西道煤矿、山西临汾万泰荣煤业公司(关闭)、临汾市枕头乡马家梁村中西沟煤矿(关闭)四个煤矿进行整合,整合后矿井名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辛达煤业,整合后井田面积(含新增空白区面积)为11.0021km 2,生产能力由原先30万t/a、30万t/a、9万t/a提升至90万t/a,新增生产能力59万t/a。

整合区位于乔家湾详查区的C、D级储量区,勘查程度低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依照省有关进展规划要求,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辛达煤业托付我院对整合井田内资源储量进行估算并补充勘查,并提交编制《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金辛达煤业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本次编制矿井地质报告的目的为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矿井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报告编制的要紧依据及技术规范有:1、山西省煤田地质勘探144队于1991年编制的《山西省霍西煤田乔家湾详查勘探地质报告》;2、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3地质队2004年11月编制的《山西省临汾市鑫沟煤矿生产矿进地质报告》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4、矿方提供的各煤层其它相关资料;5、《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9.12.1);6、《建筑物、水体、铁路及要紧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和初步设计编制审批等工作的通知》(晋煤规发[2010]177号)。

报告的要紧地质任务、技术要求:1、操纵井田边界构造,其中与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有关的边界构造线的平面位置,应操纵在150m以内;2、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等于和大于30m的断层,详细查明初期采区内落差等于和大于20m的断层;3、详细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情形。

4、详细查明井田内各可采煤层的煤质特点,确定煤类、化学组成、工艺性能,评判其工业利用方向。

5、详细查明井田的水文地质特点,评判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估量矿井涌水量。

6、详细研究井田内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特点、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应的评判。

7、查明本井田及周边矿井采(古)空区范畴及其积水、积气、火区情形。

8、对批准开采的各煤层进行资源/储量估算。

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40%,探明的和操纵的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的70%。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一、位置井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枕头乡苍上村一带,行政区划属枕头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36°10′04″~36°13′37″;东经:111°13′59″~111°17′32″,2009年12月25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整合后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1400002009121220053236,批采2-11号煤层,有效期为2009年12月25日至2011年12月25日。

井田范畴由以下14个拐点坐标圈定:整合后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南北长9.1km,东西宽0.60-3.90km,面积为11.0021km2,开采标高1199.91-699.91m。

井田沿县级临(汾)-河(底)公路向南东50Km可至南同蒲铁路临汾火车站并与309、108国道及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相接,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2-1)。

第三节自然地理一、地势、地貌井田位于吕梁山南端,山高沟深,地势复杂,森林、植被发育,最高点在井田北西部的山梁,标高1420.5m,最低点位于西部西沟村河床,标高1182.0m,相对高差238.50m,属中山区。

二、水系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区内的沟谷一样无水流,若遇暴雨,常有洪水发生,但数小时后即减退消逝,以矿区北部东西分布的山梁为分水岭,北侧水流向北经黑龙关河汇入昕水河,南侧水流向东汇入汾河。

三、气象据蒲县气象站十年的观测资料,本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半洪涝季风型气候。

年降水量最小仅285.3mm(1986年),最大约51.6mm(1990),多年平均降水量495.35mm;蒸发量最小1710.1mm(1983年),最大为2145.0mm(1979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930.44mm,蒸发量为降水量3.9倍,冬春二季雨雪少,夏末秋初雨水较多,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年平均气温8.84℃,最冷月份为一月,气温低达-6.29℃,最高气温为七月,高达21.99℃,结冰期为10月下旬至翌年三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为86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