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补充勘查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调查补充勘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补充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报告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一三年三月水文地质调查补充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报告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总工程师院长:提交单位:织金县滥坝煤矿编制单位: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时间:二O一三年三月目录前言 (1)一、任务的由来 (1)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2)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3)一、矿山地理位置 (3)二、矿山开采情况 (4)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6)一、矿山自然概况 (6)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6)三、水文地质条件 (9)第三章物探工作方法 (12)一、基本原理 (12)二、测点观测 (14)三、资料整理 (15)四、质量评述 (15)第四章物探异常推断解释 (17)一、异常圈定 (17)二、异常分类 (17)三、异常特征及推断解释 (18)第五章水患预测区的划分及其分布 (18)一、水患区 (22)二、水患区危险性程度的划分 (22)三、该矿区不同程度水患预测区的分布 (23)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25)一、结论 (25)二、建议 (26)附图目录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1 1-1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测线布置及平面综合图1:2000 2 2-1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横1:1000物探1线高密度电法地电断面综合图纵1:2000 3 2-2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横1:1000物探2线高密度电法地电断面综合图纵1:2000 4 2-3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横1:1000物探3线高密度电法地电断面综合图纵1:2000 5 2-4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横1:1000物探4线高密度电法地电断面综合图纵1:2000 6 2-5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横1:1000物探5线高密度电法地电断面综合图纵1:20007 2-6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横1:1000物探6线高密度电法地电断面综合图纵1:2000附件目录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2、委托书3、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4、照片5、其它前言一、任务的由来(一)任务来源近年来,各地均有煤矿透水事故不断发生,给矿山安全生产和企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一些矿难事故伤亡人员较多,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引起各地政府部门和矿山企业的高度重视。

发生透水事故的重要原因是对矿区采空区分布、地下水富集情况及地下岩溶水道分布特征不了解,没有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因此,初步查明矿区内采空区分布、地下水富集情况及地下岩溶水道分布情况,可以为矿山预防水患制定相应措施,也为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上述原因,受织金县滥坝煤矿的委托,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了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矿区水文地质调查补充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二)工作质量接受任务后,我单位于2013年3月15日成立项目组,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等工作。

于3月22日至3月23日日派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工作。

3月24日完成野外工作后,本方案转入资料整理、图件绘制和方案编制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见表0-1:范规程要求。

(三)方案编制的目的地球物理勘探(物探)作为水文地质调查一种勘探手段,在对矿区富水带查找,具有较好应用效果,特别是采用地面电法类的物探方法,效果更加明显。

矿区水文物探主要目的为:是利用物探手段,了解矿区内地下水的分布特性,推断地下水的富集部位及埋藏深度,为矿区水患超前预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为矿山质量标注化考核、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及采矿证年检等提供依据。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一)规范和标准1、《地方煤矿实用手册》(地质出版社,1989年);2、《工程地质手册》(第二版);3、《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1995);5、《地球物理勘察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072-1993);6、《电法勘探技术手册》(地质出版社,2011);7、《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1993)。

(三)技术资料1、《地球物理勘查作业指导书》(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作业指导书);2、《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2008.04);3、《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开采设计(变更)》(贵州省兴源煤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09.12);4、采矿许可证复印件;5、其它。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一)矿山地理位置1、行政区位置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隶属织金县城关镇管辖。

2、地理坐标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105°40′26″~105°41′18″,北纬26°37′15″~26°38′04″。

3、交通运输条件织金至六枝公路从井田北部外围经过,正在建设中的黄织铁路(黄桶-织金)从井田南部外围经过,井田东北部距拟建织金火车站约11km,距织金县城约13km,织金县至该煤矿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相对较为方便(见图1-1)。

图1-1 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交通位置图二、矿山开采情况织金县城关镇滥坝煤矿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9464km2,开采深度1594m~1416m(见表1-1),生产规模15万吨/年。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矿山自然概况(一)气象矿山所在区域属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温和湿润,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不甚分明。

据织金气象站观测资料:历年日平均气温15.0℃,日极端最高气温35℃,日极端最低气温-5℃,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04.0mm,日最大降水量为137.50mm,最大连续降水量144.0mm。

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年均发生暴雨2次~3次,多在5月~7月,12月到次年4月为枯水期。

相对湿度为75%~86%。

年平均蒸发量1350mm,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季暴雨等。

(二)水文矿山所在区域位于黔中高原南西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仅北部发育有一条小溪沟,小溪北面有泉眼,小溪沟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4.5l/s。

但地表冲沟较发育,且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沟水流量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明显。

(三)地形地貌矿区地势为中山地貌,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海拔标高1520m~1871.5m,最高点位于矿区东北部边界高山顶,海拔标高1871.5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东角1号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520m,相对高差351.5m,矿区内含煤地层一般标高1550m~1650m,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500m。

矿区地形除东北部属同向坡外,其它地形均为反向坡。

上覆地层山势较陡,形成悬崖峭壁,含煤地层总体上较平缓,但被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区内植被较发育。

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大隆组(P3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在沟谷、缓坡等处零星分布的第四系(Q),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东南面,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

上段: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本段总厚约127m~144m。

下段:以灰、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燧石结核,下部夹白云岩。

本段总厚约227m~244m。

2、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岩性为灰绿色块状玄武岩,具气孔、杏仁构造。

其上一般有2m~20m 紫色、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

厚度0m~320m。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本煤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夹较多的泥岩、石灰岩、硅质岩、含菱铁质粉砂岩的含煤沉积。

厚度247.74m~351.30m,一般厚度285m左右。

含煤层24层~44层,一般30层~33层。

煤矿区范围内含主要可采煤层5层,为6、7、16、23、27号煤,其余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分布于煤矿区东南部,与下伏玄武岩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性以浅海相燧石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泥岩,上部含一薄煤层。

本组厚度22.67m~36.86m,一般厚度29m。

5、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3d)由黑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夹数层高岭石泥岩组成,硅质岩单层厚度0.15m~0.25m,坚硬性脆,菱面体节理发育。

高岭石泥岩颜色鲜艳,为鸭蛋绿或黄绿色,呈鳞片状,单层厚度0.05m~0.10m,底部为一层泥灰岩。

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本组厚度3.20m~8.31m,一般厚5.5m。

6、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以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飞仙关组分为六段,其中第一、三、五段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第二、四、六段以灰岩为主。

其中,一段厚度115m,二段厚度142m,三段厚度50m,四段厚度100m,五段厚度80m,五段厚度103m。

7、第四系(Q)以堆积、坡积物、残坡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及人工填土等。

分布于区内缓坡沟谷河床地带,不整合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厚0m~8m。

(二)地质构造滥坝煤矿范围位于阿弓向斜南东翼中段大冲头,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19、SF4-2(F20)、F69及F74共4条正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各断层特征如下:F19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浅部中段含煤地层内,切割了16号煤~标五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21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73°,断距约8m。

断层南端交于F20正断层。

SF4-2(F20)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西南角,切割了标五~27号煤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51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52°~62°,断距约5m~13m。

F69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西南角,切割了14号煤~标五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13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65°~71°,断距约2m~6m。

F74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浅部东北段含煤地层内,切割了标五~14号煤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17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50°,断距约2m~3m。

(三)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织金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小于0.35s,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地壳相对较为稳定。

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井田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约+1520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