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煤矿水文地质划分报告

XXX县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人:XXX审核:XXX时间:2012年3月26日威信县XXX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矿井的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交通及矿权的设置1、地理位置、交通矿区位于XXX城北东20°方向,直线距离XXX城7km。

行政区划属威信县XXX管辖。

矿区呈东西向不规则斜长体,矿区东西长约2100m,南北平均宽250m,矿区面积为0.4906km2。

开采标高为+980~1140m,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5°4′50″~105°6′25″北纬:27°50′33″~27°50′40″矿区围拐点坐标见下表(表1-2-1、2)。

威信县花家坝煤矿矿区围坐标表表1-2-1矿井之间无矿界重叠现象2、XX~省市主干公路从矿区东部边缘经过。

矿区距XX县城7 km,县城扎西镇距市323公里,距720公里。

该矿区向北到省珙县火车站约100km,向西到省盐津县火车站约260Km,向南到省威宁县火车站亦约260 km,;向北达省市约250 km,沿长江向东可达、、、等地;公路由矿区向北可达省省会,向东可达西南重镇,向南可达、、省省会,向西可达省市,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示意图3、矿权设立情况花家坝煤矿东北部有南风煤矿,其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2;东南部有大湾煤矿,其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3;西部有柳尾坝煤矿,其矿界拐点坐标见表1-1-4。

花家坝煤矿矿区围无其他矿业权设置,矿界清晰,无矿权重叠。

花家坝煤矿区与相邻煤矿区位置关系见图1-2。

表1-1-2 威信县南风煤矿矿区围拐点坐标拐点X坐标(54Y坐标(54坐拐点X坐标(54Y坐标(541 3089160.35508973. 5 3088510.35507172 3088783.35509297. 6 3088925.3550787表1-1-3 威信县大湾煤矿矿区围拐点坐标表1-1-4 威信县柳尾坝煤矿矿区围拐点坐标图1-2 威信花家坝煤矿资源储量估算及矿界关系示意图(二)矿井开采情况1、花家坝煤矿2011年2月由省国土厅重新核发了花家坝煤矿采矿许可证,允许开采深度为1140m~980m标高,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全矿井可采煤层2层(C5、C9),平均倾角为35°C9煤层距C5煤层65m~70m,煤层厚度为1.6m。

最高可采标高与最低可采标高高差为160m,井田走向长为2.1km左右,根据煤层的赋存情况和井田走向布置情况,全矿井划分一个水平。

开采顺序由上到下。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法,后退式开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艺为炮采,人工装煤。

矿井巷道控制面积、开采标高、总的矿井排水量,现状已经形成与未来矿井开采条件的采区环境大致相似。

因此,利用生产矿井所获水文地质参数预算矿坑涌水量,采用比拟法预算进入矿坑的涌水量,是具有可靠依据的。

已知的排水围面积应为采空区及目前生产巷道控制的面积,目前矿井采空区及开采巷道控制的疏干排干围面积104708.48m2。

据矿方提供资料(见附表):2007年-2010年,矿井平均最大涌水量为71m3/d,平均最小涌水量31m3/d,平均正常涌水量51m3/d。

巷道主要采用喷浆支护,局部为砌碹支护。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及突水事故,也未发生过大的冒顶、片帮等事故。

2、相邻生产矿井花家坝煤矿矿区周边柳尾坝煤矿、南风煤矿,现将各矿井的开采情况简述如下:(1)、柳尾坝煤矿柳坝尾煤矿属民营企业。

矿区主采C5煤层。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划分为1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法,后退式开采,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煤工艺为炮采,人工装煤。

旱季正常涌水量为185m3/d,雨季最大涌水量为230m3/d。

巷道主要采用砌碹(金属支护)支护。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未发生过瓦斯、煤尘爆炸及突水事故,也未发生过大的冒顶、片帮等事故。

(2)、南风煤矿目前主要开采C5煤层,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

矿井采用自然排水与机械排水相结合的排水方式,矿井旱季最大涌水量为65m3/d,雨季最大涌水量为135m3/d;巷道主要采用喷浆支护,局部为砌碹支护。

(3)、民采小煤窑本区的煤炭开采始于清朝,由当地居民零星挖掘供生活用煤,产量甚少。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地方经济的发展,本区的煤炭开采逐渐进入了一个高发展阶段,当地居民开始大量开采浅部煤层,据调查,矿区分布有三十余个小煤窑、废窑,采煤方法主要为沿煤层走向手镐采煤、自然通风、人工排水,且为季节性开采,规模不大。

小煤窑的无序开采对矿区浅部煤炭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对今后煤矿生产有一定影响。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随当地政府对矿业开采秩序的整治,现区无证小窑均已停产、关闭。

二、矿区地质1、矿区地质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变化威信县花家坝煤矿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分别是: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二迭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三迭系下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第四系(Q)。

现按接触关系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二叠系(P)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本组岩层为矿区边缘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矿界以外,喀斯特地形发育,形成典型的岩溶地形地貌。

本组分为三段:下段为灰色灰岩及白云质团块,厚约100m,产状:359°∠42°;中段为深灰色至灰黑色灰岩、泥质灰岩、燧石条带夹钙质页岩,厚约80m;上段为浅灰色厚层状细晶灰岩,富含蜓科化石,厚约80m。

上部有厚约40m~50m的浅灰色细晶至粗晶灰岩,碳酸钙纯度很高,是当地群众烧石灰的主要原料。

本组岩层为中厚~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中等~弱风化,力学强度高,为坚硬岩石,与上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岩性为灰绿色、褐黄色致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地表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

地层厚度66~385m,下部为浅灰色泥化、高岭石化凝灰岩,含稀疏浸染状黄铁矿,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出露于矿区西部簸箕湾村南部一带,西北沟头社、仓上社一带多为第四系覆盖,地表出露少。

为一套陆相和海陆交互过渡沉积建造,中下段羊齿植物化石发育,上段上部曾采获腕足类、瓣腮类动物化石。

按其岩性可以分为三段:下段灰色粘土夹粉砂岩,灰黄色、黄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与粘土岩互层夹煤线和炭质泥岩,底部含C9煤层,厚约40m~45m;上段为灰色粘土岩与细砂岩、粉砂岩互层,本段上部含C5煤层。

本组岩层中的粉砂岩、细砂岩力学强度较高,为硬质岩石,粘土岩、炭质泥岩强度较低,为软质岩石。

总体为软硬相间的岩层组合。

厚90m~125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主要为深灰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泥质粉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薄煤层,强~中等风化,薄~中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

含大量动物化石及少量植物化石,本组含薄煤层2层(C1和C4),其中C1为不可采煤层,C4为局部可采煤层。

底部以一层1~1.5m泥质灰岩为界,厚约32~48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三叠系(T)1)、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T1k)为灰绿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具泥质条带,底部有1.2m~2m厚的浅灰色细晶灰岩,强~中等风化,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后呈桔黄色粘土、碎石状,厚约42m~65m,实测产状为357°∠39°,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为一套灰紫色、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层状长石岩屑石英细砂岩不等厚互层,中下部夹一层8m~15m厚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状鲕粒灰岩,全区稳定。

砂岩中显水平层理,强~中等风化,强度较高,地表常形成陡崖。

其厚度大于350m,产状:345°∠36°,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第四系(Q)松散层该地层主要分布于缓坡地带和冲沟两侧低凹处,厚度较薄,且分布不均匀。

主要岩性为坡积、风化残积土、砂质粘土、腐殖质粘土、碎石等组成,碎石成分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砂岩、灰岩等,块径大小不等,大者10~20cm,小者2~7mm,强度低,为松散土层。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矿区构造花家坝煤矿矿区属新庄向斜东翼中段东端,距向斜轴部约2.5km,地层倾向北西,倾角32°~44°,为一单斜构造。

由于北部罗布丁家沟断层和南部威信背斜轴部断裂的影响,矿区地层倾向由北北西向北北东偏转,倾角由西向东有逐渐增大趋势。

矿区尚未发现较大断裂,矿区构造简单。

3、岩浆岩区岩浆岩为含煤地层底部的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分布于矿界南部,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未发现侵入性的岩浆岩分布,由于岩浆活动时间早于成煤时间,该岩浆岩只构成含煤地层基底,故其对煤的变质作用没有影响,对矿区煤炭资源的赋存及开采影响较微弱。

三、水文地质(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矿区所属威信县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边缘和西风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西北干冷空气南下经盆地翻越云贵高原和西南暖湿气流相交时在县境受山脉阻挡,形成地形静止锋。

夏半年(5~10月)副热带系统增强北移,西南暖湿气流盛行。

由此形成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四季不明,干雨两季不分的气候特征;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暖和,一雨成冬;冬半年阴湿寡照,夏半年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

年平均气温13.2℃,最冷月为1月,最低气温-2.4℃;7月为高温月,极高日气温达34.3。

历年平均气压883.1mb,历年平均降雨量1153.15mm,冬半年多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22%,夏半年多大雨、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8%。

实际年均降雪15天。

最大日降雪折合水量6.3mm(降雪深度20cm)。

矿区偏西侧发育一季节性溪沟,此溪沟从矿区偏西侧由南向北流过,进入省后汇入南广河,流入金沙江,属金沙江水系,其最低侵蚀标高为+900m,而矿井界定的最低开采标高为+980m,因此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

矿区地形起伏不平,高差较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矿区植被主要为低矮的灌木林,高大乔木较少。

邻近居民点附近有部分阔叶树木和农作物,植被覆盖较差。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型矿床位于龙潭组弱含水隔水层,地层构造及地形不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富水性较弱。

矿区煤炭开采历史久远,分布有多个老窑、废窑,其积水情况不明,如开采巷道或采空崩落带导致老窑积水时,将成为矿井充水及突水的另一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因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

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GB12719-91),划分矿床水文地质类型为第二类第二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