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诉讼、赔偿、补偿程序大全
行政基本程序
郑满霞
于2012年3月23日整理
依我国相关的行政法规,我国的基本行政程序有: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赔偿程序、行政补偿程序
一、行政诉讼程序
(一)行政诉讼起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在二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定应当先向复议机关提起复议的除外)。
对复议不服的起诉期限,原告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
起诉应满足起诉的基本要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即起诉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请求以及提出这些请求的事实根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⑥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应当向法院提交起诉书。
说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
(2)起诉的方式。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
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
(二)受理
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
原告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在七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三)开庭审理
就当在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公开审理。
1、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和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
人民法院应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2、法院应在开庭审理前3日,以传票或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3、预备阶段:书记员调查当事人与诉讼参与人的到庭情况。
当事人对审判人员可以申请回避。
4、法庭调查阶段:核实和审查,查明案件真相。
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出示证据(质证)
5、法庭辩论阶段:对法庭调查的事实、证据,提出和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6、评议阶段:合议庭组成人员进行合议。
7、宣判阶段:正确认定事实,依据法律、适用法律,作出判决。
(四)判决
一审:法院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二审:人民法院应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二、行政复议程序
(一)复议申请
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在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复议机关收到复议申请后,依法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对申请书进行审查。
对符合复议申请条件,且没有向法院起诉的,依法决定受理。
对不符合复议申请条件的,依法决定不予受理。
(二)复议审理
审理方式和期限:以书面审理为主,其他审理方式为辅。
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不同决定。
审理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与命令。
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以证明其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四、行政补偿程序
主要有两种程序:行政补偿的行政程序
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一)行政补偿的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程序)
1、主动补偿程序
(1)发出补偿通知,通知中应包括补偿的事由、依据、具体计算标准与补偿方式等,尤其重要的是,应列明被补偿人陈述意见的权利及时限。
(2)听取被补偿人意见,并记录在案。
(3)向被补偿人说明补偿理由,并答复被补偿人意见。
(4)达成补偿协议,或由补偿义务机关,单方面作出补偿决定(应写明被补偿人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及其行使这些权利的时效)。
2、应申请补偿程序
(1)提出书面补偿申请,写明补偿事实,理由,及补偿方式和标准。
(2)补偿义务机关审查补偿申请。
(3)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人,告知拟作出的补偿决定,听取申请人意见。
(4)就补偿范围、方式、标准同申请人协商。
(5)达成协议、作出决定
(6)复议。
对补偿决定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二)行政补偿的司法救济程序
依行政诉讼程序进行,请求时效以2年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