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辽宁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
辽宁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
10~18
7~13 5~10 3~5.5
通过量(%)
AC-20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0.5
1
1.5
2
2.5
3
3.5
4
通过量(%)
AC-25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4
中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指标要求
指标 层位 LAC—20型 LAC—25型 击实次数 (次) 两面各75 两面各75 油石比 (%) ≥4.8 ≥4.55 稳定度 (kN) ≥9.0 ≥8.0 流值 (0.1mm) 20~50 20~40 空隙率 (%) 3~5 3~5 沥青 饱和度 (%) 65~75 65~75
沥青混合料体积组成
空隙 吸附沥青
VV
VFA VMA
有效沥青
细集料、矿粉
VCA
粗集料
施工温度要求
工序 出厂温度 摊铺温度 初压温度 终压温度 改性沥青要求 175~185 不低于160 不低于150 不低于120 普通沥青要求 150~165 不低于130 不低于120 不低于80
保证级配的稳定性
沥青路面的功能设计
• 表面层:抗滑、防水、耐久性 • 中面层:抗车辙、防水 • 下面层:抗疲劳、抗车辙
路面水损害
路面车辙
产生水损害的主要原因
• 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 • 表面层级配不合理,空隙率较大,在 10% 左 右,路面透水,同时中面层结构较为密实,
水分积聚在中上面层之间,无法排出;
• 重载车辆产生动水压力,导致沥青从集料表
改性剂剂量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基质沥青不变的条件下,改性沥青的各种 性能基本上随着改性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 剂量在3%以下时,对沥青性能的改善不明 显;剂量大于4%时,改善幅度明显增加。
íÈȱ È Èȱ ÈÈÈ
ã ¯ µ í » È
90 80 70 60 50 40 3% 4% 5% 6%
细集料
• 使用石灰岩机制砂,采用专用制砂机制造, 机制砂分为三档,有利于级配设计。 • 应注意0.075mm筛孔的通过量。 • 在拌和站采取措施防止细集料受雨淋或受 潮,冷料仓开启困难,细集料量数量不 准。。 • 细集料干燥、加棚十分必要。
机制砂规格
筛孔 尺寸 (mm)
2.36~ 4.75 1.18~ 2.36 0~1.18
层间的要求
• 沥青路面的设计是在层间完全连续的条件下进行 的; • 中面层施工前,绝对保证下面层顶面干净,没有 污染; • 严禁中央分隔带的填土散落到下面层或摊铺完成 的中面层表面; • 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在下面层顶面洒布粘层。
拉应力曲线
剪应力曲线
结构剪应变横断面图
沥青混合料 剪切流变性
压应力沿面层厚度分布曲线
≥230
≥99 ≤2.5
弹性恢复25℃(%)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 针入度比25℃(%)
≥85
≤1.0 ≥60
延度5℃(cm)
≥25
基质沥青与改性剂的配伍性
• 选择不同沥青与各种改性剂进行室内掺 配试验,比较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 • 不同批次的沥青与改性剂的质量都可能 发生变化,选定材料之后,应要求厂家 保证供货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与沥青粘附性(级)
改性沥青 ≦5 普通沥青 ≦4 软石含量 (%) ≧5
坚固性 (%) ≧8
指标
项目
指标
细长扁平颗粒含量 (%) ≧12
<0.075颗粒含量 (%) ≧1.0
中下面层粗集料规格
筛孔尺寸 (mm)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26.5 19.0 16.0 13.2
层位
指标
残留稳定度 (%) ≥85 ≥80
动稳定度 (次/mm) >3000 >1500
冻融劈裂 渗水系数 弯曲试验破坏应变残留强度 (ml/min) 10℃,50mm/min (%) (με) ≥80 ≥75 ≤120 ≤120 ≥2800 ≥2300
LAC—20型 LAC—25型
压实度要求
• 沥青中下面层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 为标准,其代表值应大于97%。
旋转压实检验
• 在马歇尔试验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应配备旋转压
实仪并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检测。
Superpave 旋转压实机 SGC
接触压力 600 kPa 1.25o
旋转压实检验
实验项目 压实次数 沥青混凝土初始 压实次数N=9 旋转压实次数 沥青混凝土最大 压实次数N=205 压实度不大于98% 技术标准 压实度不大于89%
ÈÈÈȱ Èȱ ÈÈÈ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60 2% 3% 4% 5%
Ä Ð · Ô ¼ Á ¼ Á Á ¿
´ Ö · Ô » ¯ Ð µ
Á 90+Ô É À » ¯ É 90+Ñ Á ´ ¯ »
6%
改性剂剂量的选择
• 表面层、中面层改性剂的剂量均采用内掺 5%; • 所有指标应满足技术性能要求。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5~100 85~100 0~15 85~100 0~15 0~ 5 90~100 0~15 0~ 5 90~100 0~15 0~ 5
9.5
90~100 0~15 0~ 5
4.75
0~15 0~ 5
2.36
0~ 5
4.75~9.5 9.5~13.2 13.2~16 16~19 19~26.5 26.5~31.5
改性沥青的加工
• 室内采用小型高速剪切机加 工; • 大规模生产采用固定式或移 动式设备进行生产; • 应对设备进行不断的调试直 至达到最佳状态为止,包括 胶体磨的间隙、温度、遍数, 剪切机的转速、时间这些参 数 ; • 应要求生产设备厂家派专门 人员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
改性沥青的质量检验与控制
0.9 0.8
压应力(MPa)
0.7 0.6 0.5 0.4 0.3 0 5 10 15
10T
13T
18T
深度(cm)
建议
• 合理的结构组合减少层间结合; • 设置粘层; • 做好透层和下封层(稀浆封层、单层表处)。
中下面层的级配范围
筛孔 (方孔筛,mm) 37.5 31.5 100 通过质量百分率(%) 中面层LAC—20型 面层LAC—25型 100 ——
保证高温施工
• • • • • 运料车加强覆盖; 配备足够的压实设备; 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 事先预热胶轮压路机,尝试先上胶轮再振动碾压; 控制压路机的洒水量。
离析的控制
集料级配离析 ——最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形式。 表现为粗细集料分离,铺筑的路面可见表面局部 粗细差别大,表面构造深度、透水性、材料密度、 空隙率等均匀性不好、离散性大。 混合料温度离析 ——由于混合料生产、储存、运 输、摊铺过程造成的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分布,使 得路面压实效果不均匀。温度低、压实度不足的 区域可能会发生早期破坏。
辽宁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 设计与施工
——材料、级配、施工工艺
辽宁省交通勘测设计院 2009-05
路面设计的总体思想
我国沥青路面使用状况与破坏模式
沥青路面的病害分类: 结构性破坏
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弯沉) 疲劳开裂(拉应力)
功能性破坏
裂 缝——横缝、纵缝、网裂 变 形 类——车辙、推移、拥包 表面损坏——水损害(泛油、推移、坑洞)、桥面铺装脱落
我省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
沥青种类 技术指标 针入度 25℃,100g,5s (0.1mm) 针入度指数PI 延 度5℃,5cm/min (cm) 软化点TR&B(℃) 运动粘度135℃(Pa·s) SBS改性沥青 ≥50 ≥-0.2 ≥45 ≥70 ≤3
闪 点(COC)(℃)
溶解度(三氯乙稀)(%) 离析,软化点差(℃)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混合料性质
透水性 回弹模量 动模量 拉伸强度 饱水拉伸强度 低温拉伸应力 离析程度对混合料性质的损害 无离析 轻微增加 没变化 没变化 110% 轻微离析 中等水平离析 严重离析 随离析的严重程度增加 80-90% 80-90% 90-100% 70-80% 70-80% 50-80% 50-70% 50-70% 30-50%
面剥落,路面产生坑槽。
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
• 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并且超载严重;
• 普通沥青的高温性能满足不了要求; • 夏季高温,车辙首先出现在长上坡路段; • 各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在施工控制 过程中有偏差。
中下面层混合料的设计与施工
SBS改性沥青
改性沥青的定义
• 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 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它材料等外 掺剂(改性剂)制成的沥青结合料,从而 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
Ä Ð · Ô ¼ Á ¼ Á Á ¿ Î 90+Ñ ÷ ´ » ¯ É 90+Ô Á À » ¯ É 90+Ñ Á ´ » ¯
5È ÈÈȱ Èȱ ÈÈÈ
70 60 50
È Ó ¶ æ Ñ 5¡
40 30 20 10 0 2% 3% 4% 5% 6%
Ä Ð · Ô ¼ Á ¼ Á Á ¿
Î 90+Ñ ÷ ´ » ¯ É 90+Ô Á À » ¯
80-90% 无
75% 38%
无显著影响
50% 80%
30%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