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小城(古)镇建设改革试验的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和中共××地委、行署《关于印发××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若干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地党发[2011]25号),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抢抓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契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人口向中心集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家业向基地集中”的原则,加快我乡特色小城(古)镇建设步伐,全力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生态良好的特色小城(古)镇。
二、基本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强度推进”的原则,用2年时间建成文化特色鲜明、街道绿化美化净化、生活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管理有序的特色小城(古)镇,结合“五园”新村建设,使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全面开花。
年度目标:2011年全面推进彝族风情街的建设,完成大街基础设施建设。
三、工作内容
(一)房屋建设及建筑风貌改造
特色小城(古)镇房屋新建和旧房改造工作,要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参考《××试验区黔西北民居设计方案》及相关城镇房屋建筑风貌参考资料,并结合城镇的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等,对每栋房屋进行一户一册设计,使房间布局合理、结构安全保障,做到房屋建筑分布有序,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使镇区原有房屋建筑按设计要求改造率达60%以上,镇区主要街道两旁房屋建筑立面改造率达95%以上,2011年我乡重点实施老街村和海马宫村地级“五园”新村试点工作。
1、规划区范围内室外附属设施规范化建设,建筑风格与镇区的建设风貌协调统一,符合地方特色和规划设计要求,改造率达80%以上,2012年全面改造改建,达95%以上。
2、规划区范围内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房屋建筑及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划设计确定的特色建筑风貌进行改造建设。
(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特色小城(古)镇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交通便捷、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总体要求。
1、道路设施建设。
对规划区内街道、巷道路面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路面油化硬化率达100%;人行道铺装率达100%;路灯设施设置基本完善,亮灯率达100%。
2、供排水设施。
自来水普及率达60%以上,生活饮水达到国家标准;工业区、商业区、仓储区、住宅区和重要建筑物消防设施基本具备;城镇主要道路、公共场所、集中居住区排水设施基本完善、畅通。
3、公厕。
每个特色小城镇须按国家有关标准建成1-2个水冲公厕。
4、通讯设施。
规划区范围内合理设置通讯设施,覆盖率达100%。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规划要求,合理设置中小学校2-3所、幼儿园1-2个、文化娱乐活动中心1-2个、图书馆(室)1-2个、科技活动室1-2个、集镇农贸市场1-2个、专业市场(按规划设计要求进行)、集镇超市3-5个、乡村旅馆3-5个、餐饮店5-10个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使用要求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做到服务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优良,能满足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求。
(三)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建设
特色小城镇要建成1个生态小公园、1个生态小广场。
对城镇周边山地以经果林、生态林为主全覆盖进行绿化,对
城镇主次街道以景观生态效益为先,全覆盖开展行道树种植、庭院广场进行草地绿化;对城镇主次街道全面实施特色路灯、广场庭院实施景观灯、城区建筑实施多彩灯带安装;对整脏治乱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保持城镇区域常年干净、整洁、清爽、有序。
以上改革内容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如下:
牵头领导:钟太明
责任单位:村建站、国土所、财政所、扶贫办、团委、妇联。
四、实施步骤
1、2011年6月至11月:完成特色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按照设计和方案有序开展工作。
2、2012年1月至11月:全面启动特色小城(古)镇建设,确保7月底前完成特色民居改造、10月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相关部门对各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调整充实特色小城(古)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联系督促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
(二)严格执行规划,彰显城镇特色。
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建设中要严格执行规划,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开展各项
建设。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大经费投入。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采用BT、BOT等模式,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各地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
(四)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制定宣传方案,开辟宣传专栏,提高群众参与特色小城(古)镇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五)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
建立和完善“党政主导、乡镇主抓、农民主体”和“领导挂帅、单位挂帮、干部挂点”的工作机制、“政府补助、整合资助、群众自助”的投入机制、“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运行机制、“目标明确、责任明晰、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等,加强对特色小城(古)镇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将特色小城(古)镇建设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