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渠道维修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渠道维修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渠道维修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
目录
1、概述…………………………………………………………
1.1 某某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 某某区概况…………………………………………………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3、工程建设方案…………………………………………………
3.1 水量平衡测算………………………………………………
3.2 建设内容……………………………………………………
3.3 主要工程量和主要材料用量………………………………
3.4 施工组织方案………………………………………………
4、工程建设管理…………………………………………………
4.1 用水户协会组建情况………………………………………
4.2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
4.3财务管理制度………………………………………………
5、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5.1 编制说明……………………………………………………
5.2 投资概算表……………………………………………
5.3 资金筹措方案………………………………………………
6、效益分析………………………………………………………
6.1社会效益分析………………………………………………
6.2 经济效益分析………………………………………………
6.3 环境影响评价………………………………………………
7、工程运行管理…………………………………………………
7.1用水户协会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民主议事方案………
7.2灌溉制度及水量分配方案………………………………
7.3水价核定和水费计收方案………………………………
7.4财务管理、公示方案……………………………………
7.5工程维修、养护方案……………………………………
8、附图…………………………………………………………
8.1工程总体布置图………………………………………
8.2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和剖面图……………………………
编码未定义
1、概述
1.1 某某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某某县位于某某省东南部,处于我国东南沿海与中某某区的过渡地带。

邻近某某省,某某省,邻近京九铁路和105、106国某某县城位于某某镇,地处某某县中偏南部盆地。

某某区域介于东径115°09′52″至115°37′13″,北纬24°52′18″至25°36′52″之某某县域形状呈长条形,东西宽49km,南北长85km,总土地面积2375km2。

东与会昌、寻乌接壤,南与定南相连,西与信丰毗邻,北某某县、于都交界。

某某县隶属某某市,下某某镇某某乡,共159个某某村,11个居民委员会。

截至2005年某某县总人口34.77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602万人,非农业人口5.6121万人。

某某县地少人多,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

农田水利工作
历来在某某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建国以来,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掀起了三次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在1958年前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兴建水库拦蓄地表水源,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发展灌溉农田为主,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依靠机电排灌技术,扩大灌溉面积,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为某某县水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灌溉面积从1958年的6.4405万亩,增加到1985年的15.69万亩,粮食产量从1958年的0.901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7.07万吨,
连续上了几个台阶。

2005年与1985年比,灌溉面积从1985年的15.69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6.62万亩,粮食产量从7.07万吨,增加到11.75万吨,农业产值从7662万元增加到9823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686元增加到1592.6元。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某某村某某镇工业发展。

实践证明,没有稳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供保障,安远的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取得这么显著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由此说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某某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1.2某某区概况
(1)发展状况及“三农”情况
某某县某某镇某某某某区渠道维修改造工程位于某某县南部某某镇某某村,座落在东江某某镇江河畔某某县城35km。

涉某某镇一个某某村,即某某镇的某某村,受益人口计3200人。

某某区涉及1个某某村某某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00某某区内以种植水稻为生,辅以脐橙生产。

但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资金投入,生产和生活条件无法进行大的改善,因此,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偏低,某某村农民生产水平较为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2005某某村总人口3200人,其中农业人口2500人,占总人口数的78.13%,非农业人口700人,占总人口数21.87%。

耕地面积4500亩,其中:水田3000亩,旱地1500亩某某村农业总产值比去年增长6.5%,农作物结构性调整加大,同时以脐橙为主体的果业正成某某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某某村果业面积达600亩,水果总产量达900吨。

林业生产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主。

全年种植树木2500株。

林业产值21万元。

畜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生猪出拦1200头,生猪年末存栏头,家禽年末存栏1020羽。

某某村水产品产量11吨,水产养值面积38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低某某省某某区人均纯收入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某某村是构建和谐社会和顺应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

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某某村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某某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首当其冲的基础性工作,要某某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某某村的着力点和重要内容,通过加某某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某某村建设战略不断取得成效。

目前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和农民增收的需求。

二是损耗巨大,有些塘、渠仅使用一年就严重损害;三是难于管理,维护不够。

建议:一是多方争取国某某省建设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逐步完某某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力度,严格监督措施;三是尽快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办法,坚持“谁受益,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引导、组织农民主动维护各自承包田地的水利设施。

总之,在推广农业现代化生产、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协调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水、电、排污等方面的问题,解除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