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详解演示文稿

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详解演示文稿


社会知觉(人、社会)
空间知觉(三维世界)
对个人的知觉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运动知觉(空间位移)
对自我的知觉
时间知觉之案例——课堂上和看动漫的一小时
小玲是个典型的水瓶座女生,对什么都很好奇, 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有一天,她问她爸爸: “老爸,为啥上课的时候,时间会那么长呢?” 爸爸回答:“哪有很长,不才45分钟吗?平时 你看个动画片,一个小时还嫌短呢!”小玲笑 着贴到爸爸身边说:“对啊!这我才觉得奇怪 啊!同样是一个小时,为啥上课的时候这么难 熬,看动漫的时候却有觉得不过瘾呢?老爸您 说这是为啥呢?”
知觉(据对象不同)
物体知觉(物)
社会知觉(人、社会)
空间知觉(三维世界)
对个人的知觉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运动知觉(空间位移)
对自我的知觉
对个体知觉的案例——如何知觉别人 听其言、观其行而知其人
着衣风格识人
You are what you wear.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福博士认为,从一个人对服装颜
河去结婚; C)可是5人中,只有S和B有船,H于是向B求助,B的回答
却有条件,他要H嫁给他; D)没法,就去向S求助。但S也有条件,就是要H在嫁以前,
与他度过一夕之欢。H考虑后,终于同意S的要求。 E)等H渡河准备和M结婚时,M却知道了 S的事,愤然大怒,
斥责H不贞,不肯与她结婚。 F)H彷徨无助,只好投靠L,L却完全不计较她的一切,爱
H(Home)感情主义----重视家庭,典型“慈母”形象,重视中庸和谐, 强调每个人都受到照顾和被爱。但常由柔顺慈详而带来问题——是非不 分,所谓“妇人之仁”,常常牺牲自己去维持家庭。
B(Business)理智主义----认为“公平”是基本原则,强调客观利益的 公平。缺点:行事太逻辑化,容易流于冷漠无情,轻忽道义。
S(Sex)现实主义----“性”可以最真实、最感人,当道德破坏了,理智 的公平原则没了,活下去就回到“衣食”了。
第一节 知觉 1.知觉的定义和分类
1.1 知觉(perception) 又被称为“认知”、“认识”,是最常见的心理活动。建
立在感觉的基础之上,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感觉 该事物的各种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 动,在大脑中将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或 关系整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像。
◆感官之案例
波利菲尔大桥、日本新干线、康师傅冰绿据对象不同)
谁是凶手?
2.知觉过程
关注 过滤
注意
参考框架 组织
组织
投射 归因
解释
知觉者 回忆
检索
得出 最后结论
判断
反馈 知觉的过程(Daft,2004)
他们代表什么?——先自知,而后他知
L(Love)仁爱主义---有无限的宽容心量,能够普遍爱一切人和事物, 并给予高贵的价值。但容易失去行动力,以致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 动上的侏儒”。
M(Morality)道德主义-----信仰外在权威的“他律道德”,重社会规范, 轻个人自由,尊重客观秩序。但由于过分严肃,容易变成“礼教吃人” 无情的流弊。
L:称赞他的人特别多,因为“爱是无限宽容,不计较对方的过错”不喜欢他的人 则说他之前没有行动去争取她,只在那里枯等,等她受伤后,才来逞英雄,其实是 懦弱无能。
H:同情她的人觉得她特别无辜。她只是别人的观念、成见、私心下被踢来踢去的 皮球,她唯一的希望是嫁人,她为此努力,却得不到谅解。鄙视她的人则觉得她毫 无原则,太过轻易妥协自己,太愚蠢了。
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因详 解演示文稿
优选第二章知觉印象管理与归 因
开篇小案例之老刘卖房
四十出头的老刘前几年跟着同事们一起开始炒房,用所 有的积蓄买了一套社区住宅。看着今年欲跌的房价,老刘 决定出手卖了自己手上的房子。于是买房子的看客们来了 一拨又一拨,却对这套房子各有说辞。“这里交通便利且 离上班地点近,但是小区没有很好地与外围隔离,人员比 较复杂”、“楼层太矮,进到屋子里感觉比较压抑,而且 光线也不大好”、“一层太多户,却只有2部电梯,上班 高峰估计要等很长时间的电梯”。。。老刘以前觉得这房 子各方面都让人满意,经看客们这么一说,反倒开始怀疑 自己当初的眼光了。
她依然,并接纳她,娶她为妻。 现在请依个人的主观好恶(凭感觉),将这五个人按照你的
感觉依次排序,看谁是你最赞赏的,谁是你最讨厌的。
每一种排列都可以是合理的
B:称赞他的人说他态度明确冷静,合则来,不合则去。能给予对方完全自由选择 的机会,也避免使自己担当任何压迫或委屈自己的角色,但讨厌他的人则指责他冷 酷自私,完全依条件做事, 何尝有爱与情?
是卖房子的老刘当初眼力不好,还是买家看房子时都戴 着“有色眼镜”?
开篇案例之“爱之船”
有一条河,河的左岸住着两个男人,一个叫L, 一个叫M。河的右岸则住着两男一女,两男是 S与B,女的叫H。如下图所示。
开篇案例之“爱之船”
A)四位男士都爱这位女子H,H也都喜欢他们; B)但H只能选择嫁给一位,结果她选了对岸的M.便准备渡
S:似乎斥责他的人特别多,大都不齿他的“乘人之危”,因此,骂他“卑鄙”、 “不道德”,说他是“机会主义者”。但同情他的人辩解说:爱必须贯彻在现实上, 使灵与肉合一,爱一个人会强烈地要求结合。S热爱H,所以在无望娶她的情形下, 才向她提出一夕之欢,而且S也爱H。
M:讨厌M的人会认为他食古不化,H委屈求全是为了他,他无情无义,把她给拒绝 了,是个“男人沙文主义”,死守教条,同情他的则认为,他尊重社会的规范,宁 可“壮士断腕”,舍爱取义。
色和服饰的偏好上,往往可以推测其心理,而这一点 在女性身上更为明显。 日本目白大学人类社会学系心理学教授涩谷昌三也提 出,一位女性对于服装的选择,其中隐藏了很多个性 化的心理特点。 衣服位于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交界处。它是我们身 体的一部分,因为我们选择和穿戴了它,但它同时也 属于外部世界。
通过穿衣风格来对个体进行判断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