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知觉与个体决策
• •
• • • • • • • • • •
个体的知觉能动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组织性 案例:1959年加拿大一猎人把自己的同伴打死。 案例:帮同事找孩子 例子:对授课教师的评价 例子:一个人对窗外沉思还是发呆?学生抱本书睡着了?
“凶杀案”目击者自述
阿希的研究:人格特质会影响到晕轮效应的出现
• 研究者给被试出示的一张纸上列有六种品 质:聪明、灵巧、勤奋、实际、坚定和热 情;另一些纸上除了把热情换成冰冷其他 品质不变,然后给被试另一张清单上包含 了其他的一些品质,要求被试指出那个人 还具备其中的哪些品质。
晕轮效应最可能出现的情况
• 不是随机发生的,最可能出现在: • 当被知觉的特质在行为表现上模棱两 可时; • 当这些特质含有道德意义时; • 当知觉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来判断 特质时。
(二)知觉对象因素
刺激物的颜色、形状 刺激物的强度、频率 刺激物的新异性 运动 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缪勒——莱依尔错觉(两条等长线 段两端附加箭头,一条线段两端的箭 头向内,而另一条线段两端的箭头向 外,后者显得长些。)
(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 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
接近律 相似律
知觉的组织原则
闭锁律 连续律
接
近
律
adjacency
接近律: 接近律: 在时间 和空间 上接近 的对象, 的对象, 有知觉 为同类 的倾向。 的倾向。 如几个 员工同 时辞职
a b
c d
e f
g h
相
似
律
similarity
相似律: 相似律: 具有相 似性的 对象易 被知觉 为一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阿希实验研究性格因素出现的先后顺序 对于知觉的影响: 对于知觉的影响:实验中两位主人 公的性格排序 甲的性格排序 聪明的 勤奋的 冲动的 挑剔的 倔强的 嫉妒的 乙的性格排序 嫉妒的 倔强的 挑剔的 冲动的 勤奋的 聪明的
2、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 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 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 知活动。 知活动。 与晕轮效应相对的是反晕轮效应(Negative-halo) ,也叫 做Forked-tail效应,主要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的 评价往往受某一特质低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低。
3、近因效应(Recent Effect) 、近因效应( )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 的印象最为深刻, 的印象最为深刻, 对以后该人或物的印象起着 强烈的影响。 强烈的影响。这与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熟悉程度 有关。 有关。
4、定型效应或称刻板印象( Stereotyping ) 、定型效应或称刻板印象( 定型效应是指对一类别的事物社会上对于某 定型效应是指对一类别的事物社会上对于某 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定型效应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 定型效应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 , 但在很多情 况下定型效应是一种社会偏见, 况下定型效应是一种社会偏见,过度类化抹杀了 一群人当中的个别差异,具有形成错误印象的潜 一群人当中的个别差异, 在危险。 在危险。
– – –
–
身体姿势(Gestures)是自我表露的信息之一。 身体的不同姿势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比如你高兴的时 候可能手舞足蹈,而害怕的时候可能会萎萎缩缩。 近10几年以来,有许多以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 为主题的畅销书籍就指出:只要观察他人的身体移动 姿势,就能正确地推测他人的思想和语言。但是在这 里我们也需要注意,体态语言之所以有意义,主要是 因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都了解交往的背景和文化。 如果抛开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就会造成误会。比如在 北美,握手代表友谊和信任,但是在日本,则用鞠躬 代替,东南亚国家则是合掌。
第三章 知觉与个体决策 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过程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 知觉偏差 归一)知觉
•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后,在头脑中 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 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分为对物和对人的知 觉(社会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和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 感觉之上产生的;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知 觉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检验知觉真实性的标准 也只能是社会实践。
四、社会知觉效应(偏差) 社会知觉效应(偏差)
1、首因效应( First Impression )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说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 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 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 新信息的解释。以下两类因素影响这一知觉过程: 新信息的解释。以下两类因素影响这一知觉过程: 相貌因素( 相貌因素(一项调查发现一般人都相信相貌较好 的大学生不会有偷窃行为; 的大学生不会有偷窃行为;大学男生就业时的起 薪与身高的关系)、 )、性格因素 薪与身高的关系)、性格因素
a b
A T T E N T I O N ! 知觉的组合原则能够使人们更加有效 迅速地把握知觉对象。 迅速地把握知觉对象。 但是往往也会使得人们对时空或运动 特征上有关连而实质上毫不相关的对象之 间作出因果判断,产生错觉 错觉。 间作出因果判断,产生错觉。
如果知觉对象是人的话,就受以下四种因素的影 响: – 魅力 – 标签作用 – 知名度 – 自我表露
● ● ● ● ● ● ● ● ● ● ●
闭
锁
律
closure
闭锁律: 闭锁律: 将分散而有一 定联系的知觉 对象的反映综 合起来。 合起来。如火 车厢里面对面 座的乘客比背 靠背座的乘客 更容易被知觉 为一个单元。 为一个单元。
连
续
律
continuity
连续律: 连续律: 在空间、 在空间、 时间上有 连续性的 对象, 对象,容 易被知觉 为一个整 体。
• • • •
思考题: 1.哪些感知因素使“我”觉得有人行凶? 2.小女孩对“我”的感知起了什么作用? 3.你认为法庭上的亲眼目睹者的证词可靠 性如何? • 4.当你同朋友、父母发生争执时,你认为 自己的观点都正确吗?有哪些因素会影响 你的观点? • 5.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二)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 perception)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是个体对自 他人、群体行为及其关系的综合知觉, 己、他人、群体行为及其关系的综合知觉,或称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在组织行为学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 社会知觉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 中,社会知觉是研究人际关系的基础。
Object
情景性因素
Context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Perceiver )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人格特征
知觉者的兴趣和爱好会影响到知 觉的选择性, 觉的选择性,通常人们最感兴趣 的人或事最容易被知觉到。 的人或事最容易被知觉到。 凡是能够满足或威胁人的某种需 影响其动机的人或事, 要,影响其动机的人或事,容易 成为知觉对象的中心。 成为知觉对象的中心。 个体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加 强或者减弱知觉者对知觉客体的 知觉。 知觉。 不同气质、 不同气质、性格的人在知觉的深 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 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 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 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 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 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 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 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 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 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 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 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 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 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 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 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但是,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 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 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 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 唯刻板印象是瞻” 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 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 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 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 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
晕轮效应的错误在于: 晕轮效应的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 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 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 第二, 貌特征联系在一起, 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 另一种特征; 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 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重庆邮政公司竞聘面试评分表.doc 重庆邮政公司竞聘面试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