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教案
课题课型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专题课 1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李迎春 2021.12.7 会根据几何变换前后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量,求函数解析式. 能灵活的根据图象变化恰当地选取适当的方法求解析式,体会二次函数图象变化与解析式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概括等方法了解二次函数图象变换的基本类型,并掌握二次函数不同变换所对应解析式的相关确定方法,从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由简单题入手逐渐提升,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有兴趣和积极性参与数学活动.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求二次函数图象经过几何变换后的解析式. 难点:选择用恰当的形式求解析式.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活动学生活动此部分为复习完成. 设计意图回顾二次函数回顾特殊变换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复习: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某点的平移、对称点的坐标: ?5)作如下变化:一个点A(?2,内容,学生独立解析式特点;(1)
把点A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2)把点A沿x轴翻折;(3)
把点A绕坐标系原点旋转180?; 0)旋转180?;(4)
把点A绕点P(1,分别求出点的坐标. 教师活动提问:例
1:已知;抛物线y??x2?2x?3,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
固,并为二次函数图回答下列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象
几何变换准(1)分别写出此抛物线的顶点P,与x轴的两个备条件.
交点A、B (A点在B点的左侧),与y轴的交复习二次函数图像
上、下、左、右平移,练习求平移前后解析式. 点C的坐标.
(2)若将抛物线 y??x2?2x?3 学生展示、交流向
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且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求所得抛
物线的解析式. 学生积极思考、集体展示. 学生归纳
总结出函数解析式小组共同讨论、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
有发挥的空间. 主要让学生体会图象平移过程中的变化与不变的
关系,并总结对应解析式规律. 思考:如何根据图象平移,确定
函数解析式?中系数与图象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方法? 的特征的
对应这些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关系以及图象有优劣之分吗?
平移对解析式评价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 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核
心方法,之后再让学影响.激发学生的学生思考用到了什么数学
思想方法学生积极思考、习兴趣. (3)求抛物线 y??x2?2x?3
小组共同讨论、集体展示. 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使学生亲身经历规律产生的过
程. 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思考:如何根据图象对称,
确定函数解析式?学生归纳总结
你们都有哪些方法? 这些方法有何异同之处? 有优劣
之分吗? 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4)求抛物线y??x2?2x?3
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学生大胆猜测,发言、交
流、展示. 发现关键量是学生的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形
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突破难点,突出本节课重点. 小组讨
论,产生不同方法,巩固本节课学习成果,同时提高学生归纳
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不断反思的习惯.
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小结:图象变换背景下,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 (5)求抛物线y??x2?2x?3关于原点O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思考:对比以上几问,你能总结出: 图象变换背景下,求函数解析
式的一般方法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关
键是能正确求出变换后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及确定抛物线的开口
方向。
运用:研究思考题:如图,已知抛物线C1:y?a(x?2)2?5
的顶点为P,与x轴相交于A、B两点(A点在点B的左边),点B
的横坐标是1.(1)求点B坐标及a的值;(2)如图(1),
抛物线C2抛物线C1关于x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平移
后的抛物线记为C3,C3的顶点为M,当点P、M关于学生交流、展
示开阔学生思路. 点B成中心对称时,求C3的解析式; (选做) 运用二次函数的几何变换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解决综合
题目. *(3)如图(2),点Q是x轴正半轴上一点,在小组活动的将抛物线C1绕点Q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基础上,交流展C4.抛物线C4的顶点为N,与x轴相交于E、示解决方案. F两点(点E在点F的左边),当以点P、N、F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时,求点Q的坐标. C1 A O B Q E F x C4 图2 图2 y N P 图图1 C2 C3 A O C1 y M B x 作业: P 1、整理学案 2、数学练习题板书设计
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法一法二法三总结规律:平移轴对称}顶点开口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