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与式培训方法、技巧与社会性别的培训

参与式培训方法、技巧与社会性别的培训

七、不同时间段的培训
时间段
人群
基本内容
基本的方法
半天
一天
两天
三天
八、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目标
基本内容
参与者(人群特征和需求分析)
协作者(可以是几个协作者)
时间、地点选择和预算
培训流程(包括协作者分工、资料发放)
Ø活动主题
Ø时间分配
Ø活动:题目、目的、方法、步骤、时间、协作者提炼
制订培训模式准备课程时应注意的方面
第四部分:社会性别运行机制
协作者:长沙市社会性别培训者小组
袁继红 彭凤萍
参与者:《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工读学生性教育探索》项目组所有成员
第一单元参与式培训的方法与技巧
对参与式培训的理解
一、参与式培训及其特点
“参与”是指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既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影响群体的方式和程度。
宗旨: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度,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把社会性别视角纳入项目和日常的工作中。
目标:1)了解参与式培训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概念
3)了解社会性别是社会化的结果
4)了解社会性别运行机制
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参与式培训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部分: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三部分:社会性别社会化
社会性别分析强调决策者未必掌握真理,未必能代表妇女的利益
参与式方法提供了一个示范的方法
社会性别意识倡导者本身就是一个平等、尊重意识的示范者
参与式本身就是一个增权的过程
社会性别强调增权
参与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互相学习,批判反思的过程
强调批判、反思精神
协作者的任务、态度和方法
四、协作者的任务
1、提供互相尊重、平等参与的学习环境
2001年5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根据我国妇女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2001—2010年的可持续发展,《纲要》确定了6个优先发展领域,即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并把促进妇女发展的主题贯穿始终。在国家宏观政策中多次提到性别平等。
五、协作者的应对态度和方法
1、尊重每一位参与者;
2、了解抗拒的理由,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
3、了解参与者已形成的观念有一定的稳固性,尊重参与者接受意识或知识的步伐;
4、协作者不要急于判断、辩解和说服,充分倾听参与者的观点,充分调动组员的资源,让组员发表意见和看法;
5、多提问题,启发参与者思考,而不是急于给一个答案;
6、培训中避免不了对质,但对质基本上是建设性的,要注意应用对质时的口气、眼神等,考虑到参与者能够接受;
7、要善于从参与者的资料中总结和提炼问题。
培训技巧
六、参与式培训通常使用的活动和游戏
1、建立关系(互相认识、期望与顾虑、制订小组规则)
2、热身活动(破冰游戏)
3、讨论分享
4、站立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
社会性别:泛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巩固。Gender。
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
2)社会对妇女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往往是对生理性别规定的角色的延伸。如照顾人。
3)人们现有的性别观念是社会化的产物。
三、参与式培训方法与社会性别的关系
参与式培训方法
社会性别
实现平等参与、权利和责任的手段
倡导权力、责任、机会均等
提供发声的机会和方法
注重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发声
从经验中提升知识的方法和手段
妇女的经验也是知识的一部分
协作者未必掌握真理和知识,知识是在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协作者不是专家,而仅仅是协作者、倡导者、使能者等角色
参与式培训方法、技巧与社会性别的培训
社会性别意识是国际社会兴起的与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并列的现代意识之一,它已经纳入联合国的人类发展统计指标,纳入国际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许多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立法之中,成为衡量各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依据之一。深入了解社会性别意识,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近年来也为许多学者和立法者所关注。在国际发展与国家发展中出现了性别计划,在发展项目中出现性别规划与性别分析,而在大学中出现了性别与发展的专业教育,可以说性别与发展第一次将性别问题带出了“女权”的阴影,并成为了重要的主流政策框架。
“参与式方法”是指那些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参与式培训”是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参与者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培训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法
参与式培训方法
4)社会性别是可以改变的。
5)社会性别概念本身就是对传统性别不平等关系的不认可和挑战。
6)社会性别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等性别角色分工.“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是由男女的性差异决定的.是生来如此的(即生物决定论).70年代以来,这种解释受到了深刻的质疑.人们发现,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人作为一种生物,处处又都打上了社会文化的烙印,生理的性别并不是性别的社会分工的主要依据,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男高女低.男优女劣)等更主要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科学.法律等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社会期待模式化。
老师与学生
协作者与参与者
老师高高在上,以老师为中心
以参与者为主体,协作者与参与者是平等的
信息交流基本上是单向的
信息交流多向的
二、参与式培训的理念
活动一:祖哈瑞窗口
说明: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从分享与反馈中可以增加彼此的沟通了解与分担合作;新知识与领悟亦可从分享与反馈中产生
活动二:短剧
目的: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境、背景和立场,鼓励一种开放的训目标
第二单元: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指两性在生理方面的差异.有时简称为性别.sex。是指男女的自然性别,是用生物标准来确定的男性和女性,这种生物标准包括生理结构和解剖结构。生理结构主要是指性染色体的差异,解剖结构主要是指性器官的差异。生理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
2、提供培训内容结构、活动和形式设计
3、在培训中,促进讨论,鼓励发掘各种观点
4、通过提问,拓宽并加深参与者对社会性别、妇女参政等问题的反思,引发参与者多方面的能力,并提供反馈和小结。
协作者不宜:
1、授课式地长篇大论,向参与者灌输某种思想;
2、越俎代庖,用发表观点、提供答案和结论来代替参与者的思考和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