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9下23课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等
9下23课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等
2、孙权:年少有为,敢于与强敌曹操较量。 他不断征战壮大,“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3、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 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活动一:细读品味:三个 “?”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先问。强调中原非我所有。
2、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过 零 丁 洋
南宋·文天祥
活动一:说说你最喜欢的一联,为什么?
叙 事
首联:步入仕途,起兵抗元。
颔联:国家危难,命运艰辛。 (比喻) 颈联: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对偶)
抒情 尾联: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惶恐滩头说惶恐, 地名 心情 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 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 1、题中“怀古 ”,怀了什么古?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本曲的中心句是哪句?如何理解?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 一个朝代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 的宫殿,从而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代朝 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百姓。 ②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 五 从 军 征
选自《乐府诗集》
诵读并思考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情感变化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从军之久: 思亲情切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回乡所见:
十五
近看
狗窦: 兔入 梁上: 雉飞
希望落空
从军 征
绝望
中庭:
生旅谷 生旅葵
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 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文体知识
唐诗——宋词——元曲。
曲
散曲
戏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
套曲:若干曲子组成 小令:一支曲子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背景:
关中大旱,饥民相 食,灾情十分严峻。 张养浩本已厌倦官 场生活,弃官归养;但 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 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 台中丞,振济灾民,因 此途经潼关。 后因积劳成疾,客 死任所。
井上:
行动: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兵 役 给 人 民 带 来 的 沉 重 灾 难
回乡心情:
泪沾我衣
悲哀流泪
心意茫然
拓展阅读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 ——选自杜甫 《兵车行》
设问: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引导读者思考,作者观感:伤感、无奈。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设问:再次强调,发出赞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上阕)
1.找: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秋夜、巴山居所、诗人、夜雨、秋池、西窗烛。
2.补:诗中留下的读者需要思索、补充的 “空白”。
地点—家、人物—妻子、景物—家信。
3.扩:环境氛围、人物情感、意象、 4.连:根据“找”和“补”的时空转换顺序, 理出行文脉络,连缀成篇。
点燃半截红烛,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 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 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 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 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巴 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 落下来,挤满了小池,又将陪我渡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 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 像许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共同剪烛花,朦胧中,我感到 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我在你耳边,说起 寂寞巴山冷的日子,那个展信凉初透的秋夜,那场点点 滴滴到天明的雨。
课后作业
1、选择本学期所学的一首诗词曲,进行 改写——随笔本 【写前,先看九上课本P136-137】 2、背两首词
——宋· 柳永《雨霖铃》
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元·亭有怀
辛弃疾
活动一:1、作者为何在“北固亭”有怀? 2、作者“怀”何人? 3、作者为何要“怀”他?
登京口 北固亭 有怀
1、 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镇江: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之地, 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én shēn
岑
参
一、看题目,本诗可以分为哪两大内容?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
八 月 飞 雪 图 雪 天 奇 寒 图
设置背景 渲染气氛 中 军 置 酒 图
送别
雪 地 送 别 图
描写奇异壮阔的边塞风光,
抒发无限惆怅的送别之情。
二、品析“送别”部分
1、作者如何通过地点的转换写送别? 依依不舍 中军 辕门 轮台东门 天山路 山回路转
2、哪三次提到“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纷纷暮雪下辕门 惜别之情
去时雪满天山路
雪上空留马行处
关切之情
惆怅之情
二、资料助读,品味风格
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 高适《别董大》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
——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