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
(完整版)第23课-诗词曲五首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冰天雪地的塞外风 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风格大变,诗中充满着 积极乐观的思想。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一带 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战争。 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许多诗人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这方 面的题材。他们描写边塞奇异雄伟的风光, 反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天宝十三年, 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本诗是他在轮 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做的: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羮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不知贻阿谁”一句,
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 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 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动作、神态描写,
• 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 哀。
• 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 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 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抒发得淋漓尽致 。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zhǒng
yí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zhì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①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②累累③。” 兔从狗窦④入,雉从梁上飞。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 回到故乡。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 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 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早 夸张地写出了从军之 。
《十五从军征》原来或许是汉魏间 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 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反映老兵的悲惨 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 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 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 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 “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 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 “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陈陶《陇西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
——节选杜甫《兵车行》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
随,无论哪一个朝代都存在战争的刀痕。 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 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 学习,为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世界需要和平, 人民反对战争!
重点词语
①道:在路上。
②冢: 坟墓。
③累累:连续不断的 样子。
④窦: 洞穴。
中庭生旅①谷,井上生旅葵②。
重点词语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③阿谁。
①旅: 旅生,植物未经播 种而野生。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②葵: 葵菜,嫩叶可以
[译文] 院子里长满野谷,野生的葵菜环
吃。
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 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 ③饴: 送,赠送。
回乡偶书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请大家想一想,在战争年代,这种 遭遇只有老兵一个人有吗?
不只是老人自己。战争是残酷的,老
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 人们的一个缩影。
九、拓展类比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汉乐府、歌行、宋词、律诗、元曲,本课中 的诗词,呈现出五种不同的体裁,散发出各自不 同的魅力。《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都与战争有关,却抒发了不同的感情。《南 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与《山坡羊·潼关怀 古》都是怀古伤今,所表达的主题却是大相庭径。 而《过零丁洋》则是出自民族英雄的内心呼喊。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 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 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与高适并称“高岑”。其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 长。后来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他怀着建功立
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前后在边疆军队生活了六年,
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
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画出 诗句并作批注。
听到: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过去那一片种着松 树柏树、纵横堆积的荒坟 的地方,就是你的家。)
看到: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离愁别绪乃人之常情,痛哭流涕、肝 肠寸断的离别场面,我们见得多了。
唐代大诗人岑参送别武判官会是什么情形 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白雪 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 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即在西北边塞的冰雪背景下, 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 老兵
读过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 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表达吗?
悲
感受意境,探究主旨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 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 数十年后返回故乡,看到家破人亡的情 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 来的苦难。
读准字音
青冢(zhǒng) 狗窦(dòu) 旅葵(kuí) 舂米(chōng) 谷羹(gēng) 瀚海(hàn) 狐裘(qiú) 锦衾(qīn) 掣肘(chè) 干戈(gē) 寥落(liáo) 潼关(tóng) 宫阙(què) 万兜鍪(móu)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原诗无 题目,是编者加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