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核医学课件:体外分析技术
(精品)核医学课件:体外分析技术
3.标准抗原(标准品)
是厂家给出已知剂量的非标记抗原。一 般每一个RIA试剂盒里都有浓度由小到大 的多瓶标准抗原。 要求:
化学结构、免疫活性与被测抗原相同
放射化学纯度高 定量精确
(四)分离方法
分离方法的要求:
➢ 分离完全、快速。
➢ 不影响免疫反应的平衡,即是要求在分离过 程中不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或形成新的复 合物。
标准曲线
目前已普遍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 理,自动绘制标准曲线,自动换算 样品中被测物质的浓度
实验操作基本步骤
1.加样:加样总体积要保持一致,所处的介质环境 也要一致。
2.孵育: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孵育的温度和时间 不同,一般是37℃。
3.分离:选择好的分离方法分离游离抗原和 抗原-抗体复合物。 4.测量:测量游离或结合物部分的放射性。 5.数据处理:绘制标准曲线和待测物浓度的计算
* Ag
基本反应式
Ag-Ab
*Ag:标记抗原,Ag 非标记抗原 Ab:抗体 *Ag- Ab 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Ag- Ab 非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Ag-Ab+Ag
条件:1.*Ag与Ag 免疫活性相同
2. *Ag与Ab 恒量
*Ag-Ab+*Ag
3.*Ag+Ag > Ab
(B) (F)
分析原理
*Ag与Ag由于免疫化学性质一致,共同竞争 性与Ab结合,当*Ag和Ab的量保持恒定, *Ag与Ag之和大于Ab时,则*Ag-Ab复合物的 形成受Ag含量的制约,二者之间存在函数关 系 , 即 Ag 量 越 大 , *Ag-Ab 量 越 小 ; Ag 量 越 小,*Ag-Ab量越大;测定*Ag-Ab或*Ag量即 可推算出被测Ag量
作为横坐标(即一系列标准抗原)作一条曲线,就 得到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对反应变量的竞争抑制曲 线,这就是标准曲线。
15
B1% B2% B3% B4% B5% B6%
Ab
分离B、F,分别
测量B、F的cpm
*Ag
B%=B/(B+F)
F%=F/(B+F)
R=B/F
Ag 1
2
3
4
5
6
浓度 25 50 100 200 400 800
3.双抗体法+沉淀法
此方法取双抗体法和沉淀法两者的优点,易 分离、速度快、特异性强、价格低廉、使用 方便、弥补了操作时间长等不足。
4.吸附分离法
应用特殊处理的吸附剂,可吸收小分子物质, 而大分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则在反应液中, 经离心使B和F分离。吸附法简单快速,经济 易得,但非特异性结合偏高,缺乏专一性, 干扰因素多。
6.质控品 是指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标本或 溶液,不能用于校准,分定值和不定值两种
7、质控图
根据药盒给出的或连 续测定20次高、中、 低三种已知浓度的质 控品所求出的各自 的均数±标准差
(x±s),画出均数
线与两个标准差的范 围,将以后每次实验 测定的高、中、低值 标在图上,即为质控 图。
8、失控的判断
1977年,这项技术的发明者Yalow分享了诺 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一、基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
是在体外条件下,利用非标记抗原( Ag) 与定量的标记抗原(* Ag)对限量的特异 性抗体(Ab)发生可逆性竞争性结合反应 ,通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的量来计算出非 标记抗原( Ag)量的一种超微量检测技术
Ag+Ab
Ag+Ab +
判断失控的标准是质控规则,WHO要求在 一次实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结 果应予舍弃:① 三种QCS中有一个测定
值>3s;② 三种QCS中在同一方向上有 两种>2s;③ 三种均在同一方向上>1s
。失控后,需查找原因,待纠正后重新 检测该批样本,原有检测结果不能发出
(二)RIA质量控制常用指标
1、精密度(repeatability):
Ag + *Ag + Ab ++
+
+
++
*AgAb + AgAb + *Ag +Ag
+
+
+
+
+
+
++
+
+
13
标准曲线
*Ag-Ab复合物与Ag(被测物)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用标准曲线来表示。标准曲线是用一系列标 准抗原反应而绘制出来的。
标准曲线是放射免疫分析的定量的基础,是衡量
物质浓度的客观尺度
5.固相分离法
它是将抗体或抗原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结 合的方式联接在固相载体上免疫反应在固 相载体上完成,达到平衡后形成固相的抗 原-抗体复合物(B),使其与F分离。
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不用离 心,且分离效果好。
不足是抗体活性的回收率低,灵敏度会受 影响
(五)标记核素及放射性测量仪器
IQC内容包括
1.零标准管结合率(B0) 即最大结合率,当标准 抗原为零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一般要求 在30%-50%,该指标主要反映特异性抗体的质量是 否稳定。
2.非特异性结合率(NSB%)是指不加特异性抗体时标 记抗原与非特异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NSB%增高,测定结果的假阳性率增高。
3、准确度(accuracy)
指测定值与已知真实值的符合程度。可用回 收率来表示:回收率%=测定值/真实值 ×100%,准确度一般要求达到90%-110%。
4、特异性(specificity)
RIA法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抗体的特异性, 交叉反应越小,特异性越好。
5.稳定性 指试剂盒在适宜的保藏条件下, 在有效期内保持原有性能不变的能力。
(FIA)
胶体金标记分析技术
(CGIA)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RIA)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是核医 学中建立最早、应用最广泛的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Yalow
Berson
发展史
1959年,美国学者Yalow 和Berson 创立了放 射免疫分析技术,并首先用于糖尿病人血浆 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这是医学和生物学领 域中方法学的一项重大突破,开辟了医学检 测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 受环境因素(温度、PH值等)的影响小。
➢ 操作简便,分离剂来源丰富、价廉。
1.双抗体法
本方法的优点是:易分离,特异性强, 使用方便。 不足是:易受其他因素干扰,成本高
,操作时间长。
2.沉淀法
利用某些中性盐和有机溶剂在一定条件下,能 使蛋白质沉淀的特性。在不影响F的情况下使B 沉淀,其目的是使B和F分离。 沉淀法的优点:分离速度快,价格便宜。 不足:分离效果易受温度、PH、蛋白质含量、 试剂浓度等因素影响,非特异性结合较高。
目的:是对整个分析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造成 的误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保证分析误差 控制在可接受的的范围内。
质 量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控,IQC)
控 制
实验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评)
(一)室内质量控制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
是保证从采集样品开始到发出报告的全过程 能及时发现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误差,分 析发生原因,实施修正办法,以确保结果的 准确性
体外分析技术
(in vitro analysis techniques)
概述
体外分析技术: 广义地讲,它是泛指以离体组 织、血液或体液等作为生物样 本,在人体外进行的、分析样 本中成分或含量的检测技术
具体在核医学中体外分析技术是指在体 外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ligand) 为示踪剂,以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 内或反应杯内进行的检测微量生物活性 物质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标准抗原(标准品)是厂家在试剂盒中提供的已知 剂量的非标记抗原。
14
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抗原和一定量的标记抗原 在一定条件下同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反应;
在反应达到平衡后,利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分离B和F 分别测量B和F的放射性计数; 用反应变量(如B/(B+F))作为纵坐标,反应剂量
常用标记核素 125I:γ射线,半衰期60天 3H:β射线 半衰期12.3年 测量仪器 γ计数器 β液体闪烁计数器 目前应用最多的标记核素是125I
三、RIA的质量控制
放射免疫测定是一种超微量分析方法,样 品量甚微,反应环节多,干扰因素多,易 出现误差,所以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36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就是利用科 学的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控制,以达到规定 的质量标准。
3.最低浓度管和最高浓度管的结合率之差 应大于30%
4.标准曲线连线回归的参数 包括截距a、斜 率b和相关系数r是标准曲线的主要质控指 标,要求a、b值稳定,r > 0.99。
5.ED25、ED50、ED75 指标准曲线的结合率在 25%、50%和75%时对应的抗原浓度值,它反映 标准曲线的稳定性,有助于批间结果的比较。
B%
标准曲线
未知样品的测量
➢ 在同等条件下,用待测抗原与一定量的标记 抗原和限量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并用同样 的方法分离待测抗原的B和F,测量其放射性 (cpm),计算出B/(B+F),在剂量反应曲线 上就可以查出对应的抗原浓度。
18
B1% B2% B3% B4% B5% B6% B%
Ab
分离B、F,测
第二节 免疫放射分析 (immunoradiometric assay,IRMA)
1968年由Miles和Hales创立免疫放射分析
一、基本原理
免疫放射分析是一种非竞争性的抗原抗体 反应,是用过量的放射性标记抗体来测定 样品中的抗原,其中标记抗体是过量的, 抗原全部是非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