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龙西大桥施工图设计说明

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泸州市二环路、沱江三桥工程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见(2001.03.14.)2、《泸州市二环线城市道路工程龙西大桥初步设计》文件(2003.4.)3、《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初步设计评审意见》(2003.5.13)4、《四川省建设厅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川建勘设发[2003]160号) (2003.6.12)5、泸州市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对泸州沱江龙西大桥进行结构优化调整的复函》(2003.8.12)6、《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002IV-13)二、工程规模及工程内容龙西大桥(原称沱江三桥)位于泸州市中心半岛东北边缘,跨越沱江连接两岸城区,桥东接小市片区, 桥西与江阳片区相连,是泸州市二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桥总长410.5米(台背到台背),标准全宽34米。

本图册内容包括桥梁总长范围内的桥梁上、下部结构设计、桥面系设计、电气照明设计。

三、桥址区自然条件1、气象泸州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最大相对湿度84%,日照百分率30%,全年多西北风,最大风力10 级。

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特点。

2、地形、地貌桥址区河床呈单连断面,河道宽度约350米左右,上、下游500米内河道基本顺直,水流平缓,平均坡降0.3‰,在桥位下游约750米处河道向东偏转。

东岸较陡,高程为240.08~300.00 m,相对高差59.92m;西岸较缓,高程为241.18~269.00m,相对高差27.82m。

桥址区河床上游500m左右,分布一江心洲,下游西侧沿江分布河漫滩地,桥址区两端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其中西岸南西面发育一小型Ⅰ级阶地。

3、工程地质桥址区位于阳高寺背斜南侧南西翼覆没端,岩层平缓,其产状为205~252°∠10~18°,为一单斜构造,本区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仅发育小型节理、裂隙。

地层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以第四系坡洪积层(Q4dl+pl)、冲积层(Q4al)为主;下伏基岩为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岩层(J2S2),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其中,中风化细砂岩承载力高,厚度大,埋深较大,是桥梁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桥址区无滑坡、断层、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东西两岸岸坡稳定性良好。

4、水文地质沱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茶坪山脉九顶山南麓,于泸州市汇入长江,沱江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并有少量地下水补给。

沱江干流的洪水期为6~9月,大洪水多出现在7、8两月,洪水峰型多为单峰,并受长江洪水的回水顶托影响较大。

泸州城区沱江年平均流量460m3/s,桥址区1905年洪水位245.50m,1955年洪水位243.61m。

枯水期,桥址段水流基本干涸,可涉水过河。

在地质勘察期间(2003.4.5)测得的枯水位为225.86m。

此段河道顺直,水流平缓,北东河床基岩(砂岩)出露,南西侧河床多为砂卵(砾)石堆积,厚0.50~4.00m。

桥址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和沱江河水补给,并向沱江河水位基准面排泄,地下水与沱江河水无大的水力联系。

地质勘察期间(9月)测得桥台地段地下水埋深0.42~8.03m。

沱江水和地下水对混凝土均不具腐蚀性。

四、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规范》(89合订本)《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工程设计标准》JTJ-001-97《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五、主要技术标准根据《泸州市二环路工程初步设计》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本次施工设计的各项技术标准如下:5.1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I 级5.2 设计行车速度:V=50 km/h 5.3 设计年限:采用2020年的预测交通量5.4 设计荷载:恒载:预应力混凝土容重26 kN/m³;钢筋混凝土容重25 kN/m³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人行道板(局部构件)检算时取5kN/m2或1.5kN的集中力,全桥计算时取3.5 kN/m2。

温度:根据泸州市气温资料,主桥按整体升温35℃,整体降温-10℃考虑。

5.5 设计洪水频率:1/1005.6 通航等级:Ⅴ级5.7 最高通航水位(1/10):242.81m 最高洪水水位(1/100):246.3m常水位:227.3 m 枯水位:225.86 m5.8 地震基本烈度:Ⅵ度5.9 桥面宽度:桥面标准宽度34 m,桥面组成:5 m(人行道)+24 m(车行道)+5 m(人行道)六、建筑材料6.1 混凝土50号混凝土:钢管内混凝土(流态微膨胀)、边孔主拱圈、横梁、T梁40号混凝土:墩台拱座、预应力封锚混凝土、桥面铺装30号混凝土:立柱及垫梁、人行道系、车道板、墩顶排架、承台、桩基、搭板25号混凝土:墩身、枕梁20号混凝土:台身及侧墙、扩大基础6.2 钢材1、悬吊系统预应力体系吊杆为φ7高强镀锌钢丝,抗拉极限强度R b=1670MPa,锚具为OVM冷铸镦头锚;拉杆为40Cr钢,抗拉极限强度R b=800MPa。

2、梁体系统预应力体系预应力钢束采用符合GB5224标准规定的低松弛高强钢绞线,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公称直径15.24 mm,弹性模量Ey=1.9×105Mpa。

锚具采用OVM及YM锚固体系,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

3、钢管及钢板本桥主要构件(拱肋、横撑、钢立柱等)均采用Q345D级钢,其余次要部件采用Q235B钢。

所有钢板要求必须平直,不得使用表面锈蚀及受过冲击的钢板,并应有正规厂家的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单和抽样复检单。

拱肋弦管、风撑主管、钢立柱主管均为钢板卷制焊接管(螺旋线),腹杆及风撑、立柱其它杆件为无缝钢管。

钢板及钢管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GB/T1591-94和GB700规定要求,并满足可焊性要求。

4、普通钢筋采用符合GB130131标准规定的Ⅰ级钢筋、Ⅱ级钢筋。

6.3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结合焊接工艺,通过工艺评定实验进行选择,保证焊缝性能不低于母材,工艺简单,焊接变形小,所选焊剂、焊条、焊丝均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要求。

CO2气体保护焊的气体纯度应大于99.5%。

手工焊条建议采用低氢型焊条。

Q345D钢板采用E5015、E5016型,Q235B钢板采用E4315、E4316型。

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建议选用H08A、H03E焊丝配高锰型焊剂,或采用H08Mn、H08MnA焊丝配中锰或高锰型焊剂。

6.4 防腐材料主拱钢件防腐采用喷涂铝镁合金防腐,其主要工艺为:采用喷砂除锈预处理后,热喷涂200±50μm铝镁合金(LF2),以锌磺环氧脂底层作封闭(H06-2),外涂装饰层厚底各按2度计,共100μm左右。

这样的有效防腐期限可在30年以上,其详细情况与具体工艺遵照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

防腐必须严格按相关的标准及规范要求的工艺进行,并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防腐的主要规范及标准有:(1)《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定》JTJ230-89(2)《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1527-84(3)《热喷涂铝及铝合金涂层》GB9795-88(4)《热喷涂金属件表面预处理通则》GB11373-89(5)《防腐蚀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11-896.5 伸缩缝及支座全桥采用9道伸缩缝,除4#台顶为EM40型钢伸缩缝外,其余均采用EM60型钢伸缩缝。

全桥支座均采用GJZ板式氯丁橡胶支座。

6.6 其它本桥结构用材(包括砂、石、水)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有关要求。

七、设计要点7.1 桥梁总体设计泸州龙西大桥主桥大致与河道正交,采用三墩两台形式跨越沱江主河道,由三孔(100m+142.56m+100m)混合式连续拱桥形成主体结构,并在东岸滨江路设30m简支T 梁立交孔。

主体结构中孔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两边孔采用上承式钢筋混凝土箱形肋拱桥,三孔拱桥横向均采用两片拱肋;立交孔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

桥面标准全宽34 m,中孔主拱圈与桥面交界处人行道拓宽后形成局部38.6m桥面全宽。

桥梁墩台均采用重力式结构,基础形式除1#墩采用桩基础外,其余墩台均采用刚性扩大基础。

纵断面:主孔跨中为线路变坡点,纵坡沿变坡点左右对称,均为0.3%,竖曲线半径10000 m。

平面:桥梁主体结构处于直线段上,立交孔局部进入平曲线。

7.2 主孔拱肋与横撑拱肋采用悬链线无铰拱,计算跨径L=142.56m,计算矢高f=35.64m,矢跨比f/L =1/4,拱轴系数m=1.3。

每一拱肋为4×φ800的钢管砼构件;用腹杆连接上下弦管形成桁架,用盖板将两片桁架片连接为一整体,组成一条拱肋。

拱肋断面的外形尺寸为2.10m(宽)×3.55m(高)。

弦管采用φ800×14mm的(螺旋线)焊接管,在拱脚段考虑锈蚀及飘浮物撞击等因素,弦管壁厚加大为16mm。

腹杆采用φ351×10mm无缝钢管。

盖板均为14mm钢板。

在上、下弦管及盖板仓内灌注C50微膨胀砼。

全桥横向由两条拱肋构成,拱肋轴线间距26.8m。

两肋间共设三道横撑,其中拱顶为一道“米”字横撑,两侧各一道“K”字横撑。

横撑均采用空钢管桁架。

拱肋与桥面相接处设置肋间横梁,肋间横梁采用以型钢骨架为劲性骨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随主拱圈的施工程序分两次形成结构。

拱肋按照5段预制吊装进行结构设计。

7.3 吊杆吊杆纵向间距按5.2m设置。

吊杆采用109丝φ7高强平行钢丝束配冷铸镦头锚具。

其中吊杆在横梁内采用40Cr钢拉杆,拉杆与吊杆索体采用连接器连接。

为确保吊杆的使用性能,设计中吊杆索采用OVMPES(FD)7-109III型低应力防腐成品拉索,该拉索采用双层PE,锚具配弧形铰。

该拉索体系能较好解决索体锈蚀和PE层开裂的情况。

7.4 边孔拱肋拱肋采用悬链线无铰拱,计算跨径L=100m,计算矢高f=16m,矢跨比f/L=1/6.25,拱轴系数m=2.24。

全桥横向由两条拱肋构成,拱肋轴线间距26.8m。

两肋独立成拱,不设横向联系。

每片拱肋横向均采用单箱三室截面,拱箱高度300cm,宽度540cm,箱室内空均为:宽x高=120cmx250cm,拱箱顶、底板厚度均为25cm,边腹板厚20cm,中腹板厚60cm,拱箱内设19片竖直横隔板,横隔板厚25cm,纵向间距520cm,与拱上立柱、横梁对应设置。

拱肋按照全支架现浇施工进行结构设计。

(注意:后调整为预制吊装)7.5 横梁横梁纵向间距按5.2m设置,横向分别由吊杆或立柱支撑,支撑间距26.8m。

横梁均采用I字形断面,由支撑体系形成双悬臂结构,并由梁高形成桥面横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