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管理
神经内科
了解吞咽功能障碍的定义 熟悉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 掌握洼田饮水实验 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定义:
吞咽功能障碍是将食物经口转移到胃的生理功能发生 障碍。
不包括食物进入口腔之前的转移障碍(摄食障碍), 也不包括食物到达胃部之后的转移吸收障碍。
正常吞咽瞬间完成,需要口腔、咽、喉和食管的 协调作用。从生理角度看,其过程分为:口腔准备 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4个阶段
引起吞咽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是脑血管疾病、脑退 化、肿瘤和一些外伤等,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占约 22 ~65% ,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吞咽障碍的患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 良、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等幷发症。因此,临床 上对吞咽功能的正确评估、护理及功能训练显得尤 为重要。
1、洼田饮水试验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困难 方法:让患者按习惯喝下30ml温水,根据饮水结果进行分级
一口量是指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喂食量。 过少,难以触发吞咽反射,过多,食物易从口中 溢出,增加误咽和误吸危险
应从小量(1~5ml)开始,逐渐增加 速度 以45分左右为宜,无法坚持者,可少量多次进食 喂食工具 匙、杯
辅助吞咽和减少食物残留 1)空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 滞留的食物全部咽下 2)交替吞咽: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质,或每次吞咽后 饮少许水(1~2ml) 3)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 物,吞咽:头部向受损侧转动并做点头吞咽的动作, 使对侧喉部空间相对变大,利于食物从对侧通过 5)倾斜吞咽:向健侧倾斜并吞咽的动作,有利于食团随 重力进入口腔和咽部的健侧 6)屈颈缩下颌吞咽:屈颈同时头部后缩的动作,即挤出 双下巴的动作。
⑶、吞咽训练(Swallow training) 将冰冻后的棉棒刺 激软腭、舌根以及咽后壁,反复多次后,嘱患者做吞咽 动作,刺激咽反射。
⑷、呼吸咳嗽训练(Respiratory coughing training) 嘱患者进行深吸气一憋气一咳出的动作,咳嗽时要用力。 以建立排出气管内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以上所有的训 练,各项每日3~4次,每次10-20 min。
早期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和摄食训练,对促进 其吞咽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由于医院缺乏康复治疗师, 必须由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尽早对患者进行吞咽 功能的训练。
1、进食前注意休息,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卧位 2、进餐时不要讲话,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 的干扰因素。 3、进食后做空吞咽、咳嗽数次,减少食物滞留,保 持坐立位30~60分钟,防止食物返流。 4、不能使用吸水管,用杯子饮水,杯中的水至少应 保留半杯以上。 5、神智不清、疲倦或不合作时切勿喂饲,如进食时 容易疲倦,宜少食多餐 6、把进食时间安排于药物发挥最佳效力的时段,必 要时把药丸磨碎及混于糊状食物中服用
椅上进食的错误及正确姿势
床上进食者
谢 谢 聆 听!
Ⅰ级: 一次饮下30ml温水,无呛咳 Ⅱ级: 分两次饮下,无呛咳 Ⅲ级: 能一次饮下,但有呛咳 Ⅳ级: 分两次以上饮下,有呛咳 Ⅴ级: 屡次呛咳,难以全部咽下
注:神志清楚者给予洼田饮水试验,3级以上建议管饲喂养 洼田饮水试验:1982年日本学者洼田提出的饮水试验是经典的床边检查法
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从轻到重 的各类吞咽困难的患者。
主要目的是防止吞咽功能因废用而 下降,同时改善 吞咽相关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为经口进食做准备。
吞咽基础训练: ⑴、颊肌训练 (Cheek
muscle training) 示意患者做吸吮动作, 可吸吮筷子、手指,继而做鼓腮、吐气、微笑等动作,以收缩颊部肌 肉和口轮匝肌。 ⑵、舌肌训练 (Tongue muscle training) 护士站于患者右侧, 让其主动做伸缩舌、舌左右摆动、舌背抬高运动,幷用勺子或压舌板 给予阻力。舌运动不灵活的患者,由护士协助或患者自己被动做舌不 同方向的运动。
例
1
2 3
稀薄液体
蜜汁样液体 蜂浆样液体
茶、橙汁
奶油汤、番茄汁 开水冲的藕粉
4
5
布丁样液体、胶状食物
不要反复咀嚼的食物
米糊、果泥
肉糜
6
7 8
要反复咀嚼的糯性整块软食
要反复咀嚼的松散块状食物 多种性质混合的食物
糯米蒸糕、混沌皮、
米饭、松糕、馒头面包 普食
体位: 安全进食,有利于产生保护性反射和代偿吞咽动作 的体位。 体位:30仰卧位、颈部前倾、肩背垫高、健侧喂食。 利于重力作用下的食物摄入和吞咽,减少患侧食物 的残留或误入气道。
直接训练治疗: 利用食物进行的吞咽训练 间接训练治疗:
没有用到食物的吞咽训练
食物的选择 固体食物不易咀嚼,液体容易呛咳。 容易吞咽的理想食物特征: 柔软、密度、性状均一. 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在口腔易形成食团. 易于咀嚼,通过咽、食道易变形. 不易在粘膜上粘附滞留
级别
描
述
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