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文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学习过文件的打开方法,因此打开文件的方法可以简单讲解一下,在此基础上需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去认识哪些是WORE文档。
产生教材是修改文章,以实际中的例子引导,比如实际中的擦除、添加文字等操作,在电脑中如何去实现,电脑和实际中有何优势等:(1)在实际中可以用橡皮擦除写错的文字,也可以添加写漏的文字,可以将文字的顺序、位置进行调整。
(2)电脑中可以用退格键或删除键将多余或打错的文字删除掉,好象实际中的橡皮一样,也可以插入文字,即可以添加文字,可以将已“写”好的文字的顺序进行调整。
(3)用电脑修改文章方便快捷,工整,不会浪费纸张。
如何用电脑修改文章,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会正确对文本进行复制、剪切、移动、删除等操作。
②掌握使用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来调整纸张的大小、页边距
以及设置段落的行间距以及缩进;会给文章分段。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掌握几种复制删除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感: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选定一段文字的方法、复制、粘贴、剪切、调整纸张的大小、页边距、段落设置。
难点:查找和替换文字的修改方法,利用移动等方法来修改文本;设置页面距和段落。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打开两篇文章,一篇是原始文章,另一篇是在原始文章的基础上修改过的(有美丽的文字效果,引起兴趣),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叫学生动脑筋想一下要将原始文章变成另外一篇,应怎样修改法。
2、新课
(一)删除文字要用到橡皮――删除键【BackSpace】和退格键【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右边的字符,退格键删除光标左边的字符,所以要删除字符时,首先要将光标移到要删除字符的左边或右边或者选择要删除的文字块,直接按两种删除键。
(二)文字的复制和剪切
(1)、选定待复制或剪切(移动)文字
(2)、在选定的文字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
相应的操作(复制、剪切)。
(操作演示)
(3)、文字要复制(或剪切)到哪里?将光标移到目的地,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粘贴(P)】,这是文字块就出现在目的地了。
(操作演示)
(4)、文字的移动:定义好块后,将鼠标移到块上后单击左键,再拖拽,这时观察插入点的位置,将插入点移到目标处就可以松开鼠标。
移动操作,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也可以在定义好块后,按"剪切"按扭,再将插入点移到目标处,按"粘贴"按扭。
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可以向学生讲清剪贴板的概念,剪切和按DEL 删除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将内容放进剪贴板,可以在需要时从剪贴板中取出,粘贴就是将剪贴板里的内容复制出来。
(三)查找和替换文字
(1)、查找:将光标移到开头,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查找,在查找内容栏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
(2)、替换:将查找栏中的内容替换为替换栏中的内容,可以对长篇文章快速修改。
(四)页面的设置
(1)、操作演示如何调整纸张的大小,[文件]菜单—[页面设置]。
(操作二次,一边操作,一边解说)
页面边距可以在进行第五步之前进行讲解,如上图所示。
介绍第二种方法:通过调整标尺的位置来调整页面边距。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注意光标的变化。
文章段落需要分段时,按回车键。
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合并段落呢?(提示:删除空格就能使文字移动)
(五)、设置段落的行间距:
[格式]—[段落]或在段落上单击右键选择段落:
另一种方法:直接通过标尺进行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光标的变化。
(六)课堂练习:在每讲完一个基本内容后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要提出要求。
(比如课文练习:输入歌曲《爱我中华》)(七)课堂总结:要想能熟练地用电脑修改文章,就要多练习,掌握好修改文章的方法,要懂得各种方法的结合,特别是要理解复制、粘贴及基本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