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原因探析冯裕健(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学部北京 100081)摘要:本文通过对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的分析,剖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证券市场;现状;探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供求矛盾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矛盾。

一方面,社会上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本需要寻找投资机会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向社会筹集更多的新增资本投入,从而形成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证券市场就是为了解决资本的供求矛盾,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证券市场是通过有效的竞争买卖证券的场所,是证券交易所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证券是资本存在的一种形式,证券的价格实际上是证券所代表的资本的价格。

证券的价格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这种博弈形成了资本供求的竞争,这种竞争则直接导致高回报投资的资本市场需求大、价格高,而低回报投资的资本市场需求就小、价格就低,证券市场因此发挥调节社会资本流向的功能。

其次,证券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在有规则的竞争、高效的运作和对投资者权益的有效保护下,通过对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使巨额的资金能在短期内集中起来,为资本需求者筹集发展生产所需要的资本,为社会闲散资金寻找投资机会,从而实现资本融通。

第三,在证券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里,各种证券的价格并不是由国家或某一主体来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的,通过证券买卖双方在同一市场上进行公开竞价来决定证券的价格,通过市场决定社会资本的流向,从而实现市场对资本的优化配置功能,使那些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发展前景被看好的产业和公司在市场中易于筹集到资本,从而促使资金流向优势企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实现合理化转变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四,资金需求者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际上也是将其经营风险的一部分转移和分散给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则可以通过建立投资组合和转移证券来降低和转移风险;同时,证券市场中的证券衍生工具最初就是为回避市场风险而产生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类证券资产的总额已经大大超过了银行借贷形式的金融资产,企业通过有选择地购进证券,促使其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证券化,以提高企业在宏观环境变动时的经营安全度,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使证券市场起到了在经济动荡时减少信贷风险的缓冲器的作用。

第五,在证券市场中,国家一般会利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通过调节证券市场的规模、结构和规则等,来引导证券市场的发展,调节证券行情,以达到调节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从而使证券市场充当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依托平台的作用。

同时,进入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各种来自国际国内、本地外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信息,都能在证券市场中迅速地扩散,而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证券操作手段的现代化更加强化了这种趋势。

这些信息高度灵敏地影响着证券价格,影响着证券市场的动态。

因而,人们观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态,也习惯于参看证券市场的状况,从而使证券走势成为反映社会动向的晴雨表,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功能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了规范的发展道路。

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在经济建设特别是为耗资巨大的新兴事业、新建企业大规模地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社会资源、进行资源配置的改革中起着探索者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这二十余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是全社会对证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方面共同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日趋形成,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各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也迫切需要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

能否保持证券市场发展的良好势头,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顺利推进,关系到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以确保我们在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起到调节资本分配和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我国证券市场却产生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是市场经济的早产儿,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在政府统一监管的前提下,行政手段的过度使用,加上对证券的严格管制使得证券行业基本脱离经营体系,企业融资渠道缺失。

而金融开放的现实才凸显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弱小及其难以抵挡外来的压力和竞争的状态。

首先,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较小。

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西方工业化国家多在百分比的3位数以上,我国则长期处在1位数以内。

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

截至2004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居第20位,深圳证券交易所则居第26位。

沪深证券交易所加起来的总市值,仅仅略微超过韩国的证券交易所,而只相当于排名第一的纽约交易所的352%。

此外,东京、纳斯达克、伦敦、欧洲证券交易所的总市值,分别是沪深证券交易所总和的7.96倍、7.90倍、6.30倍、5.46倍。

由于2005年基本没有多少上市公司进行首发及再融资,相信沪深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底时的排名肯定是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据全球知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证交所的IPO 筹资总额达到约45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后者2006年前11个月境内主要交易所(纽交所、纳斯达克及美国交易所)实现了424亿美元的IPO筹资额,但沪深交易所在市场规模上与国外的交易所仍相差甚远。

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融资效率低下。

我国近几年通过证券市场筹集到的资金平均不超过1000亿,与银行贷款每年增长2万多亿相比,不到5%。

而在美英等直接融资的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都超过50%,就是在德国和日本这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在20%到30%。

我国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比重过低,既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不利于调整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存在巨量的闲散资金。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2006年三季度已经突破15.8万亿,这充分显示社会存在着的充裕的闲置资金并没有能够得有效的配置,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没有能够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

在国内证券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动用政策鼓励企业到海外上市,比如江苏省政府专门成立的百家民营企业境外融资工作领导小组的所谓“W3100”工程。

与此同时,境外的交易所也对境内企业展开了攻势,最为典型的是2005年5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韩国交易所及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高层,当天悉数出席第八届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2005中国经济高峰会,这无疑就是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我国企业前往海外发行证券。

在境外交易所这种攻城掠地进占下,沪深证券交易所在融资方面几乎完全失去了抗衡的能力而节节败退,甚至一度中断直接融资。

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海外市场融资率是上升的,截至2004年底,我国内地企业赴香港、新加坡、美国三地上市的总市值已达3492亿美元,不仅相当接近我国深沪两地证券市场的总市值,而且已是它们流通市值的约2.47倍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很多都是优质的民营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在同行业和国民经济中有着重大影响。

促使我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而不是内地上市的主要因素,是对内地证券市场融资体制整体效率低下的强烈不满。

我国境内有直接融资需求的企业的不满意之处相当集中,主要是沪深证券市场与境外市场比较,存在上市条件高、审批时间长、上市成功率低、标准不明确、程序不透明和再融资困难等不利之处。

如此境况说明沪深证券市场在企业融资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开始全面不敌海外。

第三,作为证券市场主力军的证券公司实力弱小,这种弱势的规模使得证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尤其弱小。

长期以来小本经营、小打小闹的经营思想和经营习惯严重束缚了券商的发展,小规模的经营状况也严重制约了券商的发展空间。

与国际大证券公司相比,我国券商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从资产规模看,2004年我国证券公司资产总额3293.73亿元,不及美林证券的1/4,而国内当时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资产规模为200亿元,仅为美林证券的1/70左右。

实力悬殊如此巨大显然构成了我国证券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和潜在风险,也使得我国券商不足以与国外大券商抗衡、在风险抵御能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在金融开放和综合经营的形势下,证券行业首先要面临着其他经营行业的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外资的竞争,外资企业可以凭借他们的雄厚的资金、人才、技术实力参与到我们的竞争中来,证券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递增的行业,扩大证券公司的规模,增强其资金实力,是证券行业业务创新和市场创新的迫切需要。

第四,我国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单一,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机会不多。

证券市场结构单一、不合理是阻碍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的证券市场还是单边市场,除股票、基金、部分债券产品及少数权证外,没有更多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证券衍生产品的创新步伐也非常缓慢,能为市场避险及套期保值所需的交易品种如指数期货、期权等几乎是一片空白,证券投资业务缺乏必要的对冲工具和机制,使得业务创新缺乏基本的市场支持,从而导致了市场的高度投机性和不稳定性,证券市场年换手率及年振幅为世界证券市场之最,市场的暴涨暴跌严重削弱了其筹投资功能,使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失灵,效率降低。

第五,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及WTO精神差距很大,法律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低;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执法力度不大,从而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违规运作,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规范、高管权责不对等,信息披露失真,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获利而违背职业道德,以及部分证券咨询机构恶意引导投资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