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2011.10

八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2011.10

八年级物理上册10月月考2011.10一、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90dB 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0×108m/sD .“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2、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 、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 、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 、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 、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3、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装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 .减弱回声 B .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 .增大声音的频率 D .增强响度4、如图1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B .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甲 乙 丙 丁抽气装 订 线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6、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7、(2010年湖北荆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8、(2011盐城)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9、(2011江西)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10、(嘉兴卷)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沿ON 前后转动板EB .沿ON 前后转动板FC .改变光线OB 与ON 的夹角D .改变光线AO 与ON 的夹角11、(2011成都)如图所示,物体A B 高1.6 m ,平面镜C D 高0.6 m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 。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4 m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1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

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以保护视力,这是利用了光的( )A 、直线传播B 、漫反射C 、镜面反射D 、折射 13、如图,CD 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 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 处的乙同学。

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A .∠1B .∠2C .∠3D .∠414、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

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

造成“亮地”的原因是( )装 订A .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B .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C .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 D. 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5、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___________产生的。

16、小华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二胡独奏他一听便能分辨,他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__ __ 不同。

17、我们应该避免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会产生 __________污染,这里高声喧哗的“高”是指声音的 __ 。

18、小明自己制做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2011天津)身高1.75m 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 处,他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订 线在镜中的像距他 __ __m 。

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 ,他的像高 ___ 1.75m (填“大于”“小于”“等于”)20、(2011鞍山)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

例如,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_________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21、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 最近的点A ,则OA 就指示_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这一技能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1山东济宁)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

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

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1小题,共30分)23、【2009•河北省】右图中AO 是一条与平面镜成60o 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24、如图,AB 、CD 是某一点光源S 发出的二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5、(2011山东省菏泽)如图所示,考古人员需要对一口古井进行清理,为了解决照明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太阳光反射到井里,并能垂直照亮井底。

23题图 24题图 25题图 26、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井口27、如图所示是某点光源S 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试确定点光源S 的位置。

28、试作出一条光路,使从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 点。

26题图 27题图 28题图 29、请你对下面物理实验情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声,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如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右边音叉的振动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

31、学过声现象之后,同学们纷纷用橡皮筋做实验,用牙咬住橡皮筋一端,一手拉住另一端,一手拨动:甲发现:用同样的力拨动,拉的越紧,声音越尖。

乙发现:用牙咬住橡皮筋,与把橡皮筋固定在桌子上相比,即使松紧,拨力大小相同,产生的声音大小也不同。

根据以上请回答:(1)甲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_ __。

(2)乙同学可以验证的结论是:__ _。

32、(1)右图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 垂直于镜面。

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EO 射到O 点,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A B射光线OF。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若将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则在纸板上 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让光线沿FO方向射到0点,它反射后沿_ ___方向射出。

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o,则反射角的大小是。

3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_________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_____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____ 的关系。

(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__ __ (填“能”或“不能”)进行,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 __ 玻璃板。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观察。

(4)该同学发现用光屏去承接蜡烛在B点的像,像怎么也无法成在光屏上,这一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