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刑法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第七章:刑法学——案例分析题【案例一1】被告人甲某,男,25岁,系 A 国公民。
被害人乙某, 系 B 国公民。
被告人甲某与被害人乙某均为我国某大学 1998 级留学生,两人同住一室。
1999 年 10月15 日晚,两人因生活中的琐事发生争吵以致斗殴。
在扭打中, 被告人甲某随手操起一把水果刀朝被害人乙某腹部刺了一刀,刺破肝脏。
被害人乙某经抢救无效, 于当晚死亡。
[问题]本案的被告人甲某系 A 国人,被害人乙某系 B 国人,而犯罪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本案应适用哪国刑法?【案例-2】大学生甲某 ,在校园里用鸟枪打鸟 ,事先没有验枪 ,自认为枪膛里没有子弹头便随手扣动扳机 ,结果将一个过路的同学打成重伤。
[问题]对此, 甲某实施行为时所持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 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负何种刑事责 ?【案例-3】某搬运站板车工人江某身强力壮,技术熟练,从未出过事故。
有一次换了一辆新板车,未加刹车装置,他就用新板车运铁块去货场。
当下坡时,同行拉车的人怕他出事故,要帮他拉车。
他说了声“没问题”, 就单独驾车下坡。
终因车重路滑失去控制,将一行人撞倒,扎断双腿。
[问题]对于这个被扎断双腿的伤害行为,某甲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 某甲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案例-4】甲某在一天深夜, 到离村 5 里外的松林中砍伐松树。
他砍树的声音被一个过路的人听到, 此人因月色昏暗, 看不到砍树的人, 便寻声走去。
当他走到离树两丈多远时, 松树刚刚被砍断, 此人被倒下的松树砸中头部, 当即死亡。
[问题]对于此人的死亡, 某甲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 某甲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应负何种刑事责任 ?案例5-6-7“正当防卫”案例【案例-5】一天,范某抓住曾经在其承包的果园内偷拖拉机用汽油的邓某,范某伙同其所雇的工人刘某,将邓某反绑在果园内的一棵树上,用皮带连续抽打将近3个小时,致使邓某多次昏迷不醒。
后来经法医鉴定,邓某为重伤。
问:范某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案例-6】被告人王强,男,19岁,某县在校中学生。
某年6月6日课间休息时,王强与同班同学陈锋、赵忠强、张海兵等人在球场打闹玩耍。
事后,陈锋发现上衣被撕破,怀疑是王强所为。
因此,在上课时便对坐在自己前一排的王强身上吐痰,并多次用脚踢其臀部。
当天放学后,陈锋、张海兵又为此事追赶殴打王。
6月15日,王外出时又遭陈锋、张海兵、赵忠强殴打,脸被打肿,嘴被打破。
王强因连遭殴打,三天不敢上学,在家中自制刀刃6厘米长的尖刀一把。
6月19日下午,王携带刀子到学校上课,行至教室门前被赵忠强、张海兵、陈锋、周小武等人拉到校外进行殴打。
正别在裤腰带上的刀子被打落在地,他拾起刀子逃跑。
赵忠强一伙见王身带刀子,便拾起砖头追打,将王的腰部、腿部和右臂打伤。
张海兵上前用左手揪住王的左臂,右手持砖头猛击王的头部等处,将王的头顶骨打破裂,背部打伤。
陈锋等三人手持砖头一拥上前,王见状不妙,左手捂住受伤的头部,右手拔出刀子乱捅,致张海兵胸部、腹部6处受伤倒地,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
医院结论为:出血性休克死亡。
问:被告人王强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案例-7】一天深夜,某女工从工厂下班回家, 路过一个偏僻小巷时遭抢劫。
抢劫犯手持匕首, 声称不交出钱财就要杀人。
女工不得已交出了钱物。
当抢劫犯打开钱包查看时,女工突然捡起一块砖头向抢劫犯头部砸去, 此人应声倒地。
女工迅速脱身而去。
此抢劫犯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题] 此女工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案例-8】某仓库保管员因对工资低不满, 打算放火烧掉仓库, 以泄愤恨。
刚把火点燃后, 看到有人正向仓库走来, 他感到即将被人发现, 事已难成, 弄不好要坐牢, 便把火弄熄了。
[问题]这个保管员放火烧仓库的行为, 是属于放火罪的预备, 还是放火罪的未遂, 还是放火罪的既遂, 还是放火罪的中止?【案例-9】劳改释放犯某甲、某乙、某丙在路上遇到了两个女青年, 三人一齐上前拦截搂抱。
两个女青年大声呼喊:“抓流氓!”某甲恼羞成怒, 抽出随身携带匕首向一女青年刺去, 刺中了其心脏, 此女青年当场死亡。
[问题] 甲、乙、丙三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案例-10】某甲实施了盗窃犯罪行为后,潜逃外地。
过了一段时间后,感到无处容身,于是返回来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交代了全部罪行,显然,某甲自首并不是出于真诚悔罪。
[问题]某甲的行为是否属于自首?刑法“犯罪构成”案例分析【案例-1】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一新生儿啼哭不止。
为止住其哭闹,甲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经死亡。
甲对该婴儿的死亡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案例分析-2】某药房临时负责人郭某 , 仅凭自己的印象 , 便把一瓶丢失标签的药品 , 断定为芒硝 , 将它发到中药房使用 , 导致五人中毒 , 三人死亡。
经检验该药品是毗霜。
【问】:郭某的行为是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疏忽大意的过失?【案例-3】被告人甲在其承包的石坑里爆破采石。
因飞石落到刘某家的责任田里,双方争吵起来。
刘某说:“如果你再放炮,我就坐在炮口上,看你敢不敢点。
”被告人甲说:“你敢坐,我就敢点。
”于是被告人甲将约有3公斤的炸药包仍在地上说:“你有胆子就坐。
”刘某过去坐在炸药包旁边。
甲拿起一根约60厘米长的导火线,用剪刀剪去约20厘米,当着刘某的面接上,插入炸药包内,点燃导火线,被告人甲朝刘某喊了声:“点着了,快炮,”甲随即跑离了现场。
此时,刘某向外挪动了一下身体还未起身,炸药包就爆炸了,刘某被当场炸死。
【问】:被告人甲对刘某的死,其主观心理态度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还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为什么?第八章:民法学——案例分析1.(1-4关于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案例)【案例-1】甲去世 ,其妻已怀孕 9 个月。
遗产分割时, 给胎儿保留了 10 万元人民币的继承份额。
一个月后, 胎儿生下来, 是死胎。
问-1:给胎儿保留的继承份额,是甲的遗产?还是胎儿的遗产?问-2:如果胎儿出生后只活了一会儿,给胎儿保留的继承份额是谁的遗产?【案例-2】甲 17 岁, 某塑料厂工人, 其收入除可以维持一般生活外, 略有节余。
一天下午, 甲骑摩托车下班途中, 将横过马路的乙撞倒。
经法医鉴定, 乙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属终身残疾。
乙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的父母承担损害赔偿费共计人民币 8 万元问:乙的损失究竟应该由甲还是甲的父母承担 ? 为什么?【案例-3】甲(女,16 岁,中学生)看上乙(女,16岁,中学生)的mp3,想买下来,两人商定价格为 200 元。
乙怕母亲知道后不高兴,便向母亲隐瞒了卖mp3的实情,要甲先付给她 100元,两个月后再付 100 元。
两个月后,甲付完钱要乙交mp3 。
但是,过了一个星期乙依然不给,甲便告诉乙的母亲。
乙母认为该mp3价值580元, 不同意卖给甲。
问:乙是否要把mp3 交付给甲?为什么?【案例-4】甲,8 岁, 擅长写作, 参加作文比赛多次获奖。
一家出版社来信说准备出版全国少儿作文精品集, 希望甲寄两篇作文。
甲寄出作品后, 出版社再无回音。
一年后, 甲在书店发现该出版社的书中收录了他的一篇作文。
甲要求该出版社支付稿酬。
出版社的答复是 : 甲是不满 IO 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享有著作权。
问:出版社的说法是否正确? 甲能否享有著作权 ?【案例-5】1983年甲、乙结婚 , 夫妻感情不好。
1993年甲离家出走音讯全无。
2001年乙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甲死亡 ,2001年8月人民法院宣告甲死亡。
2002 年乙和丙结婚 ,2002年 12 月丙去逝。
从此 ,乙的生活来源断绝。
2003年甲回家后知得乙与丙再婚 , 甲遂与丁结婚。
2004年甲接受戊赠得的人民币10 万元。
2005 年 , 甲去世, 丁将甲受赠的 10 万元捐给西北灾区某小学。
乙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丁的捐赠行为。
问:①乙申请宣告甲死亡 ,是否合法 ?②乙是否有权撤销丁的捐赠行为 ?【案例6】陈某系工程师,家居A市,丈夫张某早年去世,儿子张东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边远地区。
退休后陈某觉得十分孤单,就在退休的当年从B县农村收养了一名儿童,取名张兰,母女关系十分融洽。
陈某供张兰念完中学之后,又送她上了自己原工作单位所办的中专。
因为陈某十分疼爱张兰,张东很嫉妒,回家探亲时,他经常当着母亲和其他人的面骂张兰,说她是“外人”。
不幸的是,在张兰上中专的第一年,陈某突然患病逝世,未留下任何遗嘱。
在清理遗产时,发现了一张10万元的存单。
由于张兰只有13岁,必须给她找个监护人。
张东表示愿意充当张兰的监护人,张兰在B县农村有一胞兄刘兵,也表示愿意充任监护人。
但张东认为:刘兵家离A市远隔千里,而自己可以让妹妹转学到他所在的城市。
可以更好地照顾妹妹。
由于张兰就读的中专是陈某生前工作过的单位所办,在陈某一些老同事的支持下鼓动下,厂工会也站出来表示愿意充当监护人,理由是:张兰长期住校,有困难学校和厂里都可以帮助解决,而且她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就可以从学校毕业,就可以独立生活了。
此外,张东表示愿当监护人,纯粹是冲着妹妹所继承的遗产而来的。
而刘兵又离A市太远,不可能有效地保护张兰的合法权益,三方争执不下,遂诉至法院。
问:应该由谁来当张兰的监护人?为什么?【案例—7】甲乙丙三人交情一直不错,两年前三人各出资 1 万元合伙开了一家餐馆。
刚开始还行, 但最近亏损严重 , 已欠下 6 万元的债务。
甲、乙二人见情况不妙 , 去外地躲债。
债权人王某找到了丙, 要求丙承担全部债务。
丙不同意, 说:“餐馆当时一共才投入 3 万元, 怎么可能赔你 6 万, 再说, 甲、乙都不在, 他们的事我不管, 我现在最多还你 1 万元”王某表示不能接受。
问:丙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案例-8 】2007年3月,张某承包了村办的木材加工厂,并请负责给本村装电线的刘师傅专门装了一条动力电线。
张某按供电局的收费标准交费后,刘心中十分不快,认为没有给他家额外好处,决心整一整张某。
2007年5月,刘师傅的儿子找到张某,要求给其加工5立方米木材。
张某一见是电工的儿子,知道得罪不起,提出只按正常价的一半收费,刘师傅的儿子十分得意。
谁知到了2007年6月刘师傅儿子又拉来的200多立方米木材要求加工,并且说:“上次你给我那个价挺好的,这次不能比它高!”张说:“上次是一种优惠是照顾措施,这次你拉来这么多,我还照那个价,就要亏本了。
”刘说:“亏本?你还不知道赚了多少钱!要不是我爹给你装线,你这厂能开吗?”刘还威胁说:“全县缺电的地方多的是,你真要不识好歹,我叫我爹把你的电给断了,让你的厂子从此关门!”张某见状,只好忍气吞声,为他加工,而且仍按正常价的一半收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