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


【例4-5】已知:甲企业组织三种产品的生 产经营, 20×4年全厂预计发生固定成本 300 000万元,各种产品的预计销量、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等的计划资料如表4—2所示, 假定目标利润为150 000万元。
表4—2 甲企业计划资料
金额单位:万元
项目 品种
销量xi
单位变 单价pi 动成本 销售收入pxi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相关范围及线性假定 ★产销平衡假定 ★品种结构稳定的假定
1.成本性态分析的假定
假定成本性态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全部 成本已经被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 分,有关的成本性态模型已经建立起来。成 本函数表现为线形方程(y=a+bx).
2. 线性相关假定
(5)计算各种产品保本量: A产品保本量=6 000×10=60 000(件) B产品保本量=6 000×2.5=15 000(台) C产品保本量=6 000×1=6 000(套)
(6)计算各种产品保本额: A产品保本额=10×60 000=600 000(万元) B产品保本额=20×15 000=300 000(万元) C产品保本额=50×6 000=300 000(万元)
单位贡献边际(cm)=p-b=10-6=4(万元/件) 贡献边际(Tcm)=cm·x=4×12 500=50 000(万元)
Tcm
50000
贡献边际率(cmR)= px ×100%= 125000×100%=40%
(2)营业利润(L)=Tcm-a=50 000-40 000=10 000(万元)
(3)变动成本率(bR)= b ×100%= 6 ×100%=60%

保本额
1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率
保本量
单价
【例4-2】已知:仍按例4-1资料。
要求:按基本等式法计算该企业的保本点指标。
解:
保本量(x0
)=
p
a
b=
41000060=10
000(件)
保本额( y0)=p x0
=10×10 000=100 000(万元)
3.贡献边际法
保本量
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
保本额
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保持 成本水平和单价水平不变所允许的范围内变 化的,于是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变动成 本单位额的不变性在相关范围内得以保 证.(销售收入与单价,变动陈本与业务量, 固定成本不变)
3.产销平衡假设
假定在只安排一种产品生产的条件下, 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找到市场,可以 实现产销平衡;
或: L=R-Y
=R-bx-a =px - bx-a =(p - b)x-a =cmx-a =Tcm-a
四、本量利分析中的概念
• 贡献边际总额 • 单位贡献边际 • 贡献边际率 • 变动成本率
(一)贡献边际总额(Tcm)
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 成本之间的差额 。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 =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某产品销售比重×该产品贡献毛益率)
⑶计算企业综合的盈亏平衡点
综合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⑷计算各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某产品盈亏平衡点= 综合盈亏平衡点×该产品销售比重
综合贡献边际率法
固定成本 综合贡献边际率
综合保利额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综合贡献边际率
其中:
某产品的 该产品的
第四章 本量利分析
•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 第二节 盈亏临界分析 • 第三节 影响盈利临界点的因素 • 第四节 本量利分析扩展运用 • 本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本量利分析概述
• 本量分析的基本涵义 •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 本量利关系的基本公式 • 贡献边际及其相关指标的计算
一、本量分析的基本涵义
bi
贡献边际 Tcmi
贡献边际 率cmRi
(甲)栏


A 100 000件 10

④=①×②
⑤=① ×(②-③)
⑥=⑤÷ ④
8.5 1 000 000 150 000
15%
B
25 000台
20
16
500 000 100 000
20%
C
10 000套
50
25
500 000 250 000
50%
要求:(1)用计划总额法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 (2)测算20×4年该企业的综合保本额; (3)计算该企业的综合保利额。
解: (1)根据表4—2资料,可以计算出: 全厂计划销售收入总额=1 000 000+500 000+500 000 =2 000 000(万元) 贡献边际总额=150 000+100 000+250 000 =500 000(万元) 综合贡献边际率= 500000 ×100%=25%
2000000
本量利分析( 简称为CVP分析)是成本—业务 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 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 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 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 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也有人将本量利分析称为量本利分析 。
(二)单位贡献边际(cm)
单位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 单位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总额/销售量 =销售单价×贡献边际率
(三)贡献边际率(cmR)
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总额占销售收 入总额的百分比。
贡献边际率=贡献边际总额/销售收入×100%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100% =1-变动成本率
• 联合单位贡献毛益=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 联合单价= ∑各种产品的单价×各该产品实物量的比例 •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各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各该产
品实物量的比例
(3)联合单位法计算公 式
联合保本量
联合单价
固定成本 -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联合保利量
固定成本 目标利润 联合单价 -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2)20×4年该企业的综合保本额= 300000
25%
=1 200 000(万元)
(3)该企业的综合保利额=
300000+150000 25%
=1 800 000(万元)
方法B:加权平均法
其计算步骤如下: ⑴计算各种产品的销售比重
某产品销售比重= 该产品的销售额/销售收入总额
⑵计算各种产品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 联合单位法 • 综合贡献边际率法 • 顺序法 • 分算法 • 主要品种法
1、联合单位法
联合单位法是指在事先掌握多品种之 间客观存在的相对稳定产销实物量比例的 基础上,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价和单位 变动成本,进行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的一种方法。
联合单位法的计算步骤
⑴计算各种产品实物量的比例 ⑵计算联合单位的各项指标
20%
C
10 000套
50
25
500 000 250 000
50%
解: (1)确定产品销量比
A∶B∶C=10∶2.5∶1 (2)联合单价=10×10+20×2.5+50×1
=200(万元/联合单位) (3)联合单位变动成本=8.5×10+16×2.5+25×1
=150(万元/联合单位)
(4)联合保本量= 300000 =6 000(联合单位) 200 150
收支相 等、损 益平衡、 不盈不 亏、利 润为零
二、盈亏临界点的确定
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保本点销售量,简称保本量 二是保本点销售额,简称保本额
(一)单一品种保本点的确定方法
• 1.图解法 • 2.基本等式法 • 3.贡献边际法
1.图解法
(1)画销售收入线 (2)画总成本线 (3)交叉点为保本点
(四)变动成本率(bR)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 分比。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1-贡献边际率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及利润之间的关系
• 营业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 边际贡献=营业利润+固定成本 • 固定成本=边际贡献-营业利润
【例4-1】相关指标的计算
固定成本 贡献边际率
【例4-3】已知:仍按例4-1资料。
要求:按贡献边际法计算该企业的保本点指标。
解:
保本量(x0)=
a cm

40000=10
4
000(件)
保本额(y0)=cmaR

40000 40%
=100
000(万元)
(二) 多品种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在产销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由于产品的盈利能力不 同,产品销售的品种结构的变化会导致企业利润 水平出现相应变动,也会有不同的盈亏平衡点。 为了简便,我们在假定产品销售的品种结构一定 的情况下分析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p
10
(4)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验证: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cmR+bR=40%+60%=1
第二节 盈亏临界分析
• 盈亏临界点的含义 •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 • 与盈亏临界点有关的指标 • 盈亏临界图
一、盈亏临界点的含义
盈亏临界点又称保本点 (BEP),是当企业恰 好处于不盈不亏,即 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 态的业务量的总称。
已知: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p为10万元/件, 单位变动成本b为6万元/件,固定成本a为40 000 万元。2009年生产经营能力为12 500件。
要求: (1)计算全部贡献边际指标。 (2)计算营业利润。 (3)计算变动成本率。 (4)验证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