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优秀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优秀课件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1 物质的分类
角色多重性
分类的角度 (标准)不同
前提
同一事物可同时 分属不同类别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 的方法
2.分类的方法
(1)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树状分类图的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 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
液体分散系






它们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性质有何区别?
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 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 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 褐色,停止加热。制得的Fe(OH)3胶体
胶体
(淀粉胶体)
溶液
(氯化钠)溶液
渗析 一种提纯胶体方法
半透膜 水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直 分径 散组 质成 粒 能否透 子 过滤

均一、透 明、 稳定
多数均一、透 明、介稳性
<1nm 1nm~100nm
单个分子 粒子集合体或 或离子 有机高分子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
>100nm
许多粒子集 合体
Cl-- (大部分)
难溶性盐: CO32-- AgCl BaSO4
3.组成中是否有可电离的H+、OH-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物理 定义:不需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物 性质:常见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类型:溶解性、硬度、熔点性质
质 性质: 常见 氧化性、可燃性、酸性、碱性、
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2.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BD )
A.蔗糖水
B.肥皂水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SO4 HCl HNO3 H2S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分类一般步骤:
选择分类方法
确定分类标准 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的一般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对于化学研究而言,便于了 解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 和生活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 稀有气体 非金属
由原子直接构成: 金刚石、石墨、
氧化物的分类
氧化物
从组成 元素分
从性质分
金属氧化物 CuO、Fe2O3、Na2O
非金属氧化物 CO、P2O5、H2O
酸性氧化物 CO2、P2O5、SO3
碱性氧化物 CaO、CuO、K2O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 化物
盐的分类
1.按阴、阳离子来分:
阳离子:K+ (钾盐) Na+(钠盐) NH4+(铵盐)
Cu2+(铜盐) Ca2+ (钙盐)
阴离子:NO3--(硝酸盐) SO42-- (硫酸盐) CO32—(碳
酸盐 ) PO43-- (磷酸盐)Cl-(氯化物)
2.按是否可溶于水:
可溶性盐: K+ Na+ NH4+ NO3- SO42-- (大部分)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原因分析
Fe(OH)3 胶体
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粒的直径在1-100nm之 间,能使光波发生散射
CuSO4溶 液
无光现象产生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 1nm,散射极其微弱
电影放映时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1.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
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
不能
能否透 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主要原因
布朗运动、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 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由于同一胶体粒子 带同种电荷,具有静电斥力,这是胶体介稳 性的主要原因。
应用:静电除尘.
(有些胶体粒子不带电如淀粉胶体)
(3)丁达尔效应 —— 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胶体
(1).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区别于 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2)、浊液、溶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区 别:
怎样将泥沙、淀粉胶体、氯化钠溶液分离?
泥沙
泥沙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过滤 滤纸
渗析
半透膜
滤液
(淀粉胶体、 氯化钠溶液)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基本概念 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 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
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分散质

分散剂





9种分散系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按照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分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盐酸
……
碱的分类
按强弱
强碱: NaOH、KOH、Ca(OH) 2、Ba(OH)2
弱碱:NH3·H2O 、Cu(OH)2、Mg(OH)2、
Fe(OH) 3、 Zn(OH)2

按溶解性
可溶性碱:
KOH NaOH Ba(OH)2 NH3.H2O
难溶性碱:
……
Cu(OH)2 Fe(OH)3 Mg(OH)2 Zn(OH)2
其他氧化物
Al2O3 CO、H2O
酸的分类
按酸性强弱:强酸、弱酸
按元是素否:含氧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C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含氢原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
按挥发性: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类型:稳定性、还原性等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从反应物、生成物形式分: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从有无电子转移分: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从反应程度分: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从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分: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
从反应热效应分: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2)交叉分类法 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树状分类法
把大范围物质进行细分
混合物
金属
黑色金属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非金属
无机化合物 化合物
有色金属
活泼非金属
稀有气体 一元酸
酸 二元酸 碱 三元酸 盐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金属:
金属
较活泼金属:
单 质
不活泼金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