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前沿
办公室业务・office opertions
141
办公室业务2012・12
文/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赵志伟
分析公文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摘要】公文是我国党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为了能够更好的处理公文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体式并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书的总称。
对于公文来说,其核心的本质就是准确,在这方面国家对其有着明确的规定:公文必须要做到用词与用字的准确和规范。
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客观的事物往往会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因此,在书写公文时,往往会大量的使用模糊语言。
【关键词】公文写作;模糊语言;模糊性;运用
近年来,伴随着语言学的飞速发展,模糊语言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模糊语言与语言模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展现事物或人的某一特性,而后者则是一种语病。
在进行公文写作的时候,良好的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有效的确保公文的规范和准确。
一、公文中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
(一)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所决定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们认知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人们不能够对其作出准确的分割,更无法使用准确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这就使得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会或多或少的带有模糊性。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使得人们在书写公文时,就必须要运用模糊语言来准确的表现事物的特性。
(二)公文的特性决定其要使用模糊语言
正如前文所说的一样,公文是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一种文书,因此公文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国家的机密、个人隐私等。
所以为了能够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确保个人利益不受侵害,确保机密不外泄,在书写公文时就必须要使用模糊语言。
二、模糊语言对公文的作用
(一)能够是公文更加简练,凸显公文的实质和核心
就模糊语言的特性来说,其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寥寥数字便可以表达极为丰富的内涵。
因此在写作公文时,可以用模糊语言对那些不需要进行重点阐述和详细介绍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而将笔墨重点放在公文要说明的问题和内容之上,这样能够是公文变得更加简练,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公文的核心内容。
(二)模糊语言能够有效地增强公文的灵活性
对于公文来说,其是人们开展公务活动的指导和工具,与我党政机关贯彻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息息相关。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书写公文时就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公文的灵活性来确保其具有极强可行性,使其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各个地区和部门,使各个层次的人员都能够按照公文的指示开展工作、学习方针政策。
而要想提高公文的灵活性,就必须要使用模糊语言。
此外,从公务活动的本质来看,其多数都是处在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在进行公文写作时,借助模糊语言能够更好的表达推断与预测的内容。
三、如何更好的应用模糊语言
(一)要适度使用模糊语言,不要过
度的追求灵活
在书写公文时,往往会为了提高公文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而使用一定量的模糊语言,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公文的灵活性,不能够做到适度使用模糊语言,就会是公文的内容不能够得到有效地落实和贯彻。
例如,在书写公文的时候,常常会用到酌情处理、尚待研究等词语,如果在使用这类词语的时候,不能够结合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就会为官僚主义提供生存空间,继而使问题不能够有效解决。
因此,在使用模糊语言时,必须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要适度的使用模糊语言,对于能够准确表达的问题要给予明确的阐述,避免出现官僚主义。
(二)要做到“精确语言为主,模糊语言为辅”
公文的本质和特点是语言准确、真实可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公文的本质和特点,在书写公文时,就必须要坚持“以精确语言为主,模糊语言为辅”的书写原则,即,对于能够进行精确表达且有必须要进行精确表达或者是进行精确表达能够使人们更好的贯彻和执行的内容要使用精确表达,而在使用模糊语言时,要以不影响精确表达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公文具有准确性的同时,具有灵活性和较强的适用性。
(三)要正确的认识模糊语言的概念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模糊语言是语言的一种概念,其虽名为模糊语言,但是其却能够清楚的表述事物,而语言模糊则是指在表述客观事物时含糊不清。
在书写公文时,必须要正确的掌握认清模糊语言的概念,并要了解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之间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用模糊语言,才能够避免出现语言模糊的情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书写公文时,必须要在
确保公文准确性的前提下,合理的适度使用模糊语言,并要正确的认识模糊语言的概念和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公文正确的前提下,提高公文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闵庚尧.模糊词语与精确词语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J ].办公室业务,2009,(02)
[2]孟兆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文写作材料新论[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