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版) 教案(单元一任务1)授课题目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重点)。
2.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你能说出当地种植的植物有哪些吗?[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刚才大家说出了很多植物的名称,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哪些是你认识的植物,试着说出植物名称。
[二] 新课讲解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是指在植物生活史中,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为执行各种不同功能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植物的生殖生长是指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慢——快——慢”的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的株高对生长时间作图,所得到的生长曲线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植物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是指植物生长在一年四季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如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流,还存在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来反映出来。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分根系总重量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量的比值,它受土壤水分、营养状况、温度、光照等因子影响。
(2)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生殖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1)植物的极性极性现象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2)植物的再生再生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植物的再生现象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休眠是指植物生长极为缓慢或暂时停顿的现象。
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2)植物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一个普遍规律6.植物的成花生理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1)春化作用许多秋播植物(如冬小麦、油菜)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类。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2)光周期现象许多植物在开花之前,有一段时期,要求每天有一定的昼夜相对长度的交替影响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
二是长日照植物。
三是日中性植物。
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花芽分化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在营养生长过程后,就能感受到外界信号(如光周期和低温等)调节产生成花刺激物,植物茎生长点花原基形成、花芽各部分分化与成熟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7.植物生产植物生产是以植物为对象,以自然环境条件为基础,以人工调控植物生长为手段,以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社会性产业。
(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第一,转贮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第二,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2)植物生产的特点具有以下特点。
①系统的复杂性。
②技术的实用性。
③生产的连续性。
④植物生长的规律性。
⑤明显的季节性。
⑥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
④农业的基础产业。
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三] 综合小结1.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再生作用等。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6.植物的成花生理: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7.植物生产(1)植物生产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
技术的实用性。
生产的连续性。
植物生长的规律性。
明显的季节性。
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
农业的基础产业。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四]课堂检测(15分钟)1.请解释: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极性现象;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有哪些?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 课后作业:作业:1.举例说明植物的极性现象,并说明植物的再生的应用有哪些?2.举例说明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在农业生产上的具体应用。
3.总结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
课后反思: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互动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需课后完成作业加以巩固。
……板书设计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任务1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根、茎、叶的生长等。
发育: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的营养生长:根、茎、叶的生长。
植物的生殖生长: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花芽开始分化(穗分化)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慢——快——慢”规律。
以一年生植物呈“S”形。
(2)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3)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温带树木的生长,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1)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相互依赖、相互竞争。
根冠比。
(2)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顶端优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生殖器官提供的。
4.植物的极性与再生(1)植物的极性:上端生芽、下端生根。
(2)植物的再生: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的。
5.植物的休眠与衰老(1)植物的休眠:强迫休眠和生理休眠。
(2)植物衰老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恶化,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6.植物的成花生理(1)春化作用: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三类。
生产应用:一是人工春化处理。
二是调种引种。
三是控制花期。
(2)光周期现象三种类型: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生产应用:一是指导引种。
二是加速育种。
三是控制花期。
四是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花芽分化:光周期和低温等成花刺激物。
7.植物生产(1)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转贮能量、促进物质循环。
(2)植物生产的特点: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植物生长的规律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
(3)植物生产的作用: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